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将孩子当作了一个“物”,而不是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4 01:29:41

2009-12-01 19:13:56 来自: 在变老前远去(我是南国再见.南国)

以下是武志红语录,我亲自摘录下来的。



看一个人,就要看他的亲密关系。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家以外比较恶,这个人还有好的心地,肯定还有救;如果一个人在家里表现得很恶毒,这个人其实是烂到心里了,救起来很难。



世界上最阴暗的角落,在家里



对父母的孝顺,和对皇帝的臣服,是同一个逻辑。
   我们要爱父母,但不是孝顺父母。爱父母,也爱自己。而孝顺,则抹煞了作孩子的人格尊严和独立空间。



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是心理活动和心理需要的核心。爱,则是令亲密关系健康流动的最高原则。
    我们都懂得这一点,但可惜的是,有太多的错误假借了爱的名义,结果使得关于爱的谎言在这世界上大肆横行,最终令我们部分失去了判断爱和恨的能力,令我们不懂得自己的爱与恨,也不懂得分辨别人的爱与恨,许多被爱的谎言严重伤害的人,干脆最后就再也不谈爱,因为他们的一生中,被“爱”伤害了太多太多。
    为了真爱,我们必须懂得“假爱”,假若你因某个亲密关系而伤痕累累,那一定不是爱让你伤痕累累,而是“假爱”令你伤痕累累。“假爱”背后可能是麻木,也可能是恨,我们必须懂得这一点,才不会对真爱失去信心。


如果你强烈地感到有分离的需要,你应该尊重它。
   不过,最后你终归会明白,这样的父母,就是你的命运。并且,你的个性,你的心理结构,也恰从这里而来。你必须尊重这个事实,你才能真正从糟糕的父母中脱离,变成你自己。
   如果只想简单地恨父母、忘记父母,彻底与他们斩断联系,那么,你更可能成为一个怨气很大的人,并把这怨气带到你未来的家庭中。
   这是一个过程:恨,分离+纠缠——接受、原谅+成为自己。




网友:听过一个朋友说她爸爸在她上中学时经常打他,几乎每一次都打到要住院的程度,她当时叙述的很平静,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我听的毛骨悚然。看了楼主的帖子还有各位的回帖才知道真的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世界真的太可怕了
  
——————————
  
武志红: 她的情感出现了隔离,所以才能那么平淡地描绘那些事情。而你感受到了,“就像在说别人的事情一样”。
   她不得不这样,因为如果不把情感和言语隔离开,那么她那时会痛得活不下去。
   不过,与童年想比,她现在强大很多了,她可以重新在情感和言语之间建立联系,需要好好地为那些悲惨往事痛苦几场,需要发泄埋在她内心深处的恐惧、仇恨和怨气。
   否则,她会把这些情绪带到别处去。


一边辱骂,一边像牛马……这样的父母,会和孩子生成“共生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这个女儿,相信她不只是依赖父母的照料,可能更重要的是,她怀疑自己离开母亲了,也没有谁对她好了。
   关系,是最重要的渴望,一个坏关系,也胜过没有关系。所以,尽管这个妈妈如此糟糕,但这个女儿却精神上离不开她。
   假若她明白了这一切,她自己会知道,该怎样对待母亲。




无论人生真相是什么,承认并接受它,是心理健康的唯一途径,别无它途。
   当然,你可以邹其他途径,但一定会有问题,或轻或重。




网友:为什么觉得她是在骂你呢?吃饭慢了饭菜会冷,看电视时间长了伤眼睛,东西没放好以后自己找起来也麻烦,虽然都是一些小事,可都是一些不好的坏习惯呀,改过来的话你妈妈一定就不会这么唠叨了,对了,是唠叨,不是骂吧!  
    当然,“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是绝对错误的,作为一个母亲,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不是,可有时确实是控制不住自己会对孩子发脾气,就拿吃饭时看电视来说,讲了很多道理她都听不进,只有强制性地关掉电视了事,否则一顿饭吃一个小时也吃不完,这样做难道是我错了吗?
 
————————————
  
武志红:没有为什么,“古朗月”就是这样觉得,这是他最真实的感受。
  假若你这样对孩子,他也一样有这种真实的感受。
  感受比理性真实,很多人,就是因为中了假爱的毒,结果连真爱也不敢相信了,脑子里一团浆糊。
  我倒是想问一下,为什么要用骂的方式“教育”孩子呢?你控制不住情绪,那究竟是孩子的问题呢,还是你自己的问题呢?你是否在向孩子宣泄你从别处带来的不良情绪呢?
  譬如,从单位带来的。或者,是在把你和父母的关系,转移到孩子和你的关系中来?
  可能就是因为你骂孩子,所以孩子潜意识恨你,但意识上不敢表达,所以才用和你对抗的方式——这是莫名其妙的对抗。你不让看电视,他表现得“控制不住”。其实他是讨厌你的方式,但因为你裹着“爱”的外衣,他也中了毒,不敢直接表达对你的不满,只是用这种被动攻击的方式,让你生气。
  强烈建议你读一下孙瑞雪著的《爱和自由》,非常非常好的书。
  
  打和骂,一定是恨,而不是爱。
  孙瑞雪问她的儿子:“妈妈爱你吗?”
  她儿子回答说:“有时爱,有时不爱。”
  这就是关于亲子关系的最大真相。再好的父母,对孩子也是有时爱有时不爱。
  假若有人以完美父母自诩,那我可以料定,他们一定很有问题,而他们的子女一定有很大的痛苦。
  相反,那些肯反省自己的问题,检讨自己的方式的父母,倒更可能是最好的父母。





