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区、园区、城区联动发展——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专题研讨会综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05:11
校区、园区、城区联动发展
——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专题研讨会综述
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 周江林
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的根本战略之一。上海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中央的指示,提出了科教兴市战略的具体部署,将科技、教育与人才开发放到举足轻重的位置上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构筑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战略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这是上海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新命题,对于促进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深化、形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互动发展的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月21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促进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发展”专题研讨会便是对这一新命题的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
研讨会由上海市科教兴市领导小组协调办公室、推进办公室和上海市科教党委共同主办,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共有来自上海市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近百余名代表参加。研讨会共邀请了六位专家就如何促进三区联动发展以实现科教兴市战略目标这一主题做了精彩发言。专家们从不同视野对三区联动发展构想形成的经过,三区联动概念的界定、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三区联动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以下便是对此次会议主要内容的综述。
一、三区联动的概念、社会职能及三者间的关系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莫负春在《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及三区联动的理念和实践》的主题报告中提出,所谓“三区联动”是指把大学校区建设与科技园区创业、公共社区发展相结合的一种发展模式。莫主任具体分析说,在“三区联动”的格局中,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能。大学校区承担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职能,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贡献和智力支持;科技园区承担科技孵化、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的职能,成为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场所、大学师生创新创业的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公共社区承担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创造一个适宜居住、交流、休闲的生态、社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以大学校区为核心,以科技(产业)园区为基地,以城市公共服务为依托,以资源的聚集、共享、融合、转换为特征,以促进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宗旨,推动高校与城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1.支持区域内大学就地拓展、就近发展,实现学校之间及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松江大学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皮耐安教授在发言中说,自大学出现以来,一直存在着学校与社会共同发展的问题,各校之间也一直有着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关系,只是随着大学相对集中形成大学园区之后,促进校区、园区、城区联动发展的问题才凸显出来。皮耐安教授认为,大学园区内的每一所学校,都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办学资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简单合并并不是有效的办法,松江大学园区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坚持走各校相对独立以实现资源共享的道路,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使学生在有限的大学时间内扩大了学习的选择范围,为拔尖人才和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所长谢仁业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分析了国外大学园区融入社会的发展轨迹。他认为,大学园区的重要使命就是服务社会,尤其是服务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大学园区资源也要向周边地区居民群众开放。皮耐安教授在发言中就专门介绍了松江大学园区为当地社区服务的经验,包括将大学的资源与社区共享(图书馆、运动场所等)、开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人力资源支持、施加文化影响、增加就业机会等。
2.在大学周边建设一批具有强势学科支撑的科技园区,培育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积极发展大学科技园,促进高校科技与区域经济联动,为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储备,是上海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重要内容。研讨会上专家们就如何更好地推动产学研互动发展交换了意见。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尹后庆局长表示了浦东新区在大力推进知识创新、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方面勇于实践的决心和信心。他说浦东开发开放15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之一就是在浦东大地上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尹局长说,建构“张江科学城”的着眼点在于产学研结合,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张江高科技开发区内有一批较高规格的高校和研究机构,主要涉及微电子、软件开发、生物医药、新材料、国际物流等前沿学科,“张江科学城”的发展必须紧密依靠大学的人才和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科技资源,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促进高校的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进入园区进行孵化,同时也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很好的舞台。
