黄典林:火车票务信息应透明化(新京报 2006-1-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5:21:19
火车票务信息应透明化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10 2:23:50· 来源:
时近年关,火车站又要进入人山人海的忙碌状态了。一想到为了那难求的一票,不得不在刺骨的寒风中排队等上数小时,而结果却不一定能够买到票,我就心有余悸。于是,今日一大早我就拨打了北京站订票热线,想咨询一下票务情况,早日订上车票,以免到时候为了那一张窄窄的车票跑断了腿。然而,结果却令我非常失望。我拨打了北京站的订票热线近50次,竟然没有一次能够打通,不是线路忙,就是网络故障。电话不行,我就上网搜索,得到的结果是各种名目繁多的票务公司,真假莫辨,而北京站的网站显示的则是:“建设中”。
这小小的遭遇,让我感慨良多。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何查询一下票务信息就那么难?像笔者这样信息接触渠道还算丰富、便利的人想获取票务信息尚如此困难,那些农民工们该怎么办?
这一现象背后的问题实质在于,对火车票务信息,旅客基本无从获知,信息处于严重的不对称状态。
这就难怪会出现这样的怪现象:乘客顶着寒风排队排了半天,好不容易排到窗口了,竟被告知没票了。试问,如果乘客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票务情况,他还会这样傻傻地做无用功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关部门一年又一年地眼睁睁地看着乘客这样做无用功,却一直未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改善这一情况。
其实,改变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并不是很难。多设一些热线、加快网上信息公开、售票现场及时发布公告、各售票点联网提供免费票务信息查询服务等,都是很好的可行办法。这些举措,对铁路部门而言,实在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举手之劳却可以极大地改善乘客的不利处境,提高办事效率。但令人疑惑的是,尽管“人性化服务”的口号一年比一年响亮,微笑也比以前多了一些,但能够真正给乘客带来便利的举措却并没到位。
那么,在整个铁路体制改革无法一步到位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先从信息透明开始呢?我以一名乘客的身份,期待着有关部门能够在这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黄典林(北京研究生)
黄典林:火车票务信息应透明化(新京报 2006-1-10) 罗翥:建议推行火车票实名制(新京报 2006-1-5) 新京报:火车票实名制不现实吗?(2006-1-26) 周斓:6分钟卖光了几千张火车票?(新京报 2006-1-19) 新京报:中国医疗应追求“低水平,广覆盖”(2006-1-10) 樊夫:结石奶粉事件:以人为本必然要求信息透明(新京报 2008-9-13) 新京报:德国周末允许一张火车票乘五人的启示 秦关:“彭水诗案”不应到此为止(新京报 2006-10-27) 秦关:“彭水诗案”不应到此为止0(新京报 2006-10-27) 新京报:“强制执行”应警惕负面示范效应(2006-1-17) 新京报:官员自杀原因应公开 新京报:官员自杀原因应公开 新京报:“农民负担仍将长期存在”(2006-1-10) 经济适用房灰市加价源于信息屏蔽(新京报 2006-6-9) 练洪洋:“领导廉洁信息”为何不能公开?(新京报 2006-12-4) 社论:突破雨雪困局 信息公开尤为迫切(新京报 2008-1-29) 黑格二:信息公布延迟猛于三聚氰胺(新京报 2010-1-7) 此心忍死最堪哀(新京报 2006-6-10) 新京报:政府部门应带头开放内部设施(2006-5-9) 电子政务不应排斥网民批评(新京报 2006-6-9) 大学不应成为本校教师子弟学校(新京报 2006-8-31) 石嘉:官员违规公费出国应勒令“还钱”(新京报 2006-9-18) 张树义:法院不应成为行政机关的“执行局”(新京报 2007-10-31) 陶短房:公开联系方式应成人大代表的法定义务(新京报 20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