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的故事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3:00:51

列宁(1870-1924)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林创立的无产阶级学说及其事业的继承者。他创建了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并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是世界无产阶级及其它劳动人民的领袖和导师、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朋友。
  列宁于1870年俄历 4月10日 (公历22日)出生在伏尔加河岸的辛比尔斯克城,即现在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乌里扬诺夫是一位具有民主进步观点的中学教师,后来成为辛比尔斯克省国民教育厅的视察员,因多年从事国民教育的劳绩,晋升为省国民教育总监,并曾获得贵族称号。列宁的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是一位医生的女儿,结婚前住在农村,虽然只受过家庭教育,但由于她勤奋好学,后来仍然通过考试获得小学教师的称号。她读过许多书,并擅长外语和音乐。她十分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品德教育,终日为他们操劳。乌里扬诺夫一家有六个孩子。列宁的哥哥叫亚历山大,姐姐是安娜。妹妹奥里娅。弟弟德米特里,最小的妹妹叫玛丽娅。
  聪明活泼的列宁从五岁就开始学习文化,九岁进入辛比尔斯克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因品学兼优曾获得金质奖章。列宁的哥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曾是喀山大学的优等生,民意党人青年小组的成员。1887年3月13日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因参与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被捕。同年 5月20日 被杀密。受到极大震惊的列宁从血的教训中增强了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决心,并坚定地说:“我们不走这条路”。17岁的列宁已在探索着一条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新的道路。1887年6月底,列宁全家迁居喀山,秋天他进了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入学不久,他因反对大学里的警察制度而被开除,并被禁止在喀山居住。一年后列宁回到喀山,在那里参加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开始研究《资本论》。1889年5月,列宁全家迁往萨马拉城。1891年21岁的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通过了波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并被授予优等生毕业文凭。在萨马拉城,列宁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写了最早的一篇论文:《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1893年8月,列宁移居彼得堡(现列宁格勒城)。从此,揭开他革命生涯中新的篇章。
  列宁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缔造者。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俄国是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要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并进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任务,就必须有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列宁很早就说过:“给我们一个革命家的组织,我们就能把俄国翻转过来!”这成了他孜孜以求的目标。为此他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的实践相结合,为建设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而斗争。1895年秋,在列宁的领导下,彼得堡所有的马克思主义小组联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组织,并命名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这个斗争协会是以群众性工人运动为基础的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萌芽。它只活动了不长的一段时间,以列宁为首的一批骨干就被逮捕了,列宁先是被监禁,后被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期间列宁总结了该协会的斗争经验,用以指导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工作。1898年3月初,当列宁还在流放地时,俄国的一批社会主义者就召开了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以列宁为首的流放者集会宣布加入社会民主工党。事实上“一大”并没有把党真正建立起以来。在委员会中经济派占据了优势,一大后,组织上更加涣散、政治上更加动摇、思想上更加混乱,经济派成为建党的主要障碍。1900年列宁创办的《火星报》和1901-1902年期间他写的《怎么办》一书,粉碎了经济主义。1903年7月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党纲和党章。在讨论党章时,党内产生了尖锐分歧。诞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和以马尔托夫为首的孟什维克。第二次代表大会之后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推行的机会主义组织路线和策略路线进行了不调和的斗争。
  1905年俄国革命爆发后,在列宁的领导下召开了党的第三次代表大会,制定了布尔什维克在这次革命中的策略。在革命日益走向高潮的11月上旬,列宁从国外回到了彼得堡,以加强对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和彼得堡委员会的领导工作。在斗争紧张工作繁忙的日子里,列宁还十分关注党中央的机关报《新生活报》的编辑出版工作。他参加该报编辑部的会议并撰写文章,宣传党的策略思想。使这份报纸在党的生活和革命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05年12月当莫斯科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时,列宁赞扬了工人们的壮举,并号召彼得堡的工人支援他们的斗争。莫斯科工人起义失败后,列宁又及时帮助他们总结了经验教训,鼓舞他们的斗志。1906到1907年列宁仍在国内坚持斗争直到1907年的12月才被迫离开俄国。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结束了长期的流亡生活于4月3日(公历4月16日)回到了俄国。针对俄国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为党和无产阶级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和革命和平发展的策略路线,接着,他在布尔什维克党第七次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又进一步发挥了“四月提纲”中的原理,从4月到7月90 天的时间里,列宁一面领导中央委员会的工作,一面直接指导《真理报》编辑部的工作。先后写了150多篇文章和几本小册子,宣传布尔什维克党的策略方针,从而武装了布尔什维克,增强了他们对革命的必胜的信念。
  列宁是十月武装起义方针的制定者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领导者,1917年7月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平示威的镇压和接踵而来的对布尔什维克的打击,使俄国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改变,“七月事变”打破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革命和平发展的前途已经断绝。列宁也被迫转入地下,在拉兹里夫湖畔的草棚里,继续指导着革命斗争并撰写《国家与革命》一书,8月9日列宁离开俄国到达芬兰,继续完成了《国家与革命》的写作,并关注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发展。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迅速被粉碎,使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布尔什维克的威信大为提高,很快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苏维埃中占据了优势。列宁分析了新的革命形势,在9月12日到14日给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彼得格勒委员会和莫斯科委员会写的两封指示信里,明确提出了通过起义把政权转归苏维埃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方针。为了便于加强领导,10月7日列宁从芬兰秘密回到彼得格勒。他起草了由党中央全会通过的武装正义的决议,并指导了起义的准备工作。10月24日夜间列宁到了斯莫尔尼宫,亲自担负起指导起义的重任。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革命工人、兵士和水兵执行了起义的战斗命令。深夜攻下了冬宫,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开始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列宁不仅胜利地领导了俄国革命,而且指导和鼓舞了当时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他的倡议下创建了共产国际,他亲自主持了共产国际的成立大会,领导了二、三、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从二大起任执行委员。
  列宁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在一个农业占优势的落后国家里变为现实。在这样的国度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新课题。苏维埃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为发挥人民群众的才智,建设社会主义 开辟了巨大的可能性,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打败了资本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镇压了白卫匪帮的叛乱,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并及时总结了经验教训,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并制定了适合俄国国情和符合经济规律的新经济政策。列宁坚信俄国有一切必要的和足够的条件建成社会主义社会。在他的领导下,拟定了纲领性的俄罗斯电气化计划,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任务,以奠定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拟定了通过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机械化以改造分散的小生产者,并吸引他们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列宁高度重视文化教育工作,他把发展文化教育,进行文化建设计划时代的主要任务。他强调说:“在一个文盲的国家内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列宁所说的文化建设包括扫除文盲、普及文化知识,提高文化水平,造就经济建设及其他方面的专门人材。提倡共产主义道德风尚,改变愚昧不文明等广泛的任务。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列宁经常提醒党的组织和干部要充分发挥教师和专家的作用,检查在使用和团结专家方面存在的问题。

  列宁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克服官僚主义的积极倡导者。他对苏维埃国家机构中的拖拉作风、文犊主义深恶病绝,认为它是阻碍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敌人”之一。列宁是改革国家机关的推动者,在他看来,要有效地克服官僚它义,就必须改革国家机关,使其密切地联系群众,选拔优秀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到重要的经济岗位上去,还要建立起明确的职责和民主检查、监督制度,对于因官僚主义造成重大损失者,应分别情况给以处分,而克服官僚主义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
  列宁极端厌恶个人崇拜。他认为工人领袖不是天使,不是圣人,而是普通人。他坚信:“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都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列宁十分谦逊质朴、极端关心党的事业,模范地遵守党的集体领导原则,经常作自我批评,随时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一向反对突出他个人。他多次拒绝艺术家为他绘制和塑造肖像,也反对人们为他祝寿。1920年4月23日,俄共(布)莫斯科委员会为列宁五十寿辰举行了晚会,他故意推迟到晚会快结束时才到场,他在答词中首先表示“感谢你们使我没有听祝寿演说……让我们今后根本免去这种祝贺仪式”。歌功颂德的陋习是和列宁格格不入的,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些政党在它失败和衰落之前,往往会骄傲自大”,“我希望我们无论如何不要使我们的党落到骄傲自大的地步”。
  列宁是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革命事业的无产阶级的领袖,他不知疲倦的和长期紧张的政治活动,以及社会革命党暗杀造成的创伤,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从1922年上半年起,便身患重病。1924年1月21日,便与世长辞了。他的逝世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沉痛的损失。他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永垂青史。

