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将政治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11:02:25
(1月18日)

2009年10月,美国《商业周刊》推出2009年度全球最佳企业40强,中海油以高成长性和全球化成为中国内地惟一的上榜企业,排名第16位,成为榜中排名最前的能源生产企业,用发展业绩打破了“国企无效率”的灰色断言。

  中海油究竟凭借什么赢得令人瞩目的高速高效发展?重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将党的理想信念、方针政策、纪律要求、先进性标准和政治核心作用转化为企业凝聚力、发展力、带动力、执行力和领导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是中海油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把党的理想信念转化为企业凝聚力

国有能源企业肩负着保障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光荣使命,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的落脚点就是要为国家生产更多的油气,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注入强大动力。经过多年的努力,中海油将渤海油田、南海油田建设成为国内第三、第四大油田,并组织技术攻关,向复杂油气藏要储量,向采收率要产量,以保证国内油气产量稳定增长,为“十一五”期间实现海洋油气产量的大跨越奠定了基础。

  中海油积极贯彻“走出去”战略,带领干部员工不畏艰险,深入到安全形势严峻、生活医疗条件落后、作业环境艰苦的非洲等地区找油找气,先后投资57亿美元,从海外获得64万平方公里的勘探面积,相当于中国近海勘探面积的2倍。到2010年,中海油将从海外拿回2000万吨的份额油气。

  这一切,与中海油党组“以人为本”的理念密不可分。中海油始终坚持,人是最宝贵的资源,而不是包袱;广大员工是改革的主体,而不是被改革的对象。改革的成本应由企业承担,不能由员工承担,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应由全体员工,包括离退休员工共享。做到历次改革不让一名员工下岗、不让一名员工失业,极大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责任感,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把党的方针政策转化为企业发展力

2004年,中海油党组确定了“协调发展、科技领先、人才兴企、低成本战略”四大战略,同时提出“三个统筹”(统筹油公司、专业公司和基地公司的发展;统筹上中下游业务的发展;统筹经济、科技、人才的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 “九大关系”。

  根据中央加快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股份制改造精神,中海油通过“三步走”推进公司的改革发展。第一步,2001年,3%的油气主业人员,带着80%的优质资产海外上市;第二步,2002年,31%的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带着12%的相对优良资产海内外上市;第三步,2004年,60%的后勤辅业人员,带着8%的存续资产进行专业化重组。

  短短4年多,中海油辅业资产从120亿元增加到230亿元,销售额从78.6亿元增加到186.7亿元,利润从2.44亿元增加到13亿元。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辅业的整体上市,力争为国有存续企业的改革发展走出一条新路。根据规划,到2010年,中海油的油气供应总量将从 “十五”末的3900万吨提高到1亿吨。同时,加快炼油、乙烯、化肥等中下游产业的发展,加快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建设步伐。

把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转化为企业领导力

中海油党组认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各级经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全体党员和管理者的职责;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必须与公司管理融为一体,必须服务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为此,中海油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六个一样”,像抓身体健康一样抓思想健康、像抓事故隐患一样抓思想隐患、像抓自然环境保护一样抓文化环境改进、像注意身体健康一样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像重视作业安全一样重视员工的思想安全、像维护生产环境一样维护企业的和谐环境。通过思维创新带动机制创新,逐步形成有中海油特色的“网状”工作新格局。明确各级总经理是党建和思想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党委牵头纳总、党工团专业部门制定标准、各级经理抓落实的“网状”工作结构,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由独立转向融合,由部分专职人员转向全体管理人员,大大增强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

  以党组为核心,中海油还充分发挥总公司三个委员会的决策机制,即:党组管战略,定大事,决策企业方向性重大问题,决定重要干部任免;管理委员会是最高行政决策机构,制订改革发展重大决策;投资和预算审查委员会对投资方向进行宏观管理,审查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项目;金融业务决策委员会对集团的金融政策、规划和资金运作等进行决策和宏观管理。党组坚持民主集中制,三个委员会实行“双向票决制”。在中海油的重大投资决策中,这种制度切实发挥了效力,特别在有效约束“一把手”,降低公司投资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也是中海油迄今为止在重大投资决策中没有出现大的失误的原因所在。

把党员的先进性转化为企业带动力

党员要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豁得出来”。2006年5月,中海油位于南海东部的流花油田因遭遇百年不遇的强台风袭击,油田被迫关井停产,每天直接损失1000万元。油田修复的难度和风险让外国著名海洋工程公司望而却步。在巨大的压力和风险面前,强烈的责任感使中海油党组果断决策:整合国际资源,以我为主修复流花油田受损装置,并组织旗下公司抽调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精兵强将组成项目组。

  在党员的带动下,大家齐心协力,在创新13项海洋工程修复技术,获得7项自主知识产权后,仅用外国公司报价的1/8,提前一年就使流花油田成功复产,充分体现了海油人的拼搏精神和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5万多名中海油员工的心。公司在向灾区捐款2600万元后,党组把目光聚焦于灾区重建上,经过慎重研究,提出通过开展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压缩费用、降低成本活动,未来5年每年筹资1亿元人民币支援灾区重建,并将之作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广大党员在此特殊时期发挥了特殊作用,一方面积极响应党组号召,做转变作风、厉行节约的模范;一方面踊跃交纳“特殊党费”,18000余名党员交纳了1835万元。在广大党员的带动下,中海油员工个人捐款达2700多万元,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党员的战斗力。

把党的纪律作用转化为企业执行力

为健全惩防体系,中海油筑牢“四道防线”。一是深入开展廉洁从业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公司着力打造“红线”文化,发挥“文化而润其内,养德以固其本”的作用,使“红线”文化成为中海油廉洁文化的重要内涵。二是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筑牢制度防线。坚持以建立健全内控体系为基础,以推广SOX404为切入点,强调对核心决策机制、财务管理、关键岗位与重点人员的管控。如公司建立了严密的采办招投标程序,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立了决策、审批、付款三权分离、相互制衡的费用管理机制。三是抓好《员工违纪处理办法》及配套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筑牢纪律防线。四是打造大监督格局,筑牢监督防线。

同时,中海油还形成了集团内部审计监察体系、党内监督体系、监事会监督体系、职工监督体系、绩效考评体系与外部监督体系相互协调、互相配合的大监督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