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斥谎言!越南的黄沙、长沙不是中国的西沙南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2 02:53:02
             驳斥谎言!越南的黄沙、长沙不是中国的西沙南沙  2010-07-28 08:47:17 李金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越南的《大南一统全图》

 

一部所谓19世纪古书上的地图插图,证明西沙在阮氏王朝版图

 

一张邮票,不知什么年代,西沙归属越南

 

    越南外交部的白皮书拼凑了一些有关越南黄沙、长沙的所谓“历史资料”,把黄沙、长沙说成是我国的西沙、南沙,然后“论证”他们所谓的“历史主权”,并且鼓动一些学者、文 人,反复论说。

    为了驳斥越南外交部的白皮书,在此有必要对越南黄沙、长沙的真实位置进行一番考 释,让世人看看黄沙、长沙到底是我国的西沙、南沙,还是越南中部沿海的某些岛屿,以还 历史本来的真面目。

    一

    越南外交部列举的最早史料是由一位名叫杜伯的儒生撰写的《纂集天南四至路图书》,这本书按越南学者武龙犀所说,大约是1630~1653年期间编撰的,书中载有发生于15世纪的一些事件。“这些事件如果不是发生在1403~1407年间即古垒和占洞(广南和 广义)统属于我国的期间,那么,至少也是发生于1471年我国南部边界到达石碑山(富安) 的时候”。但是,据实际了解,此书所志路程有四,即河内至占城为一道,河内至钦州为 一道,河内至谅山为一道,河内至云南为一道。书中可以看到阮朝建造于17世纪的所有 城堡的详细记载,而且有些地名如淳禄(今为厚禄县)、富春(书中载为浮春,今之顺化城) ,是到17世纪才有的地名。因此,法国汉学家马司伯乐(H. Maspero)将此书成书时间考订在17世纪末或18世纪初,认为它“是为一种图书,对于古历史地志不能供给何种材料”。

    然而,越南外交部却引用了该书“广义地区图”的一段注释:“海中有一长沙,名坝葛钅黄,约长四百里,阔二十里,卓立海中。自大占海门至沙荣,每西南风,则诸国商舶内行漂泊 在此;东北风,外行亦漂泊在此,并皆饥死。货物各置其处。阮氏每年冬季月持船十八只,来此取货,多得金银、钱币、铳弹等物。自大占门越海至此一日半,自沙淇门至此半日”。

    这段注释写得很清楚,这个卓立海中,名为“坝葛钅黄”的长沙,其范围起自大占海门 (今广南---岘港省的大海门) ,止于沙荣(今义平省的沙兄海门)。从大占门越海至长沙 的距离是一日半航程,从沙淇门(今广义省平山县东南的一个海口)至长沙是半日航程。按当时越南在沿海航行的船只,一般是红船、氵殿舍,或田姑船,这些船不仅船体小,而且航 速慢。就以红船来说,其船体狭长,状如龙舟,昂首尾丹漆之,船上不能容炊具,仅贮淡水一缸,船上棹军赤体暴烈日中,渴则勺饮馁腹,其体力消耗很大,航速较慢是可想而知。例 如,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七月,广州僧人大汕厂翁欲从越南返国,越南官员备了40只田姑船为他送行,大汕本人乘红船,于十九日中午后从会安港解缆,直至次日平明才抵占婆岛上洋船。从广南江口(大占海口)至占婆岛的距离大约12公里,用了半天多的时间,而一日半的航程最多只能走30余公里。可见这个长沙是沿着与越南中部海岸平行的方向分布,其沙头距离越南海岸稍远一点(一日半航程,约30余公里) ,而沙中部却与越南 海岸靠得相当近(半日航程,约10余公里)。

    每年当西南风起时,从外国到中国的商船,一般是沿着越南海岸与长沙之间的航道航 行,称为“内行”;而当东北风起时,从中国到外国的商船是沿着长沙外面的航道航行,称为 “外行”。长沙成为这两条航道的天然分界线。有关这内、外两航道,中国史书亦有记载, 如黄衷《海语》把这两条航道的天然分界线称为“分水”,把外行航道称为“东注”,把内行航 道称为“西注”。书中写道:“分水在占城之外罗海中,沙屿隐隐如门限,延绵横亘不知其几 百里,巨浪拍天,异于常海”。这就是说,作为内、外两条航道分界线的“分水”就在占城 附近的外罗海中。外罗指的是越南中部沿海的理山群岛( Culao Ray) ,今称广东群岛(Pu 2 lou Canton) ,其所在海面称为外罗海。从这里可以看出“广义地区图”中注释的称为“ 葛 钅黄”的长沙,其实就在占城附近的外罗海中,《海语》描述其“沙屿隐隐如门限,延绵横亘不 知其几百里”,与注释所说的“约长四百里,阔二十里,卓立海中”基本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