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领导干部的修身处事和理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48:57
2010年05月06日 11:14:24  来源: 解放军报 【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老子思想与领导干部的修身处事和理政——访军事科学院原军史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庭华
编者按:
“非学无以广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立足新的历史形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鲜明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战略眼光抓好学习,不但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还要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善于从中汲取有益营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为此,本刊将不定期地推出国学讲堂,与相关专家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对今天做人做事做官的启示。希望读者喜欢,并把您所关注的问题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共同办好国学讲堂。
国学讲堂
记者:我注意到去年您出版的专著《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纵横谈》和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都谈到古代先哲老子的哲学思想,其中关于领导干部修身处事和治国理政的阐述,读后很受启发。
刘:《老子》,亦称《道德经》,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优秀典籍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做人做事做官的精辟论述。
记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的优秀典籍,里面蕴涵着丰富的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
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做人?
处实不华、学江海为“百谷之王”和上善若水
记者:老子有很多经典的名言,其中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是他讲到做人要大气:“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刘:“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意为抱朴守拙。抱朴:保持自己纯真朴实的本性;守拙:坚守鲁直憨厚的本性。就是强调,做人要不世故,不圆滑,保持孩童的纯真。用现在的话简单说,就是不作秀!他认为,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不在乎形式上的“德”,表面上的“德”,因此有德。而那些追求形式上、表面上有“德”的人,整天嘴上叫喊德,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瞄准“德”而为之,因而是没有德之人。所以,他提倡“上善若水”、“上德之君”。
记者:老子还强调,大气做人要学江海为“百谷之王”、“海纳百川”。
刘:老子认为,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大小河流的总汇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成为“百谷之王”;圣人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心所向,也是因为对民众卑下自处,“谦下”而不高高在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民众之后,因此天下的人拥护他。正是因为圣人没有和人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通过对江海成为百谷之王,圣人成为天下人心所向的观察,得出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善下”的缘故。“海纳百川”——接纳、包容一切大小河流的清泉、污泥和腐浊。圣人——处处事事谦下,以民众的利益为实、为先、为上。所谓大气做人,亦即老子说的“大丈夫”,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厚道朴实无虚华,胸怀宽广似江海。
记者: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刘:是的,有江海胸怀的人,必能宽容一切;有江海胸怀的人,是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思想境界,宽容是厚道朴实无虚华,胸怀宽广似江海的具体体现。人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世界就会变得和谐美好!与人共事,要肝胆相照,善于接纳所有的人,包括反对过自己的人。
记者:让别人发光,实际上是让自己收获更大的热量;给对手一个发展空间,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也是在激活自己的竞争活力。
刘:确实是这样。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悬崖绝壁;让三分风平浪静,争一时人仰马翻。宽容能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化干戈为玉帛。忍让,不是怕人,而是胸怀大度的表现!宽容是一种理解、体谅和尊重他人的豁达大度,当同事、朋友、亲人做了错事,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台阶下、一次改正的机会。诚心宽容比责罚更有催人向上的鞭策力。宽容是春风,能把冰雪融化,使冬天很快过去,温暖即将到来。
记者:做人学江海为“百谷之王”,的确是一种智慧。
刘:老子的学江海为“百谷之王”,包涵宽容、包容、忍让、体谅和智慧方法等五个方面。老子认为,善下、谦让,表面上、形式上退让,虽然一时吃亏,最终,失去的东西还是会全部回来。学会宽容,就是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就是学会了做人,就是具备“圣人”,也就是我们所说领导者的素质;学会宽容,就是情商高的体现,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谦下”、宽容,能使自己快乐,减少许多痛苦而延年益寿。
记者:我体会,老子说的大气做人,说到底,就是比思想境界、比肚量大小,其本质,是比文化的含金量。
刘:你说得很对。苏东坡曾说:“我上可以陪皇帝吃饭,下可同乞丐喝酒,他们在我眼里都是一样的。”他一生中数次挨整,而且中年丧妻,但他能够在逆境中表现出积极向上,举手投足之间都弥漫着浓浓的道家思想和大海般的情怀。
记者:谈到做人,老子有一句名言,就是“上善若水”。
刘:“柔弱胜刚强”是老子最为著名的一个哲学命题。老子认为,用其为人处世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一条重要原则。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却能穿破坚硬的石头。自然界如此,推及人类社会而言也亦然。最高的德行好像水一样,水最能便利万物而又不和它们相争,它总是甘心处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道。上善之人处事总是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像水那样沉静深邃,待人像水那样爱亲,言谈像水那样守信真诚,为政像水那样有条理,处事像水那样灵活圆通,行动像水那样相机而动。
记者:为人处世到不争、处下,是一个人谦下、礼让、无私,心怀坦荡荡的高尚品质的体现。
刘:谈到做人,老子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德报怨”。在他看来,以德报怨,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乃是彻底消除嫌怨之道。如果以怨报怨,必成大怨,乃何时了?以德报怨,就可以不生怨,这就消除了结怨的根源,就是符合天道的,得道多助即天道,天道乃自然规律,这乃“上德”。以德报怨,反映了一个人“川泽纳污”的江海心胸,是高尚品格的重要体现,这是以礼对待非礼,以仁对待非仁,表现了容人、容事、容天下的肚量,是自信的流露。老子“以德报怨”的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可以说,世界上最能宽容、包容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真正能以德报怨的民族,也是中华民族。
1234下一页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