从花瓶中学会了诚信

  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经常弄坏家里的东西。
  列宁八岁那年,有一次母亲带着他到阿尼亚姑妈家中做客。活泼好动的小列宁一不留神,把姑娘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但是,谁也没有看见。
  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而小列宁因为在生人家里害怕,怕说出实话会会遭到不大熟悉的姑妈的责备,所以他也跟着大家大声回答:“不——是——我!”
  然而,母亲看他的表情,已经猜到花瓶是淘气的小列宁打碎的。因为这孩子特别淘气,在家里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宁向来是主动承认错误,从未撒过谎。
  于是,小列宁的妈妈就想:应该怎能样对待孩子撒谎这件事呢?当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揭穿这件事,并且处罚他。但是列宁的妈妈没有这么做。她认为,重要的是教育儿子犯错误后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而不是责备他。
  于是她装出相信儿子的样子,在三个月内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儿子讲各种各样的诚实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着儿子的良心深处萌发出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感。
  从那以后,列宁的妈妈明显地感觉到,儿子不如以前活泼了,似乎是良心正在折磨着他。

  有一天,在小列宁临睡前,妈妈又像往常一样,一边抚摩着他的头,一边给他讲故事。不料小列宁突然失声大哭起来,痛苦地告诉妈妈:“我欺骗了阿尼亚姑妈,我说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实是我干的。”听说孩子羞愧难受的述说,妈妈耐心地安慰他,说:“给阿尼亚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于是,小列宁马上起床,在妈妈的帮助下,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
  几天后,小列宁收到了阿尼亚姑妈寄来的回信,在信中,她不但表示原谅小列宁,还称赞小列宁是个诚实的好孩子。
  小列宁得到原谅后,十分高兴,又像以前一样过着快乐的日子。他还悄悄地对妈妈说:“做诚实的人真好,不用受良心的谴责。”妈妈看着儿子会心的笑了。

列宁小时候是一个认真学习的孩子。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 
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 
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1879年,列宁一家在辛比尔斯克

列宁怎样作文

  列宁在中学里学习,功课很好,各科成绩都是五分,年年得到一等奖。他十七岁中学毕业的时候,还得了金质奖章。 
老师指定的家庭作文,常常规定两个星期交卷。许多同学往往拖到交卷前一天的夜里,才匆匆忙忙地写出来。列宁不是这样,老师指定了作文题,他当天就动手。他先拟好作文提纲,接着就打草稿。他把打草稿的纸竖着对折一下,分成两栏,在左边一栏里打草稿,并且根据提纲的次序在草稿上标出号码。在右边一栏里,写上许多引文,或者补充许多新的内容。快到交卷的日期了,他就根据右边一栏的材料修改草稿,再写在另外的纸上。最后,他把修改好的稿子清清楚楚地誊在作文本上。 
列宁打草稿用铅笔。他把铅笔削得尖尖的,草稿上的字笔划很细,又清楚又整齐。 
那个中学的校长就是列宁的语文老师。他常常称赞列宁的作文成绩好。他对列宁的母亲说,列宁作文肯用心思,考虑得很周密;写的文章内容丰富,很明确,很简洁。

诚实的孩子

列宁八岁的时候,有一天,跟爸爸到姑妈家去做客。
表兄弟表姐妹见到列宁都很高兴,拉着他一道去玩。他们在房间里捉迷藏。列宁不小心碰了桌子,桌子上的一只花瓶掉下来,打碎了。孩子们正玩得起劲,谁也没有注意,还是互相追赶着。姑妈听见声音,跑进来一看,花瓶碎了,就问:“是谁打碎的?”表兄弟表姐妹都说:“不是我!”列宁也低声说:“不是我。”姑妈笑着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大家都笑起来,只有列宁没有笑。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是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列宁的家教故事

 列宁于1870年出生在伏尔加河岸的辛比尔斯克城,即现在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的父亲伊里亚·尼古拉也维奇·乌里扬诺夫是一位具有民主进步观点的中学教师,列宁的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是一位医生的女儿。
  列宁的母亲玛丽亚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但是她非常注意孩子的教育。在小列宁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她在做活的时候,特意选择了一个房间,窗户面向院子里的花园,这样,她可以随时看到孩子们在干什么,有时候,她为他们无忧无虑的玩耍而高兴,有时还被逗得哈哈大笑,但是更重要的是,她可以观察到孩子们的心灵和品质。玛丽亚觉得,这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一次,小列宁把自己的一条裤子送给了班里非常贫穷的同学,玛丽亚知道后对儿子的善良夸赞不已。又有一次,列宁为了保护受大同学欺负的弱小的同学,遭到了大同学的毒打,回家后,母亲一边为他擦药一边表扬他的勇敢和正直,鼓励他不要怕。
  小列宁是个好孩子,但是也曾有过撒谎的毛病。有一次,他和妈妈一起去姨妈家做客,他高兴极了,因为姨妈家有几个表兄弟,小列宁非常喜欢和他们做游戏。一进门,他们就大嚷大叫地玩开了,在房间里窜来窜去,开心极了,但是,忽然,小列宁一不小心,撞在了桌子上,桌上那个精致的玻璃杯“砰”的一声落在地上,碎了。妈妈和姨妈听到声音急忙赶来,问是谁打碎的。孩子们齐声说:“不是我!”小列宁迟疑了一下,也跟着喊:“不是我!”妈妈一眼就看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但是她并没有当面揭穿小列宁。她也没有表现出生气,一句话也没有说。她想等待儿子自己主动说出真相,认识自己的错误。母亲沉默的暗示使小列宁受尽了“折磨”,他好多次想跑到母亲膝前,跟她说出事实,求她原谅自己,但是又没有足够的勇气。玛丽亚依然沉默着,并不时暗示儿子,撒谎的人是连父母都不会信任他的。就这样,她一直耐心地等待着,她相信儿子有一天会主动“坦白”,跟自己认错。因为她暗地里观察,发现小列宁玩乐时没有从前那样无忧无虑,不再爱说爱笑,好像受着某种煎熬,非常不安。她有时候有些不忍心,但是,一想到疼爱孩子也不能对孩子的错误有所让步,她就继续沉默着。终于有一天,小列宁默默来到她面前,留着眼泪跟母亲原原本本讲了自己的过错,最后他乞求地说:“妈妈,您会原谅我吗?您还会爱我吗?”玛丽亚高兴地说:“孩子,妈妈就等着这一天呢,只要你知道自己错了,敢去面对它,以后不再犯,妈妈怎么会不原谅你呢?妈妈和以前一样地爱你!”
  孩子有时候出于各种原因难免会撒谎。对于这个坏习惯怎样纠正呢?列宁的母亲意识到最重要的是让儿子自己从心灵上认识到自己的过失,因为自己的不诚实而感到难为情,从而产生诚实的良知。在儿子的思想斗争中,诚实的良知最终取得了胜利。你的孩子撒过谎吗?你又是怎样对待的呢?大声斥责?严厉批评?还是和列宁的母亲一样用沉默来“折磨”他?其实,用什么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而定。对于一个自觉性差、不很懂事的孩子,如果用列宁母亲的方法,可能就不奏效了。但是,撒谎的习性却是无论如何不能纵容的,它可以发展成欺骗、虚伪、狡诈等等不良品性,会毁掉一个好端端的孩子。用对孩子最奏效的方法,坚决地阻止他撒谎吧,为了让他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

