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子 湖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3 11:53:37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念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  
  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是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以后,和尚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却下地狱了。  
  Why?  
  因为屠夫天天作善事,叫和尚起来念经,相反地,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你做的东西是不是都是你认为对的,却不一定是对的。         杯子 湖泊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 

 “味道如何?”大师问。 

 “苦。”弟子龇牙咧嘴地吐口唾沫。 

 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放进附近的湖里。 

 弟子于是把盐倒进湖里,老者说:“再尝尝湖水。” 

 年轻人捧了一口湖水尝一尝。 

 大师问道:“有什么味道?” 

 “很新鲜。”弟子答道。 

 “你尝到咸味了吗?”大师问。 

 “没有。”年轻人答道。 

 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8楼
有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一天晚上散步归来,看见小偷光顾自己的茅舍,但找不到任何财物,便脱下自己的外衣,站在门口等待小偷出来,他怕惊动了小偷。  

  小偷出来遇到禅师,正感到惊愕之时,禅师说:“我的朋友,你走大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夜深了,带上这件衣服避寒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到小偷身上,小偷满脸羞愧,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望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照亮他下山的路。”  

  第二天,禅师在温暖阳光的抚摸下睁开眼睛时,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9楼
过几年且看他 

古代两位禅师寒山和拾得有这样一段对话:  
  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  
  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布袋和尚 
     保福和尚听说布袋和尚的修行很高,有一次遇到布袋和尚,于是便上前请教。 
保福和尚问:“什么是佛法大意。” 
布袋和尚并不回答,只是放下布袋,双手叉腰站着。 
保福又追问:“就只是这样而已吗?或是还有更深层的意境?” 
布袋和尚背起布袋,就走了。 
先要放得下自身的里碍与执著,才能背负得起更大的责任与重担!佛法大意,也就是如此直接明了,没有其他的东西了。 
关于布袋和尚有一首小诗: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有一个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庄严。  
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由于皇帝没有办法判断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于是他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做出比较。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个小寺庙,而这两座寺庙互相面对面,三天之后,皇帝要来观看效果。  
工匠组向皇帝要了100多种颜色的颜料,又要了很多的工具。而让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洗用具。  
三天之后,皇帝来了。他首先看到的是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五颜六色。皇帝很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回过头看和尚负责整修的寺庙,他看了一眼就愣住了:寺庙中非常干净,里面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泽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无瑕地反射出外界的颜色,那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最后的胜负了。
  • 唐朝德山宣鉴禅师,在未悟道之前是龙潭崇信的侍者。 

      有一天晚上,龙潭对他说:“夜已深,该回去歇息了!”  
        德山道过晚安,走出师父的茅棚,却又折回来说:“外面太黑了。”  
      龙潭就点了一根蜡烛给他。当德山正要接过去的时候,龙潭即刻把蜡烛吹熄。就在这个时候,德山大悟,便向龙潭道谢。 
      所有可以依赖的东西,原来只是这么狭隘,如果不打开自己的心独立思考,就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人。 
      人活着必须有所依赖,但又不能完全依赖。没有可以依赖的人或事,生命就会显得孤独和空虚,而完全依赖某些东西却会失去自己。 
      你必须学会独立,找到自己的路,以便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16楼
    苏东坡有一次和佛印禅师到一座寺庙,看见观世音菩萨的身上戴着念珠,苏东坡不禁起了疑情,问佛印禅师说:  
    “观世音菩萨自己已经是佛了,为什么还戴念珠,她是在念谁呢?”  
    佛印说:“她在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字。”  
    苏东坡又问:“她自己不就是观世音菩萨吗?”  
    佛印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呀!”
    17楼
    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