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红: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07:51:49
2007-06-15 10:15:02
张新红: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
 
大家好,在这次全国信息化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很荣幸获得了三等奖,下面我把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方面的情况给大家做一下简要汇报。第一部分先讲一下这个报告的背景,第二部分讲一下企业信息化基本概念,第三方面讲一下国外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情况,第四方面讲我国企业信息化进展情况,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和建议。
《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是源自一个课题研究,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走信息化道路,然后企业信息化就逐步纳入了大家的视野,我们受国家信息化委员会的委托就启动了企业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么一个课题,这个课题是从2003年3月开始启动的。先后有近百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这个课题研究,其中包括一批专门从事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咨询公司和软件公司,所以这个成果是一个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个课题研究活动前后经过了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和专家咨询,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以及近来20次小型各类型的座谈会,同时也征集了36份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还包括成功案例51个。课题成果包括《中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报告》、《中国企业信息化优秀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选介》,同时我们在2003年的11月中旬在北京召开了企业信息化的高峰论坛,在这个基础上对原有的报告进行了完善和修整,最终向专家委员会提交我们的报告。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在研究企业信息化的时候的认识,和那时候提出的一些判断和建议。在报告里面对企业信息化的概念问题,当时提出的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给简化了,简而言之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它的经济效益、提高它的竞争力的过程。关于企业信息化的驱动因素当时我们分析有四类:技术进步、组织变革、市场竞争、政府推动。因为咱们国家的信息化进行是以政府先行带动企业信息化,在政府的带动下一大批企业也加强了信息化的步伐。关于企业信息化任务方面,我们认为这关系到整个企业生产过程的全过程,全过程都需要信息化而信息化都能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分析企业信息化要素方面我们认为分为内部的要素和外部的要素。内部的要素包括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化人员、管理体制。外部要素包括社会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外部供应商,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标准规范。关于水平与阶段的划分,我们把它简单归结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起步阶段,就是以单点散状应用为主要的阶段。另外是初级阶段,以单一系统独立应用为主要特征的阶段。中级阶段,以内部系统集成应用为主要的特征。到高级阶段的时候就是以虚拟制造和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
在对国外企业信息化考察方面,考察了一下他们发展的历程,他们比我们国家企业信息化提前将近20年,他们的起步阶段基本上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他们已经到了集成应用阶段。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管理变革阶段。到90年代中期,尤其互联网开始普及应用时代,他们已经到了普及应用阶段。
着重给大家介绍一下在研究国外企业信息化中得到的一些启示。我们发现政府投入和带头使用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重要根源。推进企业信息化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市场和企业的力量是推动信息技术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的根本动力。另外建立以CIO机制为核心的信息化组织机制,是有效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保证。
在绩效评价方面,我们也建立了一些绩效评价的一些做法和方法,但这和传统的工业是不一样的,我们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且有些效应不能简单用工业的效益形式来体现。
对中国企业信息化的描述、分析和判断。70年代属于简单引进、刚刚起步的阶段。到80年代属于消化、吸收、小步向前的阶段。到90年代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积极跟进,逐步展开。到了21世纪以后,中国企业的观念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和国外相比还要低一点。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大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水平相对较高一些,而且有些也不比国外企业信息化的企业信息化差。从总体水平上看,中国企业信息化水平还仅仅处于一个初级阶段,从外部环境和大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状态,以及中小企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做了一些分析,发现中间还是存在着一些差距。我们从理论研究、领导体制、政策法规等方面进行了企业信息化近来的分析。
在组织与人才建设方面,普遍感觉到人才短缺,中小企业就更不用说了,大型企业也有感觉到苦恼的地方,好不容易培养起来了,因为中国的大型企业发展得比较快,也会有一些人才会流失,我培养起来的人才却被其它的更大型企业给挖走了。在信息化投入方面跟国外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但从最近几年看我国企业在信息化投入方面还是在逐渐增加。
我们在CAD、CAM、财务管理软件、CIMS、ERP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报告,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在会后与我联系。我们也总结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也就是说如果是企业信息化效果比较成功的基本都具有这些特点,比如说需求导向、重在实效,主要是针对企业领导最关心的问题、企业面临的最难点问题。另外是一把手工程、领导带头,这样的情况下光靠IT人员、IT经理、计算机室的主任去推动的话,往往这个事情都不会有太好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仅仅有一把手的重视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全员参与才能最终成功,这个话题最后实际上也引起了一些争论,我一直都在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企业信息化必须坚持全员参与。
另外,在组织和生产流程上要跟上投入的步伐,并不是一次性投入就行了,一定要持续跟进。还要重视标准先行、规范运作,避免出现返工的现象。
与其相对应,我们也总结了一些失败教训,就像木桶效应,这个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头大小,其中有一个不怎么样就会导致全盘皆输。包括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硬轻软等方面,不能说IT厂商说什么就是什么,适合不适合自己也不是彻底的了解。
在政策制定的层面上,我们也提出了建议整体推动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但是到现在为止我仍然认为这还没有很好地完成。在政府推动方面,包括电子政务尽快取得成效,以及国家相关部门怎样改善它的服务,这都是政府需要做好的工作。在立法方面,我们提出要建立电子签章法、电子商务法、中小企业信息化促进法等等,在我国的政策里面一般都是抓大放小,而在国外不是这样,大企业不需要管,主要就是小企业。国家需要在这方面多做一些引领工作。
再就是人才培训,咱们国家的人才培训从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方面已经抓得很紧了。另外我们希望能够推进建立CIO机制,并且把其列入国家的职业标准里面去,这个工作目前有所进步,但并没有完全做好。再有示范推广,目前已经有所启示了。另外,政策的支持,在信贷、税收、会计科目设立政策方面,凡是涉及到国家该管的制度国家都应该尽力去完善。
最后强调一点,“尾声”,这是我们在2003年做的报告,现在已经看到了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实效,已经进入了实质性的效果。中央推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有条件的企业里面建立CIO机制。在中性企业方面我们看到了科技部在去年9月份提出了一个“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在今年1月10日国家发布了一个《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再一个,2005年的时候《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意见》,而且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工程。
我的报告就到这里,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的格局的基本形成,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