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报热线抗美援朝 兄弟并肩作战不相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16:38:31
抗美援朝 兄弟并肩作战不相识  

    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近日从内蒙古千里迢迢回到阜阳,牵出了一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4月份,住在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绰尔河农场的吴淑华老人在儿子的陪伴下,千里迢迢回到阜阳老家,为革命烈士遗属、自己的二嫂奔丧。距离上次回到阜阳时隔20年,吴淑华老人心潮起伏,几十年前这一革命家庭的离奇故事,又一幕幕浮在眼前。
    近日,记者在阜城见到了吴淑华老人,老人透露了一段半世纪前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

   
牺牲的“赵永杰”寄来家信

    吴淑华老人今年79岁,爱人名叫赵永飞,阜阳人,1948年参加解放军,去世前为绰尔河农场干部。赵永飞老家位于今天的颍东区洄溜集,1926年出生,在家中三弟兄中排行老三,二哥名叫赵永杰。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赵家收到了一封来自朝鲜的报捷信,赵母听说是“赵永杰”寄来的,对着邮递员伤心地说,“可怜啦,现在哪有赵永杰啊,赵永杰已经牺牲了。”幸好在场的亲戚反应过来,向邮递员解释说这里就是赵永杰的家,打开了信,才知道是赵永飞寄来的。
在家人的回信中,赵永飞得知自己的二哥也参加了志愿军,而且和自己一样是在第24军,而自己也早已经得到了二哥牺牲的消息,却又一直蒙在鼓里。
    赵永飞为什么要用“赵永杰”的姓名写家信?兄弟俩在同一部队同一战场并肩作战,为何又不相识?


在烈士榜上发现了自己的名字

    事情还得从1945年说起。那一年,二哥赵永杰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在部队中逃走不知所踪。找不到赵永杰,国民党地方政权抓走了赵永飞充数,从此以后,赵永飞顶着二哥“赵永杰”的名字走上了战场。
    1948年4月,在山东潍坊的一次战斗中,“赵永杰”被解放军“解放”了过来。在解放军部队里,“赵永杰”不仅吃上了饱饭,还进入识字班学习,教他革命道理,这种政策最终感化了他,“要是知道共产党的政策这么好,早就应该参加解放军。”后来,“赵永杰”换上了土布军装,转变成了一名勇敢的解放军战士。
    随后,“赵永杰”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50年,他来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跟随志愿军第24军,参加了上甘岭等著名的战役。一次,他无意中在部队张贴的烈士榜上发现了“安徽颍州 赵永杰”的名字,当时心里觉得十分奇怪,没想到家乡还有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
    直到1953年接到家里的回信,赵永飞才意识到,二哥已经牺牲在战场上,而牺牲前一直和自己在同一部队。


老军人几十年开垦边疆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恢复了本名的赵永飞到重庆第二步兵预备学校进修,1958年转业到黑龙江省八五零农场第五分场七队工作,跟随早年开垦南泥湾享有盛名的王震将军,参加北大荒大开发;1960年,调至内蒙古海拉尔开荒建农村;1970年,调到扎兰屯市绰尔河农场工作,直到2008年去世。
    自从1958年到黑龙江后,赵永飞和吴淑华一直工作在边疆,生活十分艰苦。“我们都出生在农家,从小要饭逃荒,过惯了苦日子,永飞一直没有向组织上提过个人要求。”吴淑华回忆说,老伴在世时,甚至不愿多讲自己的战争经历,她也是在老伴和战友们的闲谈中,才知道了这一段兄弟并肩战斗不相识的往事。


永远铭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今年3月31日,二哥赵永杰的遗孀去世了,20年未回阜阳的吴淑华带着儿子回到了老家。“二哥去世后,二嫂一直在家操持着,照顾老人孩子,由于多种原因,直到1990年前后才享受烈士遗属的待遇。”吴淑华说。
    如今,吴淑华和儿子一起生活在绰尔河农场场部,靠退休金过着并不宽裕的日子。虽然已年近八旬,但老人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她说,现在生活得很平静,相比以前的日子,自己感到满足了。
烈士的血汗浸润了后世的生活,而今天活着的人们,心中永远铭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1951年,家乡亲人出发到朝鲜战场,那时我19岁,整天上街扭秧歌、送亲人。”采访结束时,吴淑华老人哼起了送志愿军出征的秧歌调,在人耳边久久回荡:“抗美援朝多英勇,谁来参加谁光荣。骑大马,身披红,各干部齐来送。一人参加全家荣,你看光荣不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