3.全力推进以科教为特征的公共社区建设,创造一个适宜交流、服务、居住、休闲的环境
大学在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同时,当地社区也会为大学提供服务,这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发展。在松江大学园区就可看到这种双向互动所产生的双赢局面。皮耐安教授介绍了松江大学园区所在社区为大学提供的各类服务,包括生活、后勤支持,公共交通、社区服务(银行、邮局);提供各类社会实践的场所和机会;通过课题招标进行资金支持等。
上海市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在《奉贤海湾地区“三区联动“战略规划研究》的主题报告中指出,奉贤海湾大学城“三区联动”的总体思路是打造四个核心功能区,形成“一轴、两镇、三片、四功能”的布局,建成“一带、三区、一极地”,这一思路的亮点之一即是在以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等为核心的海湾大学城的周边将打造一片集高档居住、小型会议、办公、度假休闲等于一身的公共社区,以公共社区的建设带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的发展。
二、三区联动发展已取得的成就、经验及存在问题
1.成就与经验
六位专家在报告中都提到了贯彻“三区联动”理念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概括起来主要有:
(1)为当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奠定了先发优势。上海市松江区规划管理局副局长、工学博士王振亮在发言中谈到了松江大学园区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他说,松江大学城的建设,使周边15平方公里的房地产成为开发的热土,松江新城的房地产土地价格上升约40%。200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达27万,比2001年增长了1.7倍。大学园区的“拉动作用”,奠定了松江新城在上海市郊区重点发展的战略地位,使之成为“一城九镇”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把松江新城跨越式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推向高潮。
(2)产生了巨大的投资集聚效应。截止2004年4月底,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吸引投资108亿美元,而松江新城在4年内集聚了约350亿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王振亮博士说,自松江大学园区建设以来,来松江新城投资的企业剧增,招商引资走向快速化、规模化、高技术化的发展轨道。
(3)推动了区域社会事业发展。总投资超过10亿元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于2002年破土动工并结构封顶;总投资超过50亿元的3座五星级酒店和国际会议会展中心落户动工;总投资达5.5亿元的12年一贯制双语教学高级学校建成开学,各项公共事业纷纷奠基动工。同济大学通过在嘉定区安亭镇购置1500亩土地用于建设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将同济大学汽车学科的优势资源与上海建设嘉定国际汽车城的战略很好地结合起来。
对于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会专家代表也介绍了各自的做法和经验,主要有:
(1)政府的大力支持
这种支持主要包括出台优惠政策、协调部门利益、创造互动平台等方式。如松江区政府无偿划拨第一期4600亩土地,第二期又无偿划拨3600亩,并由区政府出面协调贷款10亿人民币的启动资金。
二战后,世界各国开始重视大学城发展。美、英、日等国政府将大学城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平台,并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群落的组合与集聚,充分发挥大学城的集聚与辐射功能。谢仁业所长在谈到大学园区的体制改革时,指出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由地方政府、科技企业与大学共同组成的董事会或理事会,将产学研结合、科教经互动的责权利体现在制度设计上。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介入,可将地方的需求和利益直接体现在促进园区的发展上。
(2)创新资源共享模式
皮耐安教授认为,要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必须创新共享模式。对此,皮教授谈了自己的经验体会,他说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松江大学园区的办学目标定位中就把实现资源共享放在了突出位置,这是思想基础。其次是建立各校教务处长协作会议,经常研究共享中的矛盾,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制定了以学分相互结算、经费和共享课程准入等一系列规定,这是推动资源共享的制度保证。另外,松江大学园区先后联系了松江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业企业、金融系统等部门为大学生提供实习、见习岗位,整合了社会各界资源。
(3)大学与社区有机融合
皮耐安教授认为,大学园区本身不是一个或几个大学之和,而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或社区。园区和社区之间必然要发生种种联系,能够和社区自然持续地进行物流、人流、信息流的充分交换。因此,园区离不开社区,必须融入社区,并成为引领社区持续发展的动力。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2004年3月,松江大学园区服务办公室正式成立,本着“双向互动、互惠互利、合作交流、共同繁荣”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服务社区的活动。
谢仁业所长从大学园区发展的国际经验出发,认为大学园区的发展正日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前沿,成为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先导。但他同时指出,这种重要战略地位的突出,前提是大学园区必须融入社会,这是大学园区发展的国际通用做法和趋势。
2.存在问题
(1)部门利益难以协调
三区联动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互动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在相互矛盾和冲突之中不断形成新的平衡和新的协调的过程。这种平衡和协调最大的阻力来自于部门间的利益。莫负春副主任认为,三区联动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不同主体之间所形成的合作关系,合作的基础在于共同的需求和利益的尊重,但由于各部门都有各自的利益预期,因此,如何找到共同的利益均衡点,是三区联动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点。从事实上看,这种利益确实难以协调。王振亮博士指出,导致规划建设中的轨道9号线通车时间一拖再拖,主要原因就是这条线牵涉到三个区数十个部门的利益。
