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中文网 | 金融财经 | WTO问与答:世贸谈判前因后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19:12:03
WTO问与答:世贸谈判前因后果
非洲国家的农民面临出口难关
香港世贸大会虽然就改善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降低部分贸易壁垒达成了一致,但很多难题却被暂时搁置留待以后解决。
新的全球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障碍重重,目前仍是可望而不可及。
那么,协定究竟将对穷国和富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新协定谈判的起因与宗旨是什么?
新的全球贸易协定旨在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帮助贫穷国家是重要任务之一。有关谈判始自2001年,2003年触礁,陷入僵局。
新协议的提倡者说,协定将有助于结束一些落后国家的贫困现状,富裕国家也可从中受益,因为富国可以出口更多的产品和服务;拥护者认为,新协定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批评者却认为,协定将导致发展中国家丧失就业机会、最终受到伤害的仍然是穷人。
香港谈判达成了哪些一致?
香港大会就推进贸易谈判的一些规模较小、象征性的步骤达成了一致,但是就达成最终协定的一些关键性大问题如开放农业、服务业、工业产品贸易等,仍是原地踏步。
香港大会同意,在2013年前终止农业援助当中的一项"出口援助",但这项援助只占全部农业援助的2%。
大会同意向一些帮助那些最贫穷国家的条款,如为世界上最贫穷的49个豁免关税促进其出口,但是这部分贸易只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
西非的部分棉农也将得到一些帮助。
我们达成最终协定了吗?
目前还没有。香港会议最终的目的是要达成最终贸易协定的框架,但是这个雄心过于宏大。现在看来,三个月之后,各国将移师日内瓦就开放农产品、工业产品、服务领域等关键问题继续谈判。
现在的计划是在2006年底之前结束谈判。但是难题在于欧盟是否准备开放农产品市场,作为回报,发展中国家将如何开放自己的工业产品市场。
为什么时间表如此紧迫呢?
美国国会给与贸易谈判代表的所谓"快车道"授权到2007年6月底即将到期。"快车道"意味着国会必须就整个贸易协定做出决定,否则,反对派可以增加一些修改条例,迫使美国就整个贸易协定重新谈判。
就目前美国国会的政治气候来看,因为美国面临巨大的贸易赤字,贸易协定已经很不受人欢迎,快车道授权看来很难得到延长。
美国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贸易国,任何贸易协定如果没有美国的参加,都不会有实质意义。
谁将从新的贸易协定中受益呢?
如果达成最终协议的话,受益最大的将是那些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如比利时、阿根廷、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最贫穷的国家也将获得额外的援助,并有可能进入富裕国家市场;
富裕国家、特别是欧盟经济区的消费者更有可能买到廉价食品;发展中国家的商家和消费者也有可能从效率更高的金融服务、船运服务、电讯服务当中获益;
中国更可以从增加制造产品的出口总额当中获益。
新的贸易协定将给谁造成损失呢?
在进入富裕国家市场方面,如果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受到优待的话,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将受到损失。
如果象巴西一类的国家可以向这些国家增加农产品出口的话,这些国家的农民也将遭受损失。
由于进口产品的增加,象印度一样的国家当中、受保护的工业领域的雇员也将受到影响。
如果就业机会转向服务领域的话,一些富裕国家中没有专长的工人就业机会将受到影响。
如果贸易谈判崩溃,后果将会怎样?
如果贸易谈判崩溃的话,将给世界贸易组织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各个国家可能会更倾向于达成双边贸易协定,这样小国就会处于劣势;
一些国际贸易的准则可能无法再起到应有的作用,由此带来的不稳定也会令商家担心;
但是部分非政府间组织说,没有协定总比一个坏协定要好,重打锣鼓令开张、以更公平的方式从头开始,重新设计一个全新的世界贸易体制。
_xyz
BBC 中文网 | 金融财经 | WTO问与答:世贸谈判前因后果 BBC 中文网 | 国际新闻 | 摊牌在即 香港世贸谈判前景堪忧 BBC 中文网 | 金融财经 | 中国铜期货交易传巨额亏损丑闻 BBC 中文网 | 金融财经 | 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 美元引起关注 BBC 中文网 | 金融财经 | 中国宣布GDP历史数据修正结果 BBC 中文网 | 金融财经 | Google盈利未达预期 股价猛跌 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世贸谈判须重整旗鼓 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WTO谈判:中国为何低调 BBC 中文网 | 国际新闻 | 日寻求同中印澳自由贸易谈判 FT中文网 - FTChinese.com - WTO:多哈谈判命运即将见分晓 BBC 中文网 | 时事专题 | 中日关系展望:勇气与智慧 BBC 中文网 | 港台消息 | 熊猫与导弹 BBC 中文网 - 国际新闻 - 胡锦涛与菅直人横浜“紧急会谈” BBC 中文网 - 國際新聞 - 美國中期選舉熱點議題(一):金融財經 中国同意与日本谈判 共同开发东海 - FT中文网 司马南答BBC记者问 雄辩:司马南答BBC记者问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公共品不足的表象与现实(1) BBC 中文网 | 国际新闻 | 印度日记(四):农民与土地 BBC 中文网 | 国际新闻 | 印度日记(十):孟买与上海 BBC 中文网 | 中国报道 | 广东倒闭风潮:外资企业的危与机 bbc 中文网 | 国际新闻 | 日本种族歧视“根深蒂固” BBC 中文网 | 港台消息 | 如此小家子气 BBC 中文网 | 港台消息 | 发赵建铭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