列宁登山

   我们每日每时都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任何时候,任何地方……
    ——列宁H·霍德扎 吴江列宁被沙皇迫害而流亡国外时,曾经在波罗宁村住过。
  列宁很喜欢这个小小的村庄。它的周围群山环绕,山峰高耸入云。
  一天,列宁决定去登山。一个叫巴戈茨基的波兰革命者得知了这件事,就跑来找列宁,要求当向导。他兴致勃勃地给列宁描述起这一带的风光:“这附近有那么一座山峰,从山顶上可以饱览奇妙的景色,简直可以说是仙境!特别是在日出的时候……”“那就这样定了!”列宁说,“星期天早晨我们就爬到这个峰顶上去开开眼界!看日出!”
  星期六的晚上,列宁和巴戈茨基来到了山脚,开始登山。
  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按照巴戈茨基的安排,列宁和巴戈茨基借着月光赶到守夜人的草棚过夜,第二天赶早上路。
“可别睡过头啊,”列宁不太放心。
“不会的,”巴戈茨基满有把握地说,“我跟守夜人说好了,他四点钟之前叫醒我们。”
  第二天一大早,列宁最先醒来。他瞧瞧表,不禁叫了起来:“睡过头了!真要命!都快五点钟了!”
  登山有些迟了。没走多久,巴戈茨基就站住了脚,懊丧地挥了挥手:“我们恐怕来不及看日出了!上了那个守夜人的当!”
“怪守夜人干什么,全怨我们自己!”列宁也有些恼火地反驳,“我们自己不能准时起来,真够丢人的!”
  巴戈茨基嘟囔着:“反正,日出今天是看不成了,来不及登上顶峰。”
“没别的路上山吗?近一些的?”
“有是有,我在那条路上走过三次,不过……,不过我不能带您去走那条路?”“为什么?”
“那条路太险。有三十来步得贴着悬岩的峭壁走。”
“你不是从那上面走过吗?”
“是走过……”“那就别浪费时间了,走,到山口去!”
  没有过多久,他们就走到了那条小路跟前。道路非常狭窄,下面是万丈深渊。
  要想在这条小路上走动,只有侧着身子,贴着笔直的峭壁移动步子。
“您瞧,怎么样?从这上面是过不去的。”巴戈茨基说。
“那么,您过得去吗?”
  巴戈茨基有些吃惊:列宁显然是怀疑他的勇敢。
“要是您不信,那就请您看看!”
  巴戈茨基移动了脚步,踩上羊肠小道。
  当巴戈茨基摆脱了最险的那几步,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回过头往后看了看。可这一看却把他吓了一大跳,差点没跌进深谷:列宁正跟在他的背后,沿着陡壁在移动。他还没走出多少步,那一截最危险的地段还在他前面。
  忽然,列宁停住了脚,身子紧紧往峭壁上靠。巴戈茨基吓得憋住了呼吸。他明白是怎么回事:列宁一定是忘了不能往脚下看,这是非常危险的,脑子会一下子发晕。而现在,列宁正是往下看了一眼,头有些发晕。
“往后退,您快退回去!”巴戈茨基大声喊起来。
  列宁仿佛没有听到他同伴的叫喊,稍停了几秒钟后,重新又往前挪动步子。他不慌不忙、小心翼翼、一步一步地移动着。
  险路已经丢在了身后。又过了几分钟,列宁已经站到了巴戈茨基的跟前。
“现在我们是不是来得及看日出?”列宁关心的仍然是这件事。
  他们刚爬到峰顶,太阳柔和的光线骤然一下子穿透了黎明前的乌云,将它们熔化得干干净净。远处,深蓝的湖水闪耀着夺目的光彩,灌木和草丛中大颗大颗的露珠变幻着迷人的色彩。枝头的小鸟仿佛有谁指挥一样和谐地齐声歌唱着……过了一个来小时,他们踏上了归途。
“现在不用急急忙忙去哪里了,”巴戈茨基说,“我可以找一条安全的路往回走。”
“要问我的话,”列宁说:“那么我倒打算顺原路回去,就是那条小道。”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巴戈茨基几乎是在央求,“我们现在没有任何必要去走那条险路啊!”
  巴戈茨基无论怎样劝说列宁,结果全然无济于事。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头也没回,径直走上了来的那条路。转眼,他们踏上了深渊上的那条小道。
“这回我先过去,”列宁说完这句话,就毫不犹豫地迈上了小道。
  当他俩都平安地走出了险道。列宁亲切地握着巴戈茨基的手说:“感谢您带我到这么好的一个地方,真令人心旷神怡!”
“好么,请您告诉我,您干嘛非得从这条路回来?您就一点也不害怕吗?”
“我之所以要从这条路回来,正是因为我害怕。瞧,就是为这个……”他见巴戈茨基有些迷惑不解,便解释说:“革命者可没有权力让自己的意志屈从于恐惧。
  朋友,我们每日每时都必须注意培养自己的意志,任何时候,任何地方……”

列宁弈棋

  列宁好弈,一向传为佳话。他对弈棋的看法,不苟同俗见,既不为其所迷,又确估价它的作用。他认为,这是一种智力竞技,不仅能够促进思维的发展,而且能够调剂精神,有益于身心健康,一举两得,是业余之良友。列宁从八、九岁开始下象棋,父亲是他第一个教师,哥哥亚历山大是他经常的对手,弟弟妹妹也都和他走过棋。 
  列宁弈棋非常认真,象对待实战那样,一丝不苟。他有一条极严格的规则:举”“棋不悔。他自己坚决恪遵,也要求对方信守不移,即使弟弟妹妹也不例外。他认为,悔棋是一种坏习惯,是一种轻率和任性的举动。如果两军对垒,往往一脚失而全局败绩,那又何从追悔呢!所以,下棋首先必须深思慎举,看到后面两三步棋。这样,才能养成精确判断的习惯,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在一次象棋晚会上,有两个胖子在对弈。其中一个走了又悔,悔了又走,双方争持不下,吵得面红耳赤。忽然,一方的皇后走到受冲击的位置,另一方迅捷地一炮轰掉,抓子在手。对方从坐椅上一蹦而起,想把棋子夺回。双方嚷着、叫着,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喧嚣声中,列宁尖声喊道:“把它藏到衣兜里去!” 
  列宁下棋,最忌别人吵扰。下棋是一种高度紧张激烈的智力竞技,参谋多了,反而打乱方寸。所以,第三者只能静观默睹,如果有谁硬要置喙其间,列宁就不客气地下逐客令。 
  一般的人总喜欢赢棋,认为不管怎么说,赢总比输好;列宁却不那样看。他下棋最感兴趣的是顽强的搏斗,能从困境中甚至绝境中找到出路,挽狂澜于既倒,反败为胜。他非常赏识艺高步精、出人意表的战法,而对输赢本身却兴趣不大。如果对手走了一步高棋,他就叫好喝彩,如果你走了几步笨棋,以致使他容易地取胜,他就笑着说:“嗯,这不是我赢的,而是你输的……”列宁十五岁时,在棋盘上战胜了父亲,并开始和西姆比尔斯克最优秀的象棋手依里恩对阵。一八八六年夏天,十六岁的列宁宣布跟哥哥亚历山大举行象棋决赛。 
  尽管是在暑假里,他们也绝不肯在白天下棋,因为白天是法定的学习时间,那是雷打不动的。晚上,哥俩全神贯注地在屋里对棋。灯光明亮,铁栏杆窗户的帘幕上,映照着两个棋手顽强而沉思的影象。这时,孩子们在院子里游玩。忽然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跑过窗前,嚷着:“快来看这两个铁窗里的囚犯!”列宁为之一震,目光投向窗外,追随着跑开的淘气包。他再也坐不住了,拂袖而起。他跑到院子里,望着正在游玩的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出神:是啊,祖国需要自由,孩子们才能幸福地成长! 
  1888年冬天,列宁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喀山的一个乡村。在那儿,他和表弟阿尔达耶夫经常对弈。一天,他把表弟叫去,说:“让我们下一盘盲棋吧!”阿尔达耶夫从未见过如此下棋,认为这对攻的一方是一种非常困难的事。因此,他满怀信心地坐下来应战,决心以逸待劳。列宁坐在远处,开始口授他的走法。尽管阿尔达耶夫千方百计地耍花弄巧,都被列宁发觉,结果还是一败涂地。 
  一般地说,列宁不喜欢走盲棋,因为这种战法全凭记忆和思考,使大脑处于过度紧张中,罔能收到调剂精神的效果。 
  这年冬天,列宁还同萨马拉的象棋名手哈登通讯下棋。他们互相写信说明走法,通常使用的是明信片。列宁走了一步,等待着回信时,常常几次摆上棋子,自言自语地说:“有趣,看他怎么办?怎么摆脱这个局面?”哈登的回信终于盼到了,列宁琢磨着,起初他迷惑不解,可是很快就明白了,于是叹服道:“高,实在是高手——有鬼神莫测之机!”这次通讯下棋,列宁输了。1889年春,列宁从喀山到萨马拉,亲自登门拜访了哈登。后者最初让了他一匹马,过了两年,列宁开始获胜,于是改让了一个卒。在这种力量对比下,列宁经常输棋。1889年冬,萨马拉举行了一次象棋比赛。因为力量不均衡,竞赛采取让子的方法进行。一级选手只有哈登一人,二级选手是列宁和另一棋手,其余均为三级、四级。这次竞赛,列宁获得优胜。由于没买奖品,主持者把奖金授给列宁。列宁断然不受。根据他的建议,这笔奖金献给了救济事业。 
  列宁很喜欢与哈登弈棋,尽管输多赢少。哈登是自成一家的国际象棋名手,他专攻此道,生乎于是,死乎于是。从他走棋,列宁悟出了不少哲理和战略战术法。 
  在列宁看来,哈登下棋以致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这对列宁后来通晓马克思主义,富有神妙的启示。诚然,如果列宁以象棋为专攻,以彼奇才,不数年间完全可以纵横棋坛,独步一时。然而,列宁始终把象棋当作娱乐和游戏,当作一种业余爱好。有一次,弟弟德米特里向列宁诉苦说:“中学里开设僵死的拉丁语和希腊语,使人窒息得透不过气来,还不如用象棋代替这此老古董,既可以训练和发展的思维能力,又可以娱乐身心。”列宁笑道:“呶,你这样一代替,只会越弄越槽!不要忘记,象棋毕竟是娱乐游戏,而不是正业。” 
  列宁虽然通晓当时象棋名手所用的起步和决战的绝招,但他从未接触过象棋书刊,更未想到要去系统地钻研象棋理论。他把自己的绝大部分时光都花费在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上,花费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统计学和外国语的学习上。列宁后来在亚拉卡耶夫卡从事革命理论的研究,并投身到紧张的革命实践中。在古老荒芜的花园里,在浓密的绿树丛中,设有一张桌和一把椅。桌上从清晨就摊开子书、纸、笔、墨。一条不到三十米的园中小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在这条小径上,盖满了列宁坚定而踏实的脚印。为了思考和融化读过的东西,不知有多少次他来回地踱着、踱着……这时,什么象棋和任何娱乐,都不能使他分心。因为这里需要的是工作和学习,而不是把自己造就成一名象棋手。从1893年起,列宁用于下象棋的时间越来越少。虽然,在西伯利亚流放地,他跟克尔任日诺夫斯基、斯塔尔柯夫、列别早斯基也都曾弈过棋,可那是苦中作乐,偶尔为之。革命后,列宁对象棋几乎丢开了手,他说,这太累人!在休息时间,他宁愿去掷木桩、散步或打猎。

