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股市沦为“强势群体俱乐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16:08:23
警惕股市沦为“强势群体俱乐部”
发信站:天益社区(http://bbs.tecn.cn),版面:股市大亨
本文链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01940
本文转自:http://my.ziqu.com/bbs/665293/messages/72291.html
--------------------------------------------------------------------------------
周俊生
作者注:本文作于6月2日,原本计划于6月4日用整版篇幅刊于上海某报(注:《东方早报》)。但在整个“双休日”(6月2日、3日),有关三大证券报将要刊登吹暖风文章的消息传遍市场,这表明政府态度已经软化,6月4日的走势可能会走好,故将其撤下了。但是,我们的这种想法太善良了,强势群体的肆意炸盘已经使中国股市的弱势群体出现了严重的恐慌情绪。目前的市场上蔓延着各种传言,中国证监会由于自己在重大信息披露上的严重违法,已经使市场彻底丧失了信心。 6月4日的走势已经进一步证明了本文的论据。因此,我把它传给朋友们。请提出宝贵意见。
本人没有开博客。有博客的朋友如果同意我的观点,欢迎把它挂到博客上去,文责由我自己承担。
周俊生 6月4日
从5月30日开始,正在牛市通道上疾步行走的中国股票市场,被突然而至的调高股票交易印花税这一政策利空强行按下牛头,出现了颠覆性的转折。由于有关部门在推出这一政策的整个程序中采取了不正常的手段,这一本来是“压在骆驼身上的一根稻草”(并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成了“压在骆驼身上的一块大石头”,其利空效应呈几何级数地放大,已经使近期的中国股市成为一个让人“谈虎色变”的场所,成为一个疯狂扫荡、掠夺国民财富的“绞肉机”,而不再是按几年前公布的“国九条”那样,是一个让投资者分享国民经济增长成果的市场。
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鸿沟在扩大
为什么中国股票市场在一夜之间会出现这种在中外资本市场上罕见的、令人揪心的奇观?仔细分析自5月30日开始的三个交易日的盘面特点,再冷静回顾在此之前一段时间的舆论导向,我们发现,中国股市正在向“强势群体俱乐部”的方向蜕变,市场中的强势群体主导着中国股市的运行方向和话语权,一旦这种运行权和话语权旁落,这个强势群体就会利用一切手段将其夺回,而这种手段显然也包括“政策调控之手”。
中国社会存在着弱势群体,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并且进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视野。而与弱势群体对应的,就是强势群体。在公民权利保障、社会资源分配等各个方面,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的不平等也是不可回避的,从党的十六届中央近年召开的几次全会来看,积极消除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中央政府政务工作的重要目标。但是,具体到近期的中国股市,我们却发现,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的鸿沟在最近非但没有有效缩小,反而在固化,在扩大。
这个“强势群体俱乐部” 的成员,主要是所谓的机构投资者,他们主要是有证券自营资格的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基金、国有投资机构等。由于我国特有的资产结构,这些机构投资者大都是由中央或各地政府培植起来的,它们的利益得失与政府的利益,进而与政府官员个人的政绩捆绑在一起,因此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能够得到各种政策的庇护。另外,由于中国股市已通过QFII制度向境外开放,因此,境外资本也是这个“俱乐部”的重要成员。鉴于中国对外资的特殊需求,QFII已经成为这个“俱乐部”的座上客,事实上掌握了与境内机构同等的话语权,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甚至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长期以来,中国股市一直出现的是由机构投资者为一方,以普通的个人投资者为另一方所展开的博弈,在这种博弈中,普通投资者只能处于劣势地位。这也正是前几年中国股市长期处于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投资者缺乏对市场的安全感与信任度,不得不远离中国股市。市场出现的是机构之间互相残杀的混战,伴随着一些机构的壮大,是另一些机构的挫败,内幕交易泛滥成灾,但由于盘根错节的关系而无法根治,国有资产在无谓地消耗,中国股市成了一个黑幕重重的地方。
对“全民炒股”缺乏理性认识
