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年前的“斩首行动”:希腊波斯决战普拉提亚(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42:47
至于波斯军队的规模,希罗多德说“波斯军共有三十万人,至于和玛尔多纽斯联盟的希腊人的人数,却没有人知道。如果可以推测一下的话,则我以为他纠合了大概有五万人。”这个数字显然是过于夸大了,波斯军队到底有多少人,已不可考,但是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波斯人拥有占绝对优势的骑兵(据后世史学家估计,大约有1万骑兵)。
玛尔多纽斯沿阿索浦河北岸布阵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的军队占据有利地势,可是现在希腊人并不主动进攻,于是玛尔多纽斯只好派出他的全部骑兵进攻对方,以促使希腊人在遭受无穷的箭雨攻击后会寻求决战。波斯人的骑兵给希腊人很多损害,因为希腊人轻步兵使用的远程武器的射程普遍不如波斯骑兵,除了雅典人中的弓弩手外,但是这些数量稀少的弓弩手怎么能掩护希腊联军漫长的战线呢?当然,虽然波斯骑兵漫天箭雨投向了希腊人的阵地,但是他们的威胁也是有限的。显而易见的是,希腊人在希泰隆山山麓展开,有利的地势掩护了他们的两翼和后方;他们的人数要远远多于波斯骑兵的数量,这些希腊人盾牌靠着盾牌,彼此掩护着自己身边的人,这就使全军联系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波斯人因为对方一者有地利掩护侧翼和后方,二者有较长而完整的战线,根本不可能对希腊人进行多方位的进攻,而只能进攻其强大的正面。同时,因为希腊人有比较安全稳定的后方可以为他们提供粮秣,因此他们可以长时间在自己阵地上固守,而不需要主动出击去追击对手,也避免了被波斯骑兵利用强大机动能力分割包围的可能。最后一点,希腊人固守在自己的阵地上,弓箭对他们一般只能形成创伤,而难以造成致命的打击,希腊人可以不断替换并抢救伤员,而波斯骑兵则并不敢靠近希腊人中的伤者并杀死他们,这样,他们进攻的效果就更是大打折扣了。因此,波斯骑兵的进攻虽然猛烈,但是给希腊所造成的麻烦却是有限的。
波斯骑兵经过一段时间的进攻后,发现美伽拉人所驻守的阵地是最为适宜进攻的地区,于是他们集中其主力进攻美伽拉人的阵地。美伽拉人面对波斯骑兵的集中攻击感到束手无策,幸运的是及时前来增援的雅典弓弩手射倒了波斯骑兵统帅玛西司提欧斯的战马,更为不幸的是,倒地的玛西司提欧斯被一拥而上的希腊重步兵杀死,这样波斯骑兵顿时群龙无首,双方为了争夺尸体发生了惨烈的战斗,最后以波斯人的撤退而告终。此番较量波斯人的失利,到底是应该归于希腊人的幸运还是波斯人战术的失利?在我看来,战术的失利有一些,希腊人的幸运也有一些。如果波斯人继续在整个希腊战线上打击希腊人,那么希腊人手中唯一可以克制他们的雅典弓弩手(这个参见美国军事理论家阿彻·琼斯写的《西方战争艺术》一书,关于步兵弓弩手在防御中对骑兵弓弩手的优势有详细的论述)将在漫长的战线上疲于奔命,因为一旦波斯骑兵发现弓弩手后,他们可以迅速离去而去打击希腊战线的其它部分。波斯骑兵集中攻击美伽拉人的阵地,则提供了一个雅典弓弩手与波斯骑兵面对面较量的机会,这让雅典弓弩手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火力,从而使波斯骑兵处于战术上的劣势。至于所说到的希腊人的幸运,则是玛西司提欧斯的阵亡了。
玛西司提欧斯的阵亡大大打击了波斯人的士气,因为他在全军中是地位仅次于玛尔多纽斯的人物,他们剃掉了自己的头发,剃掉了他们的马匹和驮畜的毛发,并且长时间不停地痛哭。与此相对的,则是希腊人士气的高涨,他们认为应该采取更大胆的行动而非原地固守了。为了取得更好的水源以及取得一个能够进攻波斯军队右翼的良好的出发阵地(若右翼进攻得手,则可以切断波斯军与其后方基地的联系),希腊人离开希泰隆山山麓地带良好的防御阵地,利用山地的掩护,前进到普拉提亚与阿索浦河之间的普拉提亚平原,在格尔格费亚泉以及英雄安多罗竞拉铁斯的圣域附近的一些不高的小丘间和一块平原上列阵。至于他们列阵的秩序,则是斯巴达占据右翼阵地,雅典人占据左翼阵地,其余的希腊人,共19国的部队,列阵于两者之间。
当玛尔多纽斯发现希腊军队这一战术调整后,他也立即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调遣他的全军在阿索浦河北岸摆了一个平行的阵列,以正对着希腊人的阵线。至于具体的军队部署,则是最强的波斯人对着希腊方最强的斯巴达人,亚洲诸国的兵力部署在中央对着希腊19国的部队,马其顿人和帖撒利亚则对着雅典人。玛尔多纽斯的这一部署迅速瓦解了希腊人攻击其右翼以迂回到其后方的企图,因此希腊人又回到了防御的状态,至于此前比较有进攻意识的波斯人,则因为玛西司提欧斯的阵亡而心有余悸,也不敢贸然出击。
两军就这样整整对峙了八天之久,在第九天的时候,一个名叫提马吉尼达斯的底比斯人向玛尔多纽斯进言,要他派军队进攻希泰隆山的山道,因为据他判断,希腊人的增援部队和补给就是从这里进来的。果然不出提马吉尼达斯所料,波斯骑兵在当天晚上就截获了从伯罗奔尼撒运送粮食的五百头驮畜,还有跟搬运车在一起的人员。他们毫不留情地连人带牲畜都加以残杀。当这些骑兵杀够了的时候,便把剩下的人畜包回起来,把他们赶到波斯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