蜜蜂引路

一九二二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一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请他来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知道离得不太远,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不少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的人。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列宁和卫兵

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一天早晨,朝阳透过薄雾,把金色的光辉洒在高大的斯莫尔尼宫上。 
人民委员会就设在斯莫尔尼宫,在门前站岗的是新战士洛班诺夫。班长叮嘱他说:“洛班诺夫同志,你今天第一次站岗。到这里来的人很多,你的任务是检查他们的通行证。列宁同志今天要来这里开会,你千万不能让坏人混进来!” 
“是,班长同志。”洛班诺夫行了个军礼,“我以革命的名义保证,一定为列宁同志站好岗!” 
太阳越升越高,到斯莫尔尼宫来开会和办事的人真多,有工人,有士兵,有农民,还有学生。洛班诺夫认真地检查了他们的通行证。 
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来了。他一边走,一边在考虑什么问题。 
“同志,您的通行证?”洛班诺夫拦住了他。 
“噢,通行证,我就拿。”列宁急忙把手伸进衣兜里拿通行证。 
一位来开会的同志看到洛班诺夫拦住了列宁查通行证,就生气地嚷起来:“放行吧,放行吧!他是列宁!” 
“对不起。”洛班诺夫严肃地说,“我没见过列宁。没有通行证,谁也不能进去!” 
列宁把通行证交给洛班诺夫。洛班诺夫接过来一看,,果然是列宁同志。他非常不安,举手行礼说:“列宁同志,请原谅,我耽误了您的时间。” 
列宁握住这位年轻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你做得很对,小伙子!你对工作很负责任,谢谢!” 
他又回过头来对旁边那位同志说:“你不该责备他。我们就需要这样认真负责的好战士。革命纪律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我也不能例外。”

吃墨水瓶的人

1895年12月,列宁和其他一些革命同志被捕了,关在彼得堡的监狱里。列宁在这所监狱里足足呆了14个月。

列宁被关在一间又狭小又肮脏的单人牢房。里面黑洞洞的,只有高处一个小小的窗口可以透进一点微弱的光。地上放有一张铁床,还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此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了。有的人处在这样境遇里可能会整天的愁闷和痛苦,可是列宁却整天在工作。

列宁决定要写一本书。怎么办呢?监狱里只准看书不准写书,而且写书也没有纸张,没有铅笔,更没有钢笔和墨水——什么都没有!有一天,他正站在那里思索这件事,家里人送书来了。他把书本拿到手里,突然想起来了:就往这本书上写不是很好吗!但是又想:不行!监狱里规定在书还给家人的时候要做详细的检查,如果发现书里有字,就要把书籍烧掉,这不就等于没有写吗?

想着想着,他一下想出了办法:用牛奶写!因为牛奶写在书上什么也看不出来,当你要读它的时候,把书往灯上或者蜡烛上一烤,那用牛奶写的字就现出了茶色,所写的文章也就清楚了。

找到了办法,列宁就装起病来,因为病人是要供应一点牛奶的。看守见列宁病了,便答应供给列宁一点牛奶。牛奶送来了,他就用笔沾着牛奶往书本上写起来。他在书本的天地空白处写;天地空白写完了,就在字里行间的白地上写。家里人知道了他在书上写作,所以在把书籍取回来的时候,就把每一页都放在灯上烤,然后把它誊写下来。

这样的创作是必须非常小心的。因为一不小心被看守发现,就不再把你当病人看待了,这样,不但牛奶要停发,而且还要受到狠狠的责罚。那时候,看守的监视是非常勤的,他们经常从门上的小窗口往里看,看犯人在做些什么。为了遮住看守的眼睛,列宁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他把一个面包的当心儿抠一个圆坑,当成一个小墨水瓶;把牛奶往里一倒,就可以用钢笔蘸着来写作了。

有一次,看守悄悄地走到牢房门前,从小窗口往里一看。只见列宁正在写字。

看守立即把门一推,走进房里厉声厉色地说:“这下子可抓住你了!你在写东西?”

列宁说:“没有墨水怎么写!”说着,他就把那个用面包做的墨水瓶放到嘴里吃起来。

看守一看,果然是面包。心想:大概是自己看错了!墨水瓶怎么能吃呢?他一边这样想着,一边慢慢地走出去了。等他走远了的时候,列宁立刻用面包另做了一个墨水瓶,又继续写起来。以后,每当看守走来的时候,列宁都是很镇静地拿起“墨水瓶”往嘴里一放就吃掉了,而且吃得很香,因为那实在是牛奶加面包呀!