网友:那天看《新闻调查》,说是一个姓徐的男士,开办了一所军事化学校,招收那些特别顽劣的孩子(大概都是十多岁的少年),平时都是军事化的管理,如果孩子们犯了错误就采取“惩戒”的方式,即用戒尺打手心。
    那些接受这种惩戒教育的孩子,在入学前个个几乎都是淘气鬼,打架闯祸,但是到了这个学校却对老崇拜有加,认为老徐世因为爱而惩戒他们。孩子们的父母也对老徐的方式非常认同。
    我一贯坚持的就是爱的教育,孩子不懂事也要跟他讲道理,讲一次不行就讲多次。但是这个节目让我很迷惑。
  
————————————————

武志红:   第一点,其实“爱的教育”这个词汇也有点问题。“讲道理”有时也很可怕的,一个妈妈,每天给孩子讲道理到10点~11点,要不就陪着孩子学习。那孩子在家里很听话,到了学校就成了调皮大王,故意惹老师生气。
   其实,他讨厌占用他大段时间老讲道理的妈妈,但妈妈的道理看上去又太正了,他不能对妈妈表示不满。于是,他把这不满表达了妈妈的替代角色——老师。
   在心理咨询中,特别讲“理解和接受”。在家里也一样,大人不要一看到孩子有了问题,就立即进行“教育”,而应该先去了解,问题的背后是什么?如果孩子出了比较大的问题——譬如厌学,一般来说,那背后一定有一个很大的情绪困扰,还很可能发生了什么不寻常的事情。如果家长不了解孩子背后的原因,而是给他讲上学多么重要厌学多么不好,那么,不管多么耐心的“教育”都很难起到效果。仅就逼厌学的孩子上学这一点上,“爱的教育”可能真不如大棒顶用。
  
   第二点,这些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多数人会形成一个特点——崇拜权威。要么,他们自己扮演权威角色,听不进反对意见,对不服从者大加挞伐,而且喜爱暴力手段;要么,他们崇拜更厉害的权威,对其言听计从,没有自己的思考。
   假如一个社会普遍如此,那么这个社会就太可怕了。
   我自己常想,新中国成立后,多数中国人不就是把毛主席当成了一个“超级爸爸”吗?我们骨子里所谓的“奴才情结”,其实不就是永远做小孩子,永远让绝对正确的超级爸爸来决定自己的选择吗?
   同时,伴随着崇拜权威的人格特点的是严重缺乏创造力,没有多姿多彩的个性和人生,这一点,现在渗透到我们的社会各个地方。我现在基本不看国内电视,即便像《亮剑》这样的电视剧,也充满了超级爸爸情结,令我极其难受。





愤怒的意义是,当别人侵犯我的心理疆界时,我要反击,把他推远一点,否则他会肆无忌惮地继续侵犯下去,直到把你的个人空间压缩到不能再小。
   有那样的爸爸,而你又不叛逆,那么可以想见,你一定是缺乏愤怒的。
   但愤怒是什么呢?我写过一篇文章,叫《愤怒,是力量之泉》,http://blog.sina.com.cn/u/54764559010006yb
   按照自己的蓝图培养孩子,孩子如果不听话就用各种方法压迫他,这绝对是自私。替一个人做选择,就是在杀死这个人的精神生命,所以那些一直被父母做选择的人,常有较强的抑郁倾向,严重的则有自杀倾向,当然不少这样的孩子自杀了。这两年,自杀的中学生和大学生越来越多,我认为和这一点关系非常大。




在一些家庭里,父母比劫匪恐怖得多,劫匪常常是为了钱,毕竟是有所图的,但一些父母虐待孩子,完全没有任何现实的利益,只是出于变态的情绪需要。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比被绑架者还要惨。
  那些很容易患上斯德哥尔摩的人,如果要挖掘的,一定会发现,他的家庭也有类似问题的。





自爱,爱别人;懂得亲密,懂得独立;理解、包容,但又能坚决捍卫一些东西




做父母的,起码在孩子3岁前不要虐待他,要细心照料他。这样一来,这个孩子就不大可能发展成一个暴力倾向严重的人。
   多数中国父母,这一点还是能做到的。只是在2~3岁以后,孩子开始自我探索了,多数中国父母会限制他们的探索,自己去安排孩子的选择。这一点是中国特色,也是东方国家的特色。
  
   爱是什么?我喜欢罗杰斯的定义: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如果父母能对孩子做到这一点,那么那个孩子一定会成长为有创造力、有独立见解、有爱心且意志坚强的人。




网友:爱就是让他开心,而不是让他痛苦.
    
如果他有了痛苦,还要去承担,这才是爱吧.
    
SOME人用爱的名义让别人痛苦,真是太缺德了.
  
——————————
  
武志红:说得对!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说,家庭,是为了向下传播爱。所以,正常情况下,下一代一定会欠上一代的。但是,下一代没必要还,因为他也要做同样的事情,把爱继续向下传播。
   但是,我们太讲孝道。结果就是,下一代拼命还上一代的债,我们由此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家庭体系。





对外狠,对内好的人,不管对外多么糟糕,其实都很容易得救;
  对外好,对内狠的人,的确有严重问题。
  对外狠,对内也狠,千万要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