但是,这种态势从今年开始正在逐步得到扭转。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国股市的基本面貌大为改观,出现了稳步发展的趋向,股票市场在历来缺少个人投资渠道的中国一度成为最具有财富效应的场所,吸引着大量普通老百姓进入市场,源源不断加入的新生力量又进一步推动市场向上。然而,对于中国普通民众中爆发出的这一股冲天的投资热情,不仅机构投资者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就是市场管理部门也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一些有着资深背景的经济学家惊呼这是“全民炒股”,而在他们看来,“全民炒股”实在是大逆大道,有害社会。
前一时期是否已经出现“全民炒股”的现象,其实是一个用不着讨论的问题,对其进行讨伐的一些人所提出的无非是报刊上所报道的诸如个别农民工、保姆炒股的新闻,且不说这些报道是否代表了一种倾向,我们应该问的是,有谁规定了农民工、保姆不能参与炒股?难道农民工、保姆就只能永远做下等人,一旦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就是大逆不道?中国的法律没有这样的规定,外国的法律也没有这样的规定,相反,通过股票市场改变了自己人生、走上富裕之路的例子却举不胜举,即使是像巴菲特、索罗斯这样的大人物,他们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资本市场上的精英。但是,当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介入这个市场并形成潮流,把机构倒出的筹码成功握在手中的时候,股市中的强势群体却感受到了威胁,并最终通过政策之手强行改变了这种势头。
“全民炒股”有利市场稳定
股票市场不应该沦为“强势群体俱乐部”,普通民众积极参与这个市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且不说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全民炒股”很难成为现实,我们要说的是,如果真的出现了“全民炒股”,反倒应该是市场的一大幸事。以前,我们过度相信机构投资者的力量,但由于机构投资者的资金过于庞大,他们的行动往往会引起市场的频繁震动,从而带来很多难以测定的风险。而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参与市场后,他们的属性决定了他们投资的分散性和投资方向的多样性,一部分人抛售,必定会有另一部分人抢进,一旦这种平衡力量成为主导,就决定了市场很难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而目前的情况是通过政策打破了这种平衡,大量普通投资者忍痛割肉,形成了向空方的一边倒,市场也就只能处于“满目疮痍,哀鸿遍野”的悲惨境地了。
有一些经济学家常常喜欢拿100多年前国外的“郁金香事件”说事,对中国股市可能出现类似局面忧心忡忡。但稍有历史常识的人就应该明白,“郁金香市场”的交易规模很小,缺少风险抗衡能力,而且其炒作的对象与国民经济基本状况毫无关系,品种单一又缺少增长性。而股票市场是一个与国民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的市场,上市公司也不是像郁金香那样只是一个摆设,只要有足够的规模,只要有足够多的良好的上市公司,只要股民大众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保持足够的信任度,其稳定向上的趋势就不会轻易改变,前一时期的市场正好证明了这个道理。因此,对于普通民众积极入市,管理当局应该抱着积极肯定的态度,同时做好服务工作,使他们能够有机会真正分享到国民经济增长的成果。
遗憾的是,监管部门在前一时期开展的所谓“投资者教育”工作,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倾向,过度强调市场风险而缺乏引导大众回避市场风险的积极措施,以至于发展到最后,为了把普通民众驱赶出这个市场,不惜牺牲政府的公信力,人为制造市场风险,这种行为与一度流行并受到社会强烈谴责的强行拆迁、强行驱赶马路摊贩的行为如出一辙,充分暴露出了政府部门罔视弱势群体利益的执政作风,在客观上,也正好被机构投资者这个市场上的强势群体所利用。
三个交易日已扫平“穷人股”收益
分析印花税调整后的三个交易日的交易情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得到了政策庇护的强势群体操纵市场、榨取弱势群体股民利益的轨迹。从5月30日开始,中国股市大盘出现了大幅跳水,5月30日、5月31日和6月1日,700多个股票出现了连续三天的跌停板。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市场上影响力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上证综合指数却一直踞于4000点之上。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6月1日下午,在大盘加速跳水、大量个股加速奔向跌停板的时候,这个指数却奇妙地收在4000点,市场操纵痕迹十分明显。