列宁就是用这种办法,在监狱里写出一部重要的著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后来,列宁出狱啦。朋友和同志们来看他,谈起这件事,列宁笑着说:“有一次我倒霉了,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就吃了六个墨水瓶。”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列宁吸烟的故事

   列宁上大学时开始吸烟。列宁的母亲是医生的女儿,她懂得吸烟的害处。她对儿子吸烟上了瘾感到很伤脑筋,曾多次叫列宁戒除这一不良嗜好。开始,列宁面对着母亲的劝告只是微笑着说:“妈妈,我是健康的,吸这点烟不可能造成多大的危害。”母亲疼爱儿子,她想了许多办法叫儿子戒烟,可都没有效果。后来,她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
    有一次,母亲对列宁说:“孩子,我们是靠你父亲的抚恤金过日子,抚恤金是不多的,每一样多余的花费都会直接影响到家庭生活。你吸烟虽然花费不多,但日长天久,也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假如你不吸烟,那对家庭生活是有好处的。”那时,俄国的纸烟并不贵,母亲是为了叫列宁不吸烟才这样说。
    列宁听到母亲的话,很受感动。他对母亲说:“好好,您说的这些过去我没有考虑到。好!从今天开始,我不吸烟了。”列宁说完,把口袋里的烟掏出来放在桌子上,不再摸它了。

 

列宁的青年时代

   1887年春的一天,一个神情严肃的年轻人走到伏尔加河边。他一语不发,凝视着湍急的河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猛然举起拳头,重重地击在旁边的小树上,缓慢而又坚定地说道:
  “不,我们不走这样的路,应当走的不是这种道路!”说完,年轻人庄严地向哺育他的伏尔加河深深地鞠了一躬,抬头向远方眺望,两眼露出炙热而又充满希望的光芒。这位年轻人,就是刚刚17岁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他刚刚接到亲爱的哥哥萨沙被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绞死的消息,心中异常的悲痛,才走出住在辛比尔斯克的家中,来到宽阔的伏尔加河畔。
  萨沙是参与谋杀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而死的。在当时,俄国人民不堪专制、腐朽的沙皇统治,纷纷起来斗争。萨沙同一些正直的知识分子,组织了一个 “民意党”。他们斗争热情很高,但始终找不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因而就把国家落后、人民痛苦,归结到沙皇个人头上。1881年3月,“民意党”组成了一个刺杀小组,在街上用炸弹炸死了亚历山大二世。但没有过多久,亚历山大三世又上台了,仍然沿袭老沙皇政治制度,人民还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些单纯的知识青年,又一次组织一些骨干分子,其中就有萨沙。他们同仇敌忾,又一次行刺沙皇,可这一次沙皇早有准备,刺杀未成反被敌人抓住,萨沙表现得非常英勇,为了保存革命实力,自己一人承担下来,结果,对他们恨之入骨的沙皇。便下令绞死萨沙。
  消息传来之后,乌里扬诺夫全家非常悲痛,尤其是这位年轻的弟弟,听到自己尊敬的哥哥被沙皇杀害,心中充满复仇的火焰,但他是一个稳重而又勤于思考的青年,几天来,他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么才能解救人民的苦难,改变祖国现状?
  弗拉基米尔来到伏尔加河旁边,面对流淌河水,终于想通了这个问题,要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只有去发动千百万工农群众,用暴力推翻腐朽的沙皇统治。让劳动人民自己当家做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他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哥哥被害的悲伤心情也好了许多。他暗暗在心中念道:亲爱的哥哥,你的鲜血没有白流,它使我擦亮了眼睛,更是懂得了做人的神圣使命。
  想到这,弗拉基米尔转身离开了伏尔加,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程。
  就在这一年秋天,弗拉基米尔全家迁往喀山,他随即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他发奋研究各种社会学说,并参加了青年学生小组和学生的反抗斗争。他斗争坚决,且对当前的政治问题非常了解,经常向同学们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鼓动大家向沙皇政府作坚决的斗争,因此在同学中威望很高,大家亲切地称他列宁(发表文章时所使用的笔名)。
  这年冬天,列宁因组织同学参加一个集会,被反对政府逮捕。在解往监狱的途中,一个警官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列宁说道:
  “年轻的小伙子,你为什么要造反呢?”警察似乎难以理解,接着便以教训的口吻说:“要知道,在你的面前是一堵墙!”“那只不过是一堵朽墙,只要一推就会倒掉。”年轻的列宁毫不犹豫,勇敢而坚定的答道。
  这位警官一听,心中吓了一跳,但马上对这个年轻人由衷的产生敬佩之情。
  在监狱中,列宁与他的战友们不屈不挠地同敌人展开了斗争。有一次,一位同学与列宁相互交谈时问道:“你出狱后想作些什么?”列宁回答:“在我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进行革命斗争!”
  1887年12月19日,列宁被当局放逐到离喀山40多公里的柯库什基诸村。在村中,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利用这段时间,他博览群书。潜心自修。一年后,列宁又回到喀山,秘密参加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认真研读马克思的著作,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889年,列宁迁到萨马拉来住。他刻苦学习,用两年的时间,自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1891年,他以校外生的资格,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国家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被授予最优等的毕业文凭,并成为注册的助理律师。
  然而,列宁对律师职业并无兴趣,他关注的是推翻沙皇政府,使人民获得解放。因而,他刻苦学习德文、法文和英文,认真钻研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与此同时,在萨马拉组织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但萨马拉远离无产阶级运动中心,他渴望到无产阶级聚集的地区去。终于1893年8月底,23岁的列宁来到了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
  一到这里,列宁便秘密地同马克思主义小组取得联系。他多次发表演讲,经常到工人居住区去,给工人讲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他的积极倡导下,彼得堡很多独立的共产主义小组联合起来,成立了一个名叫“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秘密织织,表现出他的非凡的组织才能。出于对马克思主义者的尊敬,他成为公认的领导者。
  “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的组成,使俄国第一次完成了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也为我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但组织越大,目标就越明显,不久,列宁便因密探盯梢而被捕。
  在监狱中,列宁一面进行斗争,一面又勤奋学习,写作,就在一间2米宽、3米长的单人牢房里,他写出了著名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一书的大部分书稿。
  除此之外,列宁还在狱中写了大量的传单和小册子,以指导外面的工人运动。为了把这些文字顺利地传出去,他想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把字用牛奶写在要归还的书的空白处,干了以后一点也看不出来,然后乘家人来探望时把书带出去,用火一烘,字迹就出来啦!
  为了不让看守发现,他便用面包做成“墨水瓶”,里面灌上牛奶,偷偷地用它来写东西。有一次,列宁正沉浸在写作之中,不小心看守已开门走了进来,他急中生智,一口把小“墨水瓶”吃了下去。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我今天吃了六个‘墨水瓶’”,就这样,列宁在狱中机智勇敢地坚持同敌人斗争。
  列宁在监狱中被关押一年零两个月后,于1897年5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东部的舒申斯克村。这是一个荒僻的村庄,距离铁路有600多公里,全村连一份报纸也没有。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列宁依然充满着乐观精神,忘我地进行工作。在这三年的流放生活中,列宁完成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著作。此外,列宁还写了30多篇文章,翻译了2本书。期间,列宁还一直考虑着党的建设问题。这首先要办份报纸,才能把工人阶级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此,他勾勒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流放期满后,列宁到了国外,1900年12月,这份名叫《火星报》的报纸,终于在法国莱比锡出版了。列宁写了大量文章,来论述党的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这些报纸通过各渠道运回俄国,在工人手中秘密流传。列宁的名字,也随之传遍到整个俄国。
  经过长期的筹备工作,俄国社会民工党代表大会,终于在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经投票选举出党中央机关,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获得了多数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诞生了。从此,他开始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明天!

