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之纯:可以不说真话,但不要装出说真话的样子(中国青年报 2005-12-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3:55:54
首页->>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可以不说真话,但不要装出说真话的样子
2005年12月21日
郭之纯
 
12月16日,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地产节上,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称,为扩大内需,2006年将是鼓励住宅消费年,要大力鼓励普通商品房的消费。据悉,当媒体纷纷对此表示质疑时,这一观点却得到不少业内人士的认同。(《京华时报》12月18日)
初看这些“业内人士”的观点,简直如堕五里雾中:尚未走过的2005年对住宅的整体政策尚是控制需求,怎么2006年就突然要变为鼓励消费?国家今年出台的那么多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政策,难道到明年就要尽数“作废”吗?一些事实表明,今年以来的调控,仅仅是取得了一些局部的和初步的效果。譬如,某些地方的房价涨幅还非常大或者是“阴涨”,因而所有调控政策还远未完成使命——甚至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力度,无论如何“刹车”都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如此背景下,断言政府将会政策变向开始“鼓励住宅消费”,那么是不是在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从一开始就是不应该的?
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扩大内需”的确是个非常有力的理由。然而,仅有这么一条理由,就可以断言政府要对住房由“控制需求”立即变向为“鼓励消费”,怎么看也有些牵强。当前情况下,住房需求上升,其余方面的需求是不是会受到更多抑制?因而内需能否扩大还是未知数。而从“扩大内需”到“鼓励消费”这一逻辑,更是让人立即想起学者易宪容在去年7月就已经发出的警告:“谨防房地产要挟整个国内经济!”现在看“业内人士”的说辞,莫非是易宪容的话要应验———抑或是已经应验?
而此消息中最有“嚼头”的,是“业内人士”所举“鼓励住宅消费”的措施:除了促进收入增长的办法,“在住房信贷方面,政府会有更多的鼓励”。这让人觉得滑稽,不禁哑然失笑:首先,住房信贷政策是否变化,建设部及房地产“业内人士”并无发言权,何以如此自信满满?其次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对房价涨跌的问题避而不谈呢?众所周知,要鼓励某种商品的消费,价格因素是最关键的而且也是见效最快的,这些经济界的饱学之士怎么竟然会忽略了这一点呢?
特别是,此次的“鼓励住宅消费”,据称主要是“大力鼓励普通商品房的消费”。而大家知道,从房地产商的代言人任志强先生开始,已经有许多房地产商坦言“只愿意为富人造房子”———11月14日《华夏时报》就曝光了三位京城著名地产商这样的“自白”:“给富人盖房子,比给穷人盖房子,对社会贡献大。”但是,从“富人房”到“普通商品房”,价格理应有个较大的变化啊,“业内人士”为什么不顺便强调一下这个区别,给“普通商品房”的消费者们一点信心?
想促销某种产品却又避谈价格,这般怪异景象或许只有在中国的房市才能发生———可能还有药市,据说在前不久重庆的药交会上,药品企业也是当场拒谈价格的。这显示,有关“业内人士”或许根本不愿意触及影响当前房市健康发展的根本:房价过高问题。
人们已经知道,当前一些房地产企业已经初遇“严冬”:一些城市的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最近上海的房市闹开了“退房风波”,年关已至,一些房地产商正为房子销售不畅度日如年。其实这些结果,与其说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毋宁说是房价畸高骑虎难下之后的一种必然。如此背景下,怎能想救市却不让利,却以“扩大内需”的名义让人们为一堆泡沫———也对应着房地产商人的暴利———埋单?
所以,在此借用艾未未的话奉劝房地产“业内人士”一句:你可以不说真话,但不要装出说真话的样子!
郭之纯:可以不说真话,但不要装出说真话的样子(中国青年报 2005-12-21) 为官之道:不说假话,不说真话 不说真话的文化基础 为官之道:不说假话,慎说真话 惶恐中看一场场互捧臭脚的闹剧/ 郭之纯/中国青年报 说真话与对真话的恐惧 十年砍柴:不说真话的文化基础 社论:高勤荣,用真话维护说真话的权益(南方都市报 2006-12-14) 高勤荣,用真话维护说真话的权益(南方都市报 2006-12-14) 高勤荣,用真话维护说真话的权益(南方都市报 2006-12-14) 你可以错过精彩 但不要错过向Mono之父提问的机会 说真话的恐惧与对真话的恐惧 说真话的恐惧与对真话的恐惧 郭之纯:李海明事件的本质不是什么“管理者的雅量”(中国青年报 2007-2-15) 郭之纯:“行政×作为”马甲后的腐败猫儿腻(中国青年报 2006-9-19) 郭之纯:诤言奖为“松散的土豆”注入参政热情(中国青年报 2007-6-28) 郭之纯:发放“特权车牌”的几个悖论(中国青年报 2007-7-14) 郭之纯:从一则“谣言”的波折看灾区信息沟通(中国青年报 2008-5-29) 郭之纯:从村官的豪墓看乡村权力格局(中国青年报 2009-4-8) 我只说真话不说真理 你自己可以不要,但别人的你必须给 你自己可以不要,但别人的你必须给>>>>> 郭之纯:“王兆山现象”或可推动灾难文学的人本反省(中国青年报 2008-6-17) 最纯的爱情常包装成另外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