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河北省晋州市吕家庄村原党支部书记高能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0:05:07
追记河北省晋州市吕家庄村原党支部书记高能权时代先锋:50年村支书 半世纪父老情--追记河北省晋州市吕家庄村原党支部书记高能权

    新华网石家庄6月30日电 (记者 杨守勇、董智永)他是中国任职年龄最大、任职时间最长的农村基层党支部书记。他村干部当了60年,村支书连续干了50年。

    然而,他又是一个“人老心不老,思想不僵化,善于学习,永远与时俱进的可敬、可信的共产党员,是党在农村一面不倒的旗帜”。

    他思想解放,带领村民坚持走以集体经济为主的道路,工农并举,使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880元,集体积累达5000多万元。

    他就是河北省晋州市吕家庄村原党支部书记高能权,一位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中的村党支部书记。2009年1月23日,92岁的高能权在工作岗位上突然病逝,举村皆悲。

    “脑子不僵化,学习不停止,发展不落后”

    吕家庄村5500多人、6400多亩耕地,不靠山、不靠水、不邻城,资源匮乏,信息闭塞。但它却是冀中平原一颗璀璨明珠。村年产值1.5亿元,集体有小轿车、运输车、联合收割机等上百台(件),灌溉节水化,农业机械化,还实现了田间公路化、路旁林网化。村里街道整齐,店铺林立,如一繁华小镇。

    村民们说,他们能过上好日子,是因为“摊上了一个思想不落后,能跟上形势的好支书”。

    高能权勤奋好学,对新生事物很敏感,接受能力很强。几十年来他坚持每天看报学习,村里订的十来份报刊,无一漏读。“当干部不了解政策不行,发展经济不了解市场不行。” 高能权说。

    不断学习铸就了他与时俱进的品格。在全国农村“吃大锅饭”时,他敢“吃螃蟹”,实行“三包一奖”的激励政策,即包工、包产、包费和超产奖励,完全摒弃了平均主义,充分调动起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1982年,吕家庄收入256万元,公共积累500多万元。就在周围的村考虑农村经济体制的统与分时,吕家庄村由村民投票,以100%的赞成确定了延续至今的“集体经营、统一管理、专业分工、专业承包、按劳分配”的发展模式。

    “无工不富,光靠土里刨食不行,必须有大的魄力,谋求大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壮大,让思想超前的高能权在发展村办企业上先行一步。村里先后建起了造纸厂、五金厂、制帽厂等10余家集体企业,年产值数千万元,解决了1500多人的就业。

    高能权还十分重视科技生产,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他先后从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招聘专家和技术顾问60多人,培养技术骨干近300名。仅造纸毛毯厂就研制开发5大类23种新产品,并获得“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奖”,企业被河北省科委命名为“科技示范企业”。

    这样一个“集体经济村”,却没有排斥个体私营经济。吕家庄里每年拿出50万元资金,扶持村民兴办个体私营经济,并从能源、项目、信息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如今,村工业小区已有13家个体企业入驻,养殖小区也有36家养殖户入驻。

    村办企业发展了,高能权又搞起了工业反哺农业。十几年来,村集体先后补贴农业资金600多万元,建成3000多亩优质麦育种基地、2000亩谷子、大豆良种繁育基地、1000多亩的标准化鸭梨生产基地。村里聘请日本专家来村传授鸭梨种植技术、标准化生产,村办果园成为河北省“鸭梨出口基地注册果园”,鸭梨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地,一个鸭梨卖到15元。
“不贪不沾心量宽,把村里的事办好老百姓才拥护你”

    “做农村干部就要不脱离上级政策,不脱离群众,不谋取私利。”高能权不仅自己严格遵守“三不”,他也用这样的标准要求其他村干部。

    几十年来,吕家庄办事首先考虑政策允许不允许,群众需要不需要、答应不答应,都要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表决。他这样告诫村干部:“谁想给自己捞好处就先辞职。”吕家庄村两委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所有干部都是上任干到老,没有一个被中途撤换过,没有出现过一个违法违纪的。

    1994年村委会盖办公楼,一个亲戚找到高能权要求承包,高能权拒绝了。他亲自主持工程招投标,造价由每平方米350元降到250元,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9万多元。2003年,村里决定打眼深水井,好几家打井队找他,许诺给好处费,都被他拒绝了。通过公开招标,费用由原来的每米180元降到151元,又节省资金1万多元。

    吕家庄集体存款数千万元,但高能权从不乱花一分钱;村里有汽车几十部,他从没为私事用过集体车。一次,小儿子背着他要车带母亲去医院看病,他知道后立即补交了60元车费;去年1月,村里的汽车到省城办事,顺道接送了他在晋州读书的孙女,他知道后立即补交了36元车费;家里拉土盖房,用了集体的翻斗车,雇用了村里的零用工,他都按规定交了车费和工钱。

    “宁欠亲人情,不冷众人心。”乡亲们心里清楚,高能权当村支书50年,没有一件事处理不公。计划生育他第一个做妻侄女的工作;一个表亲为多要半米宅基地被拒,竟3年不和他说话;几十年来,高能权外出开会、参加学习、联系项目,从没有大吃大喝,没领过一次差旅费;等村里人都搬进新居,他才拆掉危旧房盖起新房。直到去世前,高能权仍和四儿子一家住一起。他和老伴的居室简单朴实,一台电视机已经用了20多年。

    在吕家庄,谁家有了事,高能权都会管;村里谁有病了,他都要去看望;过节了,他早早地备好肉油面菜送到困难群众家里;阴雨天,他总要到街上看看排水畅不畅、道路通不通;麦收时节,他顶着烈日,迈着受过伤的腿到田里查看农情。
“我抠门,但我情愿把一生都献给父老乡亲”

    吕家庄是一个“肥得流油”的村,但一年的招待费却不过两三千元。“俺们的老支书是个‘老抠门’。”吕家庄人常常这样介绍高能权。

    大到工程招标、项目引进,小到日常开销,村集体一分一厘、一草一木,高能权都看在眼里。一次,村里接待一个考察活动,买了2公斤瓜子、1.5公斤水果糖。事后剩下1公斤瓜子、1公斤糖,高能权让人全部退还给小卖部,这次招待仅仅花了7元钱。高能权对自己也很“抠门”,不抽烟、不喝酒,去省城办事总要回县城吃饭,半斤炒饼就打发了,连碗汤都舍不得要。建筑施工剩下的下脚料等,他也总是将其积攒起来,卖了后钱上交集体。

    这个抠门的老支书对发展公益事业、改善群众生活却从不抠门。村里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教学楼、幼儿园;学校配置了50台电脑,水电暖设施齐全;村内街道全部硬化,安装了高标准路灯;修建了3.5万千瓦变电站,修了水塔,打了两眼300米以上的深水井,常年免费为群众供水;建起了卫星接收站,免费让群众看上了36套有线电视节目;建立了农村保健站,村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误诊;65岁以上的老年人享受养老金,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我情愿把一生都献给群众,给吕家庄。”去世前几个月,他还主持制定了村发展新规划:制帽厂规模扩大四分之一,种子种植培育基地扩大1000亩,继续建设配套齐全、可容纳2000户村民的住宅小区……去世前几天,他还和前来看望的乡村干部商谈住宅小区分配问题。他想让村民早一天搬进新楼,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如今的吕家庄,几十年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干群矛盾激化的上访案,村民和睦相处,处处洋溢着和谐文明气息。高能权去世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全村老老少少的心中。

   追记高能权:百姓心中“不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