 

 

列宁1887年秋进入喀山大学,结识了一批有革命思想的学生。年仅21岁就认真钻研《资本论》,并把《共产党宣言》译为俄文。

沙皇不准读进步书籍,列宁带领学生向反动的学校提出抗议。

列宁的妹妹病死了,哥哥因参与谋害沙皇而被杀。只有列宁在他母亲身边才能减轻她的悲伤。

列宁这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演讲有感人的说服力,它的科学依据给每一个到会的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同劳动群众在一起,宣传革命真理

  倔强的人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正在列宁的主持下举行重要会议。到会的有俄国各省、市的代表。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又快又好地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生产。代表之一,彼得罗夫—索罗金同志在发言。  彼得罗夫—索罗金发言时,不时斜着眼看一看列宁。看列宁是否注意听他讲。突然,他看到:列宁从一叠公文中抽出几份文件,放在自己前面,就埋头阅读起来。
  彼得罗夫—索罗金停下来,不讲了。列宁不听他发言使他觉得很难过。  他停了下来,可列宁突然说: 
 “说下去,同志,说下去。你说:‘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我省还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的缺点。’那么,你省有哪些缺点?你们遇到了哪些因难?”  彼得罗夫—索罗金吃了一惊。列宁竟一字不差地重复了他的话。他继续发言。讲了缺点,说了困难。一面发言,一面又不时看看列宁。  列宁在听。过了一分钟,两分钟,彼得罗夫—索罗金看见:列宁伸手拿了一张白纸,放在前面,开始在纸上迅速地写什么东西。
  “现在嘛,”彼得罗夫—索罗金明白了,“列宁当然不在听我的发言了。他是那么聚精会神地写东西。”  发言者又停了下来,造成了间歇。列宁离开了纸,转身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  “说下去,说下去。你说:‘最使我们不安的问题是整顿交通工作。邻省的同志刁难我们。’那么他们在哪方面刁难你们?是哪些省?”  这一次彼得罗夫—索罗金完全惊呆了。甚至一时讲不出话来。老是吃惊地看着主席台,看着列宁。


  “说下去。”列宁说。  彼得罗夫—索罗金继续发言。可他情不自禁地又看了看列宁。看见秘书走到列宁身边,向他低声说了些什么。列宁回答了。秘书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列宁又做回答。  彼得罗夫—索罗金看得清清楚楚:列宁总不能同时既回答秘书的问题,又听他发言。他又来了一次停顿。  “说下去,说下去,”列宁向他挥着手,“说下去,你说:‘我们对人民委员会有一个请求。’那么,是什么请求?”  彼得罗夫—索罗金“啊”了一声,整个会议厅都几乎听得见。完全正确,他刚才在讲台上讲的正是这几句话。  彼得罗夫一索罗金结束了自己的发言。他对列宁的惊人才能赞叹不已。
  休息时他在会议厅里走来走去:  “真了不起!真了不起!”  他对这个讲,又对那个讲。  不过大家不知为什么都以责备的眼光看着彼得罗夫—索罗金。大家都知道列宁的惊人才能,知道他能够同时集中注意力于两、三件事,知道列宁各种各样的事很多,每一分钟他都很珍惜。可是碰上了这么一个彼得罗夫—索罗金,在发言时竟3次打断了列宁的工作。
  同志们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他妨碍了列宁的工作。  彼得罗夫—索罗金很难受。他想立刻跑去向列宁道歉。才走了一步,抬起眼来,看见列宁正在会议厅里走过来。列宁也看见了彼得罗夫—索罗金。他走近来。  “好样的,讲得好。”列宁对彼得罗夫—索罗金说。  甚至于对他3次打断他工作也加以夸奖:  “我看,你是个倔强的人。”  彼得罗夫—索罗金不好意思,脸都红了。他觉得,列宁待人非常温和体贴。

消灭一切人剥削人的现象,政权完全归劳动群众。实行劳动者武装,建立社会主义红军,解除有产阶级的全部武装。

人民像潮水一样从各处拥向克里姆林宫。这是列宁的工作几乎无所不包。

列宁的爱情故事

      爱情这个诱人的精灵,谁也难以准确,完美的回答什么是美好的爱情。然而,莎士比亚却给它作出了最好的定性说明:“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之上的。”列宁在回忆对克鲁普斯卡娅萌生爱情的过程时,曾经很诙谐地说道:“我和娜佳(即克鲁普斯卡娅)是在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村庄里认识的。那时候我们不能公开讨论革命问题,要讨论必须以各种聚会的形式作掩护。记得有一天我们吃得是春饼,我认识了她,确切的说我爱上了她。我很清楚地记得是在我吃第四张春饼的时候爱上的。”爱情就是以这样的奇妙方式来到列宁身边的。但是,为了革命,列宁很理智地把这种爱慕深深的藏在了心里,一直到他被流放后,当他再也抑制不住相思的痛苦时,他才在一封信的末尾直率地向克鲁普斯卡娅提出:“请你做我的妻子吧。”面对列宁突然表白的爱情,克鲁普斯卡娅不但没有惊慌失措,而且毅然得扑上前去,穿透西伯利亚的寒风,坚定地走向爱情的春天,为世人树立了爱情生活的典范。

   钮 扣  

有一次,列宁发现人民委员会一个工作人员的上衣口袋上掉了一颗钮扣。列宁看到了,没有出声,走了过去。
  碰巧第二天列宁又遇见了这位同志。一看,他上衣口袋上还是没有钮扣。到第三天也还是没有。只是到了第四天列宁才看到钮扣缝上了。
  “总算缝上了。”列宁很高兴。甚至连情绪都不知道为什么提高了。
  那时是国内粮食特别困难的时候,城市和工人区都缺少粮食。农村有粮食,但是农村里的有钱人——富农把粮食藏起来了。  为了保证城市的粮食供应,往国内各地派出了粮食征集队。那位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就是列宁想说他掉了钮扣的那一位,也被推举担任一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  列宁犹豫不决。  人们对列宁说:  “他是个能干的人。”  “是个有功之人。”  “是个勤勉可靠的人。”   列宁想要提钮扣的事,但没有出声。  那位工作人员带了粮食征集队出发了。  过了一段时间,列宁接到报告。报告如此这般地说,那位工作人员不胜任工作,他不能保证弄到粮食。不但如此,富农还把粮食征集队收集的粮食给烧了。  “可是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人们向列宁报告说,“他没有预先提防,漫不经心,没有及时把粮食可靠地保护起来。”  也有一些人庇护这个粮食征集队的队长:  “列宁同志,这是偶然事故。”  列宁听着,他自己则在一张纸上画着什么东西。别人颇感兴趣:列宁在那里画什么?往纸上一看,只见纸上画着一颗钮扣。

