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谈孙中山文献逸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09:40:49
 天下为公中山魂——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谈孙中山文献逸事     ■撰文/文汇报记者  谢震霖
    今年6月1日是孙中山先生奉安南京中山陵80周年。为缅怀其历史勋业,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和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于6月2日起,首次携手举办“永恒的丰碑——纪念孙中山先生文物文献展”。专程从台湾来沪的中国国民党党史馆馆长邵铭煌表示,两岸分别收藏的孙中山文物、文献等,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作为史料研究型学者,他深谙中国现代史、中国国民党党史。当听到采访他的媒体名称时,“开口不离本行”的邵铭煌,表示出对文汇报悠久历史的钦羡。应记者请求,他披露了展品背后的遗闻逸事。
   
“百年老店”珍藏丰
    作为研究国民党历史、民国历史及中国近代史的著名档案机构,国民党党史馆档案总数在300万件以上,囊括了国民党这家“百年老店”有关政党历史、国共合作等各类历史文献,其中不乏珍贵的历史档案原件及名人用过的文物。
    “我们收藏有孙中山的墨宝和使用过的印章以及桌椅等,还有一枚孙先生的遗牙,大家都叫它‘舍利子’,异常珍贵。”邵铭煌如数家珍地介绍,国民党党史馆中保存有中山陵的第一张设计图纸,毛泽东的亲笔信,陈独秀和李大钊的手迹等重要文献。
    邵铭煌馆长说:“我馆曾应大陆有关纪念馆请求,提供过某些历史文献的复制品。此次与大陆有关纪念馆联合举办展览,尚属首次。我们专门呈送了报告,得到国民党吴伯雄主席的特批,得到国民党中央的核准。”
   
见证国共曾一家
    25岁从台湾政治大学毕业后,邵铭煌就一直在党史馆工作至今,达28年之久。这次尽管在沪时间短暂,他仍挤时间探访南昌路(原环龙路)一带国共活动的遗迹,验证有关文献中的存疑,可见其执著的专业精神。
    “为见证国共曾是一家的关系,这次我方提供了不少文献参加展出,包括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向警予等早期共产党前辈和国民党人士的来往函件及手稿。”他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国民党的党部移到了广州,原来在环龙路44号(今南昌路180号)的党部,就作为上海执行部,也等于一个地方党部的办公场所。执行部里面就有许多共产党人士,也是国民党党员。当时毛泽东就在上海执行部的组织部工作,还有很多共产党员在其他部门工作。上海执行部是见证国共合作很重要的历史场所。
   
实物文献交相映
    “我们第一次合作有这么好的成果,很有意义。”邵铭煌认为,展览以双方的收藏结合起来作为精华的展出。上海孙中山故居的长处为实物,而我们是以文献见长,两者是一个很好的搭配。
    “从1924年到1929年的有关孙中山晚年的这段历程。包括他的北伐、后来北上,到最后逝世于北京,灵柩暂厝西山碧云寺,1929年再移葬到南京来,这段历史照片,大部分是首次在大陆展出。”邵铭煌在为记者导览时介绍:孙中山奉安过程中有很多文献,比如他逝世后,如何选择墓地,后来怎样营建中山陵,以及1929年奉安过程的历史文件。这次还带来在台北制作的孙中山奉安80年的纪录短片,有3分钟,作为多媒体展示。
   
毛泽东追索欠薪
    珍贵文献的背后,隐藏不为人知的内幕。展览中有一份1924年3月上海执行部的薪资册引人注目,上面记录有毛泽东、恽代英、罗章龙的“月费”,即薪水,每月120块大洋;还有共产党员如向警予、邓中夏等薪水80块大洋记录也在其列。邵铭煌说:“120块大洋在当时是个很大的数额。我考证一般大学教授也只有50块,不过像北大名教授李大钊可达到180块大洋。当时孙中山为了网罗这些知识精英,所以给他们很好的党工待遇。上海执行部里共产党员的薪水是最多的。”
    “由于当年国民党尚未执政,党务经费并不丰富,开销了3年之后,上海执行部的薪水就入不敷出,拖欠了三个月工资。1924年11月孙中山从广州北上途经上海时,毛泽东曾出面向孙总理陈情,催促积欠的薪水能发给同仁。后因孙中山匆匆北上,大概也未来得及妥善处理。欠薪水风波延续到第二年还在发生。”邵铭煌如此介绍。
   
历经战火仍安然
    当问及孙中山等珍贵文献如何被保存下来的话题,邵铭煌说,国民党党史馆于1930年5月在南京成立。成立后主要是征集整理史料工作,还要运用,包括出版展览等。抗战期间,党史馆撤退到重庆。由于敌机不断轰炸,那些史料就放在重庆的山洞里。山洞很潮湿,对史料维护极为不利。所以党史馆的前辈利用轰炸的空当,把史料拿到山洞外复晒,晒完赶紧收回去,经历8年战火。1949年初国民党撤往台湾时,当时把精华部分的文献由南京迁到台北,至今保管完好。
    “碍于政策因素,此次未能以原件形式展出”,邵铭煌乐见两岸孙中山文物、文献原件的联展,有助还原历史的“立体感”,这是大家共同的期待。他感慨地说,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未竟的遗志,这也是当年国共合作的一致目标。“这是用和平方式解决国内问题的历史启示。两岸现在正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也是此次展览的重要纪念意义。”文汇报2009年6月7日第四版 
1953年2月23日,毛泽东主席晋谒中山陵。   

 

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宋庆龄(左六)等勘察墓址时的合影。  

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向海内外有奖征集陵墓墓式图案。图为吕彦直设计的孙中山陵墓及祭堂的剖面图。  

由于毛泽东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事务繁重,决定辞去平民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一职。这是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因病请辞平教常务委员一职的函。(国民党党史馆藏)  

李大钊致汪精卫、廖仲恺、张继等关于要求增加国民党一大会议天津代表名额的函。(国民党党史馆藏)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的遗体被送往协和医院进行防腐手术处理,三月十五日举行小殓,遗体被放入棺内并用玻璃盖上。图为孙中山先生入殓时使用的物品。  

一九二四年三月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人员的薪资册。(国民党党史馆藏)  

1923年4月10日孙中山委任陈独秀为大本营宣传委员会委员。这是陈独秀致国民党总务部长彭素民关于请其开列国民党各支部通讯处等事的函。(国民党党史馆藏)  
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孙娟娟说,透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文件和影像,孙中山先生晚年继续奋斗,矢志于救中国、建立新中国目标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