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长桥说禅(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30 21:44:53

夏日长桥说禅(下)

 

朱佐运:我过去也在法律界,带着很多迷芒,悉心求道求法,各处走访。可能大家一下来谈“禅”,这是很深也很浅的东西,如果没有经过几年的修炼,很难找到切入点。所以今天第一堂课就是由我从过去的迷芒替大家问冯老师一个问题。大家鼓掌欢迎(掌声)。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人,士农工商,功名利禄,读书发财,结婚生子,发财的,没发财的心不安,发了财心也不安;白天心不安,晚上心也不安;生的时候心不安,死的时候心还不安;结了婚的心不安,没结婚的心也不安;升官了心不安,升不了官的心也不安;贪了心不安,不贪的心也不安,对不对?孟子说:“学问之道,求放心而已”就是我们搞企业,探求人生的真理,就是把我们失去的本性找回来。今天请问冯老师,什么时候才能安心?就这个问题,好吧,大家欢迎。(掌声)

 

冯老师:安心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用佛教的话来说,我们都是凡夫,在娑婆世界污浊恶事里面生下来,一肚皮的贪嗔痴,你要想安心谈何容易?生下来的时候有生存的需要,有安全的需要,有繁衍后代的需要,有功成名就的需要。用现在心理学的层面来说,有种种需要。既然有种种需要,你心就不安。这个不安,从根本上来说,本来人和自然浑然一体,人和宇宙浑然一体,但是人之所以是人,他就有个“我”的标记根深蒂固地在心里面。“我”是某某某,我有我的家,我的父母,我的老婆我的子女,我有我的工作、我有我的事业,我有我的民族,我有我的国家,我有我的世界~~~这个“我”字出来以后就把浑然一体的世界就划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一部分是非我。我们永远面对的一个现实是,背后是过去,前面是未来;我们所拥有的只是无限小,我们所未拥有的永远是无限大;我们已知的是无限小,所未知的是无限大;不管你当了皇帝,当了亿万富翁,你都跑不脱。人都要进火葬场的,谁也不能千秋万岁活下去。这个问题就摆在每个人面前,当家里面有老人或有朋友被送了病危通知书,或进了肿瘤医院。最近一个朋友,高姐得了肝癌,又转移了,本来是个很优秀的女士,事业心很强的,但这个事就大不安、大痛苦。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就是一句话“无我”。佛教的根本问题,禅宗的根本问题,你要求安心,只有把这个“我”克服了,进入了无我境界,那就安心了!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你要达到这个无我的境界,想当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没有人料理他,遇到一个最优秀的徒弟,就是以后的二祖慧可,在达摩面前“滴血断臂”跪了几天几夜,天降大雪,雪把膝盖都盖过了。达摩才把眼睁开,问他干啥子?他说,求法。达摩祖师就说:“诸佛法印,非人能得”就是你要想得法,我这里的法是老佛爷一代一代亲传过来的,你们这些人有什么资格得啊。慧可就说,我心不安,乞师予安。就是我们刚才朱律师说的,我心不安。请求达摩安心。达摩就说,把心拿过来,我给你安。怎么拿?拿把解剖刀把心挖出来?不可能嘛,他想了半天,自己的心到底是什么心?想出了,吾求自心,了不可得。达摩祖师就说,对了,给你心安了。把这个守住,你就安心了。这是禅宗公案。说到底,心不安,就是有“我”字作祟。如果我们把“我”字放下,那么心就安了。我们看见很多心不安的人,他往往都是从“我”字出发,侵犯了他人的利益,侵犯了国家的利益,侵犯了社会的利益,自己担惊受怕,心不安;欺了人、骗了人、得罪了人心不安。如果我没有去骗人、没有去蒙人、没有去烧人,没有违法乱纪、没有作奸犯科,我有什么心不安呐?当然还是不安,我没发财。人家通过非法途径发了财,不干净的手段升了官,而我老老实实,象雷锋一样,我升不到官发不了财我心不安。还是这个“我”字不安。这些同志都是很好的同志,这种不安很安全。但你要突破这个不安,把这个不安放下。有的人是杀人作奸犯科面不改色心不跳,一点不脸红、一点也没有不安的感觉,这种人叫无耻。无耻的人是敢冒天下之大不违的,一切都可以置之不顾。古代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弄个娃娃敢拿去卖了的人,你惹得起吗?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该下地狱。没有办法,这种人心安,做任何坏事都心安,枪都给他比起了他还是心安,他横下一条心敢于下地狱,他也心安。其实,话说回来,这些人在心灵的深处,在潜意识里仍然有更大的恐怖。只不过一时荷尔蒙有点旺,把自己的惶惑不安压抑着,遮蔽着。有一天,那点荷尔蒙,那点意气,匪气一旦退去,把他无耻之心剥落,他会立即陷入极大的恐怖之中。这样的人神精病医院也不少,有的就自杀,有的就成了神精,我想他们大多数人是这样的。

