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光教授获“青岛市十佳医师”荣誉称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5 19:52:47
董晓光教授获“青岛市十佳医师”荣誉称号

 2006年1月21日
     近日,青岛市医师协会发出通报表彰,授予董晓光教授等十位同志“青岛市十佳医师”荣誉称号,这是继董晓光教授不久前被授予“山东省十佳医师提名奖”后获得的又一光荣称号。在1月18日召开的“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向获得“青岛市十佳医师”的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董晓光同志先进事迹        2001年11月12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会议中心,世界眼科界一年一度的盛会——美国眼科年会正在这里召开。几千双来自美国各地及世界各国的眼科医师的眼睛都在关注着主席台上正在发言的一位东方面孔的女学者,她所报告的效果极佳的病例,地道的美国英语发音,优雅的学者风度得到了全体参会者的瞩目。报告完毕,会议主席专门就报告的内容给予了评价,赞扬其在本领域内所取得的开创性贡献,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就是来自中国青岛眼科医院的董晓光,她发言的题目是:《无虹膜无晶状体无玻璃体眼的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这已是她继1998年在美国眼科年会上进行大会报告的第二次大会发言了。在这种国际权威性的学术盛会上,能够被学术委员会选中进行大会发言的,既是对其所取得的学术研究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发言者学术地位的肯定。很多学者能把毕生中争取到一次这样的机会视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来自中国大陆的董晓光,却在短短4年间,两篇论文被选中大会发言,1篇论文进行张贴报告,她不仅是我国眼科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也是美国眼科年会历史上极其少见的个例。其报告不仅具有重要的临床学术价值,更为祖国的眼科事业在国际眼科界赢得了荣誉。        献身眼科事业,勇攀学术顶峰。董晓光对事业有一种执着劲儿。1977年,当她以优异的成绩从潍坊医学院毕业后,就把自己的人生坐标定位在献身祖国的眼科事业上。她从国内眼科界唯一的院士——谢立信教授的助手做起,点点滴滴,精益求精,在角膜病、白内障等眼前节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0年,她随谢立信院士来到青岛,在艰难起步中创建了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暨青岛眼科医院。在医院发展的起步阶段,眼底病专业作为一个薄弱环节,影响了医院的长远发展。为了让更多的患者恢复光明,董晓光教授在以往扎实的眼前节疾病诊治的基础上,毅然投身到眼底病领域的防盲治盲工作中。一切从头做起,在摸索中积累经验,逐渐掌握了眼底病的相关理论。为能适应当今世界眼科高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学习和吸收国际上的最新科技成果,她曾先后4次赴美学习,并进行了眼底病专业的短期专题研修。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国内率先开展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前后段联合病变,开展的复杂性眼球穿通伤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和视网膜复位术、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等高难度联合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为国内少数几个掌握此项高难度手术的医师之一。她不仅在所主要从事的眼后节领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全省眼底病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之一,而且在角膜移植、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由于业务和科研工作双肩挑,多年来,董晓光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初到青岛,她吃住都是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都是在实验室、病房、门诊及手术室里工作。有一段时间,做饭的地点竟然是由厕所临时搭建的。在这样的环境里,日复一日的超负荷工作,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周末,更不用说节假日。尽管眼科后节的复杂手术常常要进行到晚上七八点钟才能结束;尽管即使是春节期间,她也要每天到医院里看她的病人,董晓光教授却以其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但每当面对这些时,心中又何尝没有对家人的愧疚。       近三十个春秋过去,董晓光由一名善于学习、刻苦钻研的年轻大夫逐步成长为一位术精德高的眼底病专家。经过一段段艰辛的攀登之路,她在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作为单位的科研骨干,她先后主持或参加各类科研课题30项,为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4项,科研成果获奖15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140余篇,名列中华眼科杂志1978~1999年发表论文最多的前百名作者名录;作为副主编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人工晶体植入学》,合编出版《现代眼科学》、《现代眼科手册》等专业书籍6部。作为青岛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她先后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21名。      一切为了病人,她是患者心中的“光明使者”。凡是找董晓光看过病的人,都对她精湛的医术赞叹不已。患者们都亲切的称呼她为“光明使者”。因为在他们心中,董晓光不仅具有手到病除的精湛医技,更是一个心里时刻装着病人的好医生。从医近三十年来,她怀着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患者的挚爱,倾情洒汗,兢兢业业,执著奉献……在平凡的医疗岗位上,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将一个个挣扎在光明和黑暗边缘的眼疾患者引领到光明的世界。年均完成门诊量2000余人次,主刀进行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700余例。迄今为止,她已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带来了光明;同时,协助谢立信院士对数十名两院院士,各级国家、省、市领导干部进行了眼底疾病方面的诊断和治疗。      董晓光对每一个病人都认真负责。在她的心目中,病人没有高低贫富之分,只有病情轻重缓急的需求。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她坚持节假日亲自查房,遇有急、危重病人随时检查处理或手术,从不计较时间和个人得失。她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和身边的医生:“患者把重见光明的希望托付给了我们,我们就要把自己的心交给患者。有些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在和他们交流时笑得和蔼一点,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回答疑问时耐心一点,病人有什么困难自己力所能及帮助一点,这些对我们个人而言,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而已,而对病人而言,换回的可能就是光明乃至生命”。       眼科面对的患者,大多是普通的工人、农民,生活较为贫困。在治疗中,董晓光坚持病人利益第一,经常教育下级医师不要乱用药,滥检查,保证病人的医药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一日,因外伤导致双目失明多年的新疆老汉阿力木江慕名找到董晓光,经过细致的眼科检查,医生认为他有复明的希望,老汉一听喜出望外。但当他了解到住院及手术的相关事宜后,却一下子变得心事重重,眉头紧锁。经询问,原来是怕付不起医药费用。董晓光听后安慰他说,有眼病要看,有困难我们大家帮你,医院的大门始终向你敞开。随即主动与他家人联系,以最低廉的价格为这位老汉解决了住院和手术的费用。当黑暗中第一缕阳光跃入眼帘时,老汉感激的泪水夺眶而出。       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红包”、“回扣”等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作为单位党委书记的董晓光经常在各类会议上强调医德医风问题,要求大家洁身自好,廉洁行医。在要求别人的同时,董晓光教授率先垂范,严于律己,从不收受任何患者的钱物。有一次,山东菏泽的农民张某带着患病的孩子找到董晓光,老实巴交的张某听说城市医院里流行给医生送“红包”,便硬塞给董晓光一个事先准备好的1000元红包。董晓光怕他担心,没当面回绝,而是待安顿好病人后,立即将钱代交了病人的住院押金。出院时,望着孩子明亮的双眼,他含着热泪说:“董教授,虽然您不是我们的亲人,但您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却胜似亲人!”      像这种举动,在董晓光近三十年的从医生涯中数不胜数。多年来,她高尚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广大患者、同事、领导以及社会的称赞和敬重。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董晓光的精湛技术和突出贡献,她先后被聘任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山东省分会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中华眼科学会青岛市分会副主任委员,《眼科新进展》编委、《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编委,美国眼科学会国际会员。1994年当选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5年获“青岛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98年开始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9年被授予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青岛市著名好医生,2003年当选为山东省十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