(2)资源共享程度较低
资源共享包括区间和区内资源共享。在强调校区、园区、城区间资源共享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区内资源共享的程度。莫负春副主任就指出,在加强教育与科技、经济结合,增强教育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贡献力的同时,教育内部资源共享方面却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互聘、学分互认、项目共建等方面,共享程度却不尽如人意。皮耐安教授和郁鸿胜研究员在各自的报告中也提到了各区内资源共享程度低的现象。
(3)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政策措施和办法
三区联动是新事物,也是新探索,需要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加以支持,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有关促进三区联动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这无疑制约了三区联动的发展。
三、促进三区联动发展的建设性建议
1.正确处理两个方面的关系。莫负春副主任认为,在“三区联动”的具体推进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物理聚合和化学反应的关系。“三区联动”不是简单的物理聚合,而是要形成化学反应,加强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增强教育对整个社会发展的贡献能力;二是要寻求利益平衡和构建战略合作平台的关系。“三区联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合作,而是一种战略的合作。战略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并不在于一时和一事,更不是一一对应,而应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以共同的智慧和胸怀,实现共同发展。
2.突破大学园区的体制性和功能性障碍。首先,改革大学园区的体制,实现科技、教育、经济互动;其次,转变大学园区的使命及功能,强化服务社区的职能;再次,大学园区的发展要有创新思维,以引领生产力布局为先导。
3.建立校区和社区双向互动机制。鉴于资源共享程度低、阻碍因素多的现实,有专家主张在校区和园区现有双向互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大胆探索。因为,大学要从所在社区获取新的发展动力,社区也需要使用大学中丰富的智力、人才资源,这种利益驱动将推进双向互动,以实现双赢。
四、“三区联动”理念指导下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
莫负春在报告中还特别提到了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问题。他阐述道,经过上海市几届市委、市政府的探索和定位,“三区联动”的理念逐渐清晰,成为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理念,这不仅体现在杨浦知识创浦东新区,而且体现在全市范围内,根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上海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针对不同高校的实际和区域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这种探索可以概括为“2+2+X”。第一个“2”指的是东西相对的以复旦大学为首的杨浦知识创新区和以交通大学为首的闵行科技创新区;第二个“2”代表南北相对的松江大学城和南汇大学城;“X”表示将建设多所特色高校。莫主任说,自上海市实施“三区联动”战略规划以来,上海的高校布局调整业已取得了一定成绩。据统计,截止到2004年底,中央在沪直属高校和市属高校校园占地面积已由调整前的16600亩,调整扩大到37700亩;校舍建筑面积由调整前的742万平方米,通过新建扩建达到1308万平方米。
上海市教科院高教所谢仁业所长也从引领生产力布局的角度阐述了大学园区发展的新思维。他认为,大学园区融入社会、集成创新的重要内容就是引领社会生产力布局,相应地也可从这一角度对上海高校进行布局结构调整,具体说来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围绕上海未来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地区,聚集高新技术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和院校,如浦东张江、嘉定汽车城、临港新城、松江新城、闵行新区等;第二层次,与旧城区改造和城市副中心形成相关联的艺术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的集聚,如杨浦五角场地区、徐家汇地区等;第三层次,与一城九镇建设相配套,一镇至少有一所社区学院或高等职业学院。
三区联动是上海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在推进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城市产业升级和社会功能拓展过程中,政府、学校、企业运用共同的智慧和胸怀创造的一项理论和实践成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此次“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促进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发展”专题研讨会既是对前一阶段实施“三区联动“战略规划的一个有益回顾和总结,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校区、园区、城区联动发展——2005上海科教兴市论坛专题研讨会综述 上海“三区”如何联动促发展 上海用活校区资源 三区联动让大学城市相互滋养 涪城区中学语文提高单元复习课教学效益专题研讨会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 鞍山市纪检委——深挖严查维权治本侧重转制领域为加速城区发展保驾护航 鞍山市纪检委——深挖严查维权治本侧重转制领域为加速城区发展保驾护航 2005秋交会论坛:赵定国谈上海屋顶绿化发展进程 黄先耀出席“创立·发展——党内监督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并致辞 国内经济学家集体回应郎咸平—— 资产流失与国有经济发展研讨会实录(一) 着眼科学发展 夯实执政基础——参加全国县级机关党的建设研讨会感受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综述1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理论研讨会综述 上海市“源头治腐”研讨会综述 “现实主义与美国外交政策”研讨会综述 走进阳光迎来春 改革发展风劲吹--全国有色金属地勘行业第六次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 有色... 异步变频电机发展综述--发展综述-- 北大青鸟顺义校区——学会学习 参加上海图书馆2.0研讨会 金融危机后,中国家具业的发展和机遇 ——2009年9月9日中国家具业发展论坛(上海) 科教兴市主战略系列观察:u-Japan计划对上海的启示 -- 上海情报服务平台 让每一个孩子都上好学——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综述 中央纪委监察部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研讨会 上海首批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一批知识产权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