为了实现人民在战争年代中有饭吃的目标,列宁决定暂缓对社会进行更大规模的改造。

列宁颁布土地法令,土地必须立刻交给农民。贫农称列宁是贫农最忠实的保护人

负责同志

  人民委员会举行会议讨论彼得格勒工业复兴计划。战争期间彼得格勒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机床破烂不堪,原料十分短缺。城市和农村,尤其是农村,连生活必需品都感到缺乏。这次会议讨论迅速增加犁头和其它农具生产的问题,讨论为老百姓生产铁钉、布匹、鞋袜的问题。
  报告人正要做报告。大家都期待着他马上谈怎样又快又好地组织彼得格勒各个工厂的生产工作,列举一些能说明问题的数目字,提出完成任务的一定期限。然而他却只字不提。
  报告人开始说话了:“我们面临着伟大的目标。世界革命万岁!”他说,今后在整个人世上绝不会再有资本家和形形色色的阔老寄生虫,今后只有在童话故事里才会碰得到这些妖魔鬼怪般的家伙,这种时代一定会到来。
  他说着说着,差点狠狠在自己胸口上捶上一拳。
  列宁静静地听着。
  报告人侃侃而谈,嗓门越来越粗。他的话滔滔不绝,有如春天的潮水:
 “苏维埃政权,是的,正是苏维埃政权,是世界上最好的政权。劳动人民世世代代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列宁听着,微微皱了皱眉头。
  报告人继续说道:
  “正是工人农民自己掌握着国家的命运。一切为了工人,一切为了农民,正是他们是当今的神仙和皇帝。”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打断报告人的话,说道:“请讲一讲,彼得格勒各工厂铁钉生产情况怎样?”
  “我们正在生产铁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报告人爽快地答道。
  “具体情况如何?”  报告人窘住了,想了想说:  “请原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我手边没有必要的资料。”  他随即又大谈世界革命。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稍待片刻,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给老百姓生产布匹的情况怎样?”  “会有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会有布匹的。我们的工人一定会提供。”接着他又重复苏维埃政权是世界上最好的政权之类的话。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第三次打断报告人的话:  “请讲讲,犁头生产情况怎样?彼得格勒各工厂的条件如何?农村多久才能指望得到工人的援助?”  报告人住了嘴,竭力回想什么,可是回想不起来。
  “请原谅,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我记不得这些数目字了。”  他用手掩住嘴咳了一声嗽,清了清嗓子,又口若悬河似地大谈未来如何如何。报告人壮志凌云地说道:  “我们面临的是伟大的目标……我们一定能跨进遥远而美妙的未来……”
  列宁站起来说道:  “跨不进的,亲爱的同志,跨不进的。”  报告人茫然不知所措。  “跨不进的,”列宁重复了一句。“这样工作是得不到什么好结果的。我们的犁头、布匹、铁钉在哪儿?你什么时候给农村生产出这些东西来?怎样保证做到?对苏维埃政权的力量工人农民早已深信不疑。现在决定成败的不是词藻,哪怕是最华丽的词藻,而是实干,是生龙活虎的踏踏实实的干。”
  说也奇怪,竟然有人出来为报告人抱不平。会后,有人对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说:  “您严厉了一点,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严厉了一点?不,太温和。”  “他是个负责同志,弗基米尔·伊拉里奇。总有点不妥吧。这样会损害他的威信。”  “没有什么不妥,完全妥当。”列宁答道,同时瞧了瞧那些为报告人抱不平的人。“负责同志?他是个不负责任的同志。”  晚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随便记下了一些东西,其中有一篇是《从演说家到组织家》。这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一篇新文章的速记草稿。后来文章定名为《苏维埃的当前任务》。

 

“俄国一切民族一律平等,享有自决权,其中包括退盟和独立建国的权利”

列宁守信的故事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他非常热爱儿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立刻指示在全俄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之下,成立一个儿童生活改善委员会,负责收养孤苦伶仃的孩子。在国内闹饥荒的时候,他指示,要保障孩子们的生活,要由国家免费供应14岁以下的儿童一切食品,因为“孩子是我们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共产主义大厦得靠他们来建成。”
列宁自己没有儿女,可是自从革命胜利以来,逢年过节,他总是和夫人克鲁普斯卡娅一起到儿童之家,和孩子们欢度节日。1921年,列宁病了,因为革命胜利以后,反革命势力在1918年8月刺伤过列宁,养好伤以后,又有太多的工作压着列宁,使列宁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可是眼看着1922年新年快到了,这回列宁实在不能到儿童之家和孩子们一起欢度节日,怎么办呢?最后他决定在自己家里举行一个枞树晚会,请孩子们上家里来做客!
孩子们一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得晚上都睡不着觉了,他们扳着手指头数着日子,等着到列宁爷爷家里去过年,自然,他们谁也不知道,列宁爷爷这会儿正患着重病。
列宁说:“不!我希望孩子们成为有革命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人,我对孩子们不能失信!新年晚会一定要如期举行,我也一定要准时出席,和孩子们一起欢度新年!”
工作人员知道列宁的脾气:不但对大人不会失信,而且对孩子们也从不失信,因此,就按照列宁的意思,忙着把列宁家布置起来。他们从森林里砍回来一棵树杆特别直、枝叶特别茂密的枞树,摆放在大厅里,又在树上挂上五颜六色的小电灯和各种玩具:洋娃娃、小兔子、小狗熊……
当孩子们来到列宁家里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这棵漂亮的新年枞树,都高兴得欢蹦乱跳。这时,列宁尽管正病痛难忍,却一定要让工作人员推着他坐的轮椅,来到孩子们中间。当孩子们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时候,列宁就坐在一旁,笑眯眯地拍着手。有个淘气的孩子爬到列宁膝盖上,列宁就搂着他慈祥地笑。最后,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和女工作人员玛丽亚给孩子们发了新年礼物,每个人都有一份。
孩子们长大以后,谁也忘不了在列宁家中的这一次新年晚会,当然,也永远忘不了,这一回列宁是坐着轮椅来和他们欢度新年的。列宁信守了他的新年之约,抱病举办并且参加了这样一个令人永远难忘的新年晚会!
先秦儒家重视以诚心为基本内容的修身之道,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受到从天子以至庶民百姓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皇帝本人竟至于主张以至诚治天下。

我等着


  从南方,从察里津前线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拍来一封加急电报。前线情况异常严重。红军官兵求援,要求得到武器和服装,抱怨莫斯科迟迟未作答复。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看完电报,皱了皱眉头,随即把电报转送军需部门。应当说,人们对于军需部门工作拖拉的抱怨,列宁是早有所闻的。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派通信员把电报送去,一小时以后亲自给该部门负责人打电活:  “您好,我是列宁。您收到我这儿送去的电报了吗?”
 “没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没有收到。”
  “把邮件要来看看。”
 “我问了以后打电话告诉您。”
  “不,不,我等着,”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答道
  负责人急急忙忙地查看收到的邮件,他不好意思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久等。他找到了那封电报,便拿起电话筒:
  “电报找到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我跟同志们商量商量然后打电话告诉您。”  他本想随手挂了电话筒,可是听到的回答是:  “不,不,我等着。”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等候在电话筒旁边。这时那位负责人急忙召集助手们商量,催促他们说:“快,快,弗拉基米尔守着电话筒等答复哩。”  助手们终于作出了决定。负责人走到电话机前:  “不成问题,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一定会支援察里津前线。我们已经可以办到了。我马上给负责武器和服装的管理部门联系。”  “好,”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回答道。  “我以后打电话向您报告结果。”  同是列宁却说:  “不,不,不必费神了,我等着。”  军需部门负责人只好又赶快行动。很快,与那封来自察里津前线的电报有关的全部问题都解决了。  “谢谢,”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说了一声,随即挂了电话筒。  几天以后碰到军需部门那位负责人时,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说:  “同志,看得出来,你们部门办事真是雷厉风行。”  那位负责同志感到有点窘,本想对列宁说几句什么,但是终究没有开口。  过了一段时间,该部门解决问题快起来,对它的抱怨也就大为减少了。
  

巴达耶奇

  阿列克塞·叶戈罗维奇·巴达耶夫是个老共产党员,是个有功劳的人。
  伟大的十月革命之后,巴达耶夫当上了彼得格勒劳动公社的粮食委员。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十分尊重巴达耶夫。这一点巴达耶夫也感觉到了。
  可是突然……从莫斯科,从粮食人民委员部给彼得格勒发来一封措词严厉的电话电报。原来,巴达耶夫没有执行该人民委员部的某项指令。
  电话电报上有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批示。
  巴达耶夫大为恼火,很生粮食人民委员部工作人员的气。“真是迫不及待!向列宁告我的状!”他决定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面前为自己辩解。
  巴达耶夫给粮食人民委员部去了一封回信,否认自己的过错,把对他的指责说成是某些居心不良的人的阴谋诡计。巴达耶夫在信中写道:“我认为自己的一切行动都是绝对正确的。”在信的末尾他以威胁的口吻,请求解除他彼得格勒劳动公社粮食委员的职务。
  
  巴达耶夫的信到了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手里。伊里奇看了一遍又一遍,用指头敲了敲桌子,然后拿过一张纸,决定给巴达耶夫回信。列宁写道:
  “不是问您是否认为‘自己的一切行动’,‘绝对(!!)正确,(这是可笑的!!),而是问您是否执行了中央的全部命令。可您对此却只字不提!”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停住笔。很快地扫了便条一眼,然后语气坚决地写道:继续工作!我们不接受您的辞职。”他想了想又写道:“今后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的一切指令,再不要胡诌什么‘阴谋诡计’了。”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把整个便条重读了一遍,倾刻间他的思想飞到了彼得格勒,想象巴达耶夫那副伤心的样子。他想:“看来,便条写得过分严厉了。”
  于是他决定把便条的语气放缓和点,但对便条本身未作任何改动,完全是原封不动地一字一句保存下来,只是在便条的上端,在正文之上加上了巴达耶夫的姓,象老革命家称呼巴达耶夫那样。
  巴达耶夫收到了便条,一、看“巴达耶奇”几个字,全明白了。他为自己给莫斯科的回信感到羞愧,连声说:“糟糕,糟糕。”
  他再没提辞职的问题,而是更加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地进行工作。

