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日记:与其屈服而亡 固毋宁抗战而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8:19:15

                       蒋介石日记:与其屈服而亡 固毋宁抗战而败                2010年08月19日 15:30 南方都市报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72

1943年11月,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右)在开罗会议上。开罗会议的目的之一就是讨论制定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若是没有蒋介石坚持抗战,远东战场也许早就沦于日本之手。

《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 杨天石著 华文出版社 2010年6月版

近年,随着蒋介石日记的完全开放,蒋介石研究成为“显学”,有关蒋介石的论著显著增多。杨天石先生的《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2》(以下简称《解读2》)主要是以蒋介石日记为基本线索,辅以大量的档案、文献、其他民国要人的回忆录、日记或口述史等珍贵史料,钩沉索隐,细致爬梳,以横向方式,通过对“国共关系”、“对日策略”、“国际外交”、“国内政治”、“迁台之后”“婚姻家庭”等几个点与面的论述,对蒋介石进行的立体性解读。

多年来,杨先生不辞劳苦,数次往返大洋两岸,试图穷尽蒋介石的相关史料,通过细致考证与逻辑推理,避免“内战时期的情绪”而下结论,尽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真相。如杨先生所言,这种对蒋介石的研究方式有助于两岸和平关系和政治互信的建立,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和解与和谐。而书中通过几个片段描述的坚持抗战的蒋介石,更值得一提。1937年12月16日,蒋介石发表《我军退出南京告全国国民书》,里面一句“与其屈服而亡,固毋宁抗战而败”,正是表达了他坚持抗战的意念。

提议组建“国民革命同盟会”

众所周知,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分裂始终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中心问题。针对抗战时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传统史学著作大多从共产党的角度,利用党史资料,对蒋介石的“容共”、“限共”、“反共”进行了多角度论述。实际上,在蒋介石的日记里,能反映出蒋对国共合作的积极态度及其变化过程,此与抗战的形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的武力争斗基本结束,蒋介石希望采取合作方式,共同抗日。问题是,如何才能消除两党十年内战的结怨,彼此增进信任。1937年5月31日,蒋介石提议在国共合作框架下,取消国民党和共产党,“组织国民革命会,双方各推代表五人”,共同组织一个新的政党“国民革命同盟会”(蒋介石日记1937年5月31日)。

不过,蒋介石的这种主张并不能轻易实现。周恩来在1937年6月25日起草与蒋介石谈判的新提案中,原则上同意组织“国民革命同盟会”。蒋介石也表示周恩来起草的纲领可以讨论。此后,尽管红军改编后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战斗序列,蒋介石坚持中共部队需直属军委会行营,但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弃对军队的独立领导权。

如作者所言,蒋介石既想利用共产党,又害怕共产党。故在与中共谈判时,始终存在着两面心理。蒋介石认识到中共在纪律、方法、组织等方面的优越性,中共“纪律最严,方法最精,组织最密,任何党派所不及”(蒋介石日记1937年11月18日)。在军事指挥权属问题未能解决时,蒋介石必然存在着对中共的猜忌。抗战形势一旦缓和,这种猜忌尤其加深。蒋介石认为,解决两党分歧的有效方式,就是实现合并,反对“跨党”,担心兼有双重党籍的共产党员不能忠实于国民党。

然而,中共基于内战时期的隔阂,并不会轻易答应两党“合并”,也不会轻易赞成组织“国民革命同盟会”。如任弼时所言:“蒋介石企图把中国各个党派统一于他的控制之下,以逐渐削弱溶化共产党。他在抗战爆发前曾提出一种合作方式,是在两党之上成立一个共同的党,两党分子均可加入,由两党选出同等数量人员组织最高委员会,而以他为主席,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两党必需服从这最高机关的决议而行动,共产党不再与第三国际发生关系,即由最高委员会与第三国际发生关系。他这一建议,被我们拒绝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和任务》,1938年5月17日)两党具有独立军事指挥系统的松散的合作方式,也注定了此后不断摩擦的事件发生,并导致了烈度较大的皖南事变。但是,抗日仍然是两党中心工作,两党的合作关系尚能得到大致维持,以共同抗日。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