现在市场上流行一种说法,说是管理部门希望指数稳定在4000点左右,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从这三天的市场表现来看,有关方面为了迎合这种说法,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使目前的上证指数严重地背离了市场的实际情况,造成了极大的欺骗性。当然,就像许多市场分析人士所说的,大盘蓝筹股、绩优股的上升对于指数的“稳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下跌的都是低盈利甚至亏损的低价股。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这样的市场趋向有利于改变市场的过度投机,引导大盘走向健康。这种话语的潜台词就是,低价股下跌是市场引导,连续三个跌停板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就在这些高谈阔论还“余音绕梁”的时候,6月1日下午的市场,已经使轻信其所谓“价值投资”理论而跟进的投资者再一次尝到了苦头,他们只不过又一次做了机构投资者在对这些“蓝筹股”进行成功操纵后的“抬轿子”者。短短三天的交易,通过市值的大幅缩水,已经把弱势群体前一时期得到的收益基本扫平,市场的主导权重新回到了强势群体的手中。
“价值投资理论”不合中国股市实情
其实,对于中国股市的现状稍有了解的人,就应该明白,所谓的“价值投资”理论,所谓的大盘蓝筹股的投资价值,其实是一种充满了教条色彩、脱离市场实际的无稽之谈。市场上确实存在着一批业绩优良、有成长性的上市公司,但它们的投资价值早就大白于市场,股价也早已高企,有的已经突破100元,如果没有拥有巨量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对其股价的操纵,出现这样的情况反而是不可思议的。显然,如果无视这一现实,盲目投资,要么是在机构投资者的疯狂炒作中抢得一点蝇头小利,要么是在他们突然换筹的时候被套死。正是基于这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普通民众在进入市场时,习惯于选择股价偏低、还未出现大幅升涨的个股,渴望着用自己手中有限的资金来多买一些股票,我们不妨把这些股票称为“穷人股”。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理性的投资行为。
“穷人股”的业绩当然与高价股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宏观经济基本面好转的情况下,它们中的不少公司有着可以期待的上升预期,而那些高价股倒反而难以保证在未来一直能够保证其盈利走在上升通道上。但是,在印花税新政的强行打压下,普通投资者的这个理性预期被打乱了,在三个交易日里,这些“穷人股”连续出现三个跌停板,大盘市值的损失主要集中在这些“穷人股”上,使投资者损失惨重。透过这一市场现象,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重领市场话语权的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的恣意妄为。这三个交易日的交易情况,已经充分证明了所谓的“价值投资”理论的荒谬性,当大象冲进瓷器店的时候,难道有什么特别名贵的瓷器可以“金刚不败”么?当然,如果这头大象是“机器大象”或“木偶大象”,背后有人操纵,那只能另当别论。
“强势群体俱乐部”出现有社会背景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股市正在进入“强势群体俱乐部”的环境之中,这是中国股市制度设计中的一个要害。普通民众进入这个市场,必将面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困难局面。这个“强势俱乐部”的成员,不仅拥有国家给予的,其实是全体国民所拥有的巨额资金,而且有自己得天独厚的利益输送渠道,有自己的代言人,甚至有向政府施加自己影响力的通道。显然,在这样的“强势群体俱乐部”里,由于缺乏健康的人文环境,缺乏严密的制度约束,机构坐庄将成为普遍现象,与此同时,从业人员的“老鼠仓”将出现得更广泛。而市场监管部门由于本身与“强势群体俱乐部”中的某些部分在利益上存在着共同性,因此注定了其监管是苍白无力的。
客观地说,中国股市出现这种情况,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一方面,在传统的管理思维看来,机构投资者拥有国有资产,代表的是国家的利益,因此对他们给予政策恩惠是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嫌贫爱富的习性已经深入我们社会的骨髓,在进行改革、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有关部门很少考虑到弱势群体的利益。即以前不久进行的新一轮火车提速中,“D字头高速列车”的推出让大城市中的强势群体享受了进一步的快速,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铁路部门却关闭了许多小城镇的车站,给那里的居民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显然,在铁路部门看来,为了照顾强势群体的利益,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是无所谓的,弱势群体要出行,只配挤在破烂不堪的巴士里,至于出行时间的延长也是不必考虑的。中国股市的现状,与此有什么两样呢?此次印花税新政在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忽然推出以后,大量空仓的机构投资者满意了,前一时期频频唱空的QFII也满意了,叫嚷着要求政府出手打压股市的部分经济学家也满意了,至于广大小散户、小股民的怨声载道,对于政府来说,倒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