星期六义务劳动

这是伟大的创举!!!1920年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他和军事学院的学生们一切打扫克里姆林宫广场。

列宁把木头扛起来,亲自把他装上汽车,然后搬运石块。他后来说“普通工人起来克服极大的困难奋不顾身地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设法保护每一个粮食、煤铁及其他产品

一位工人回忆说“我们看到一个矮个子的人,穿着工作服,站在我们身边,靠近校旗的地方,他就是列宁。

“在人民群众中,我们只是沧海一粟,只有当我们正确地表现了人民所意识到的东西时我们才能管理”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

一九一九年可真是个艰苦的年头啊!
那时候,谁要是坐过火车,他准看见铁路沿线有些地方,堆满了被炮火轰坏的火车头,这儿一大堆,那儿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有些还翻了个身,车轮子朝了天。
铁路上轰坏的火车头,河流上破坏的桥梁,城市里烧塌的房屋:所有这一切都得重新建设。
就在这时候,一个伟大的运动展开了:义务劳动。苏维埃人民为了建设祖国,打击敌人,在下班以后,或者在放假的日子,大伙儿集合起来,做不拿报酬的工作。
这个运动是喀山铁路工人带的头。每逢星期六,他们就到铁路沿线,清理火车头和车厢,拣出完好的零件,卸下车上装着的煤和木头。他们干这工作,全是自觉自愿的。他们给国家清理出一大批财物来,可是谁也不拿一点什么报酬。
别的铁路和许多工厂的工人纷纷起来响应,一有可以利用的时间,大伙儿就来参加义务劳动。这个运动很快地推向了全国。因为喀山铁路工人的义务劳动是每逢星期六干的,所以苏维埃人民集体参加义务劳动的日子就叫“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列宁赞扬这种主人翁的工作精神,他称颂这种义务劳动是“伟大的创举”,是真正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

一九二〇年五月一日,政府宣布这一天作为全国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日”。
上午十点钟,克里姆林宫一连放了三声大炮,工人、战士、职员、克里姆林军事学校的学生都到广场上来了。大家排好队,正要出发。
这时,列宁也迈着大步来了。他走到指挥官跟前,行了个军礼,说:“指挥官同志,请允许我加入你们的队伍,参加义务劳动。“
指挥官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请吧,列宁同志,请您站在队伍的前头吧!”
列宁整了整衣角,挺起胸膛,像士兵服从指挥官的命令一样,走到指定的地方。
指挥的人喊口令:“向右——转!开步——走!”
他们的任务是整理克里姆林广场,搬运木头,打扫垃圾。
先搬木头。一根木头两个人扛,太大的就四个人扛。列宁跟一个军人做“搭档”。那个军人老是给列宁细的一头扛,自己扛粗大沉重的一头。列宁发觉了,扛的时候他就先动手。那个军人说:“我才二十八岁,您已经五十啦!”
列宁把粗大沉重的一头扛上自己的肩膀,微微地笑了笑说:“既然我年纪比你大,你就别跟我争啦。”(这一段里的“你”课文中印的是“您”,韩老师让我们改为“你”。原文应当是“您”。)
比较小的木头全都搬走了,要搬非常粗大的橡树木头了。一根橡树木头得六个人用杠子抬。这一次跟列宁做“搭档”的,三个是军事学校的学生,两个是工人。
一个工人看了看列宁,对他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这个工作我们五个人干吧!您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呢。”
“这时候,这就是最重要的工作。”列宁说着,就和大家一起抬起木头,很快地向前走了。
休息的时间到了,列宁和大家坐在木头上休息。许多人围拢来坐在列宁的周围。列宁关切地问他们生活得怎样,干什么工作,学习什么。列宁还谈到义务劳动,他说,我们要大力推行这种共产主义的劳动,使它成为一种风气。
大家说说笑笑,非常快活。
晴朗的天,暖暖的太阳照着广场,大家因为跟列宁在一块儿干活,情绪特别高,到处是笑声和歌声,沉浸在幸福和欢乐之中。
列宁参加义务劳动的消息,很快传遍了莫斯科。参加劳动的人们,听说列宁跟他们在一起劳动,都干得更加有劲。这一天,歌声,笑声,欢呼声响彻了每个劳动工地,大伙儿都兴奋地高呼:“乌拉!乌拉!”
从此,星期六义务劳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普及了,因为列宁给苏维埃人民树立了榜样。

 

电影《列宁的故事》

   苏联电影《列宁的故事》是由长影于1959年译制的。影片的第一故事“穆欣的功迹”;
  主要讲一个普通士兵穆欣接触到列宁的伟大理想以后,了解真理在哪里,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一方面它又表现出敌人的惊惶失措和人民对自己领袖的热爱。第二着故事“最后的秋天”则是描写了列宁一生的峯岭,他永无休止的革命激情和不朽精神。
  影片拍摄了真实而富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列宁隐蔽在拉兹里夫的茅草棚,莫斯科城南哥尔克的别墅,列宁度过他最后岁月的住所。
  这个短小的故事决不是历史文件:作者容许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和重新安排已经被文件证实了的事实。作者不仅描述曾经发生的,而且描述他十分深信可能发生的。
1917年夏天,工人、士兵和水兵们的和平游行被驱散后,资产阶级便猖狂地扑向布尔什维克党,宣布了逮捕列宁的命令,两个政权时代结束了。整个政权掌握在反革命的临时政府手中。
  遵照党中央的决定,列宁离开了彼得堡到拉兹里夫去,他化装为一个芬兰工人,隐居在工人布尔什维克党人耶米里扬诺夫家中。从这里,他继续领导着党和革命斗争的准备工作;在这里,他写出了他的天才的著作“国家与革命”。
  敌人们仍不安心。在列宁家中的搜查毫无结果,他们继续进行着搜捕工作。“敢死营”的军官们偶然知道了列宁隐藏在拉兹里夫。正当他们调遣队伍去逮捕列宁的时候,一个在这里避暑的资产阶级人物求得士兵穆欣的援助急忙赶去草棚。他妄想把列宁捕获,以获得临时政府所宣布取得列宁首级的廿万卢布的钜额悬赏。但当他到达时,穆欣唤醒在草棚里的人,并劝他赶快逃避。穆欣以为他搭救了列宁,但这时列宁却早已乘上了机车驰赴芬兰,以便早日返回彼得堡再掀起革命。
   
第二个故事:

  1923年,哥尔克。患病的列宁被送到这里。根据共青团组织的特别介绍,萨沙以最优秀的护士资格来到哥尔克。
  萨沙接受了简明的指示:“刺激”对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就是死亡,因此不许让外人接见,不许谈政治,不许读报纸,不许向他谈出所发生的一切事件,总而言之,需要使他安静。
  经过了为拯救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生命所进行的数个月的斗争,已来到了秋天。在萨沙的伴随下,列宁已经能够在园中作较长时间的散步。萨沙对列宁小心谨慎,隐瞒着国内所发生的一切事件,无论列宁怎样设法探询,她一点也没告诉他。
有一次,根据萨沙的要求,在列宁积极帮助下,她把一个青年工人,她的未婚夫阔俩叫到哥尔克。(列宁曾允许对他们的婚事予以帮助)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在和阔俩谈话中,得知党内最近的情况。晚上,他背着旁人,偷偷地收听了无线电广播后,便决定去莫斯科。列宁来到一个工厂,这里正在进行着热烈的争辩,列宁便登上讲台,向工人们发表了演说。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里,列宁从不曾脱离群众,离开斗争……。
  一天,列宁在接见了来访问的人们以后,正在休息的时候,他忽然要求他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他读“杰克•伦敦”的小说。突然地声音静下来。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逝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