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保守与冒险 风险条件下的个人行为(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4:05:23
选择字号:大中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全屏阅读
“里应外合”、内外夹攻的好戏,受了许多损失。结果,夏侯楙带着仅有的几百残兵败将逃入南安郡城。
此后,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一路高歌猛进。诸葛亮先后用计谋攻下安定、南安、天水三郡,赚得名将姜维归降。虽然放跑了夏侯楙,但是曾经生擒过他的事实足以让魏国上下颜面尽失。后来,在对阵接替夏侯楙的魏国大将军曹真时,诸葛亮又上演了骂死王朗、大破羌兵的精彩好戏。
魏国统帅部一看情况不好,不得不启用了之前被贬在家的司马懿。司马懿一出山果然非同凡响,先是倍道兼程擒住了叛将孟达,又协同名将张合,在街亭大破纸上谈兵的书生将军马谡。连一生唯谨慎的诸葛亮,也被逼得不得不玩了一把心跳,上演了一出千古名戏空城计。至此,蜀军北伐的战略布局全被打乱,诸葛亮不得不下令全军撤退,而之前所得的三郡也尽归敌手。
回到蜀中的诸葛亮按照军法挥泪斩掉了自己的得力干将马谡,并且自贬三级,以示惩戒。到诸葛亮行营宣召的费祎怕诸葛亮羞赧,安慰他:“蜀中的老百姓,知道丞相一下子就攻下了四座城池,都高兴得不得了。”没想到,诸葛亮脸色大变,说:“这是什么话! 得而复失,与不得同 。你这么祝贺我,反而让我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重新审视这个事件,诸葛亮为什么说“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呢?
纵观整个战争过程,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得而复失,可以说不赚不赔。虽然折损了马谡,但是也赚到了姜维,况且姜维之才,倍于马谡。蜀军此战虽有伤亡,但是比之魏军,应当算少。更加上此战中诸葛亮生擒夏侯驸马,骂死司徒王朗,更是“大名垂宇宙”。可以说,整场战争下来,蜀国不但不赔,而且还有小赚。但是,从诸葛亮事后的反应来看,他对战争的结果感到十分沮丧,这一点从他自贬三级以及和费祎的对话里是不难看出的,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解释诸葛亮的沮丧情绪。行为经济学中,不同的参照系,同样的结果会导致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情,产生不同的状态 好于参照系的状态我们称为获得,差于参照系的状态称为损失。损失和获得的大小是通过他们与参照系的差额来衡量的。
人们普遍存在着厌恶损失的心理,也就是说,同样大小的损失和获得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等量的损失带来的心里感觉比等量的获得更为强烈,这个规律被称为“损失厌恶”。
现实生活中,关于损失厌恶心理的例子有很多,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经济决策。
上面《三国演义》的故事中,虽然诸葛亮得三城又失三城,得损相抵,但是,由于损失厌恶心理的存在,诸葛亮还是会觉得不爽;虽然死了马谡得了姜维,还能算小赚,但是,由于更强烈的损失厌恶心理,诸葛亮还是会继续不爽,从这个意义上说,得而复失,甚于不得。
另外一个例子,是现实账户中的赤字问题。大多数公司每季度都会公布一次自己的财务状况,清楚地显示出公司的盈亏情况。公司虽然对查账无能为力,但他们有决定多久或者什么时候检查收入状况的权利,并以此来控制每年公布的数据。现在的公司都尽量用这个权力,来避免公布自己亏损或赢利下降的财务状况。
每个公司或者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分钱的盈利,而不是一分钱的亏损;同样,他们也希望比去年多赚一分钱,而不是少赚一分钱。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决定查账的时间,从而在公布的数字上,把小小的亏损变成小小的盈利,而空缺就可以用较大的盈利来补,这样,那些较大的盈利就被削减了,可以为下一年盈利增加提供更大的机会。显然,公司都相信,投资者都是支持前景理论的人,也都是厌恶风险的。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中国有个成语叫“敝帚自珍”,意思是对家里用旧的破扫帚都格外珍视,舍不得扔掉。后来,这种现象又多了个通俗化的说法,即“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现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