 

朱佐运:也是我的问题,也是代表性的问题。王国维说过,三境界。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冯老师刚才讲的:立志,奋斗,治国。第一个境界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讲我们人生的立志,发愿;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我们奋斗的过程,修道的过程;第三个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请问冯老师,我们寻找快乐,寻找幸福,蓦然回首,幸福却在灯火阑珊处。怎么回首呐?

 

冯老师:回首,大家都有回首嘛,你在前面走,别人在后面招呼你,你一下就回首了,有的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也是回首。刚才我们朱律师提的问题,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这个“灯火阑珊处”,不是的,因为“灯火阑珊处”是一个很孤寂的,宁的境界,没有朋友,没有亲人,所以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录》里说:“真正的伟大人物秉承了绝对历史精神的人都是孤独的,”释迦牟尼佛孤不孤独?老佛爷孤独,毛老人家到了晚年非常孤独,邓小平不孤独因为有孙子可抱所以不太孤独。实际上,我们说“灯火阑珊处”,离不开前面几个,“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是上下求索的过程,人之初,在我们青少年的时候,我们要立志,我们要找自己的定位,可选择的多,确实是心里面七上八下,八方求索,要找自己的职位,要找自己喜爱的事业,要找自己的朋友,要找自己等等之类的这些。这是需要确立的一个阶段。但确立了以后,你就要下功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本来是个爱情诗,想一个美女,想自己的情人,又不能见面,思之不得,反辗转辙,得了相思病,一天天的腰带越来越大,腰杆越来越细,实际上这是用功夫的阶段。要有谈恋爱的劲力来面对你的工作,要有追对象那种毅力来面对你的工作全心全意,一心不动。我们这里多数都是过来人,很多都是谈了恋爱结婚生子的,想一想谈恋爱的那个过程,专心致志,如果以这种精神来工作来学习来求道,那么就会出成果。出了成果,真正成果到手以后,索然寡味“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人就说,禅是金丝房,我们也看见有人学禅,在没开悟之前,觉得“禅”比金子还贵,要成祖、成佛当菩萨象老佛爷一样好尊贵,比当皇帝都尊贵。玉皇大帝都是给老佛爷拖鞋子的保安人员,有啥子了不起,玉皇大帝那么不得了但给释迦牟尼佛当保安。但是一悟了以后,啊原来就是这个,一坨狗屎都比它值钱,分钱不值。因为人人本具,个个都有,还有什么值钱呐?所以索然寡味,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掌声)

朱佐运:刚才说的这个,使我想起南怀谨原来在四川的时候,说过这样一件事,他说他的师傅给他说,我告诉你一个密法,要三十两银子才行,后来他把银子给了师傅,教了他六个字“唵嘛尼叭咪吽”(大笑)原来如此。,

还有两个问题,都是企业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佛教是不二法门,怎么看待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贪之间的不二关系

冯学成:首先我要为“贪”正名。一般人都把个人的贪字妖魔化了。贪,实际上在心理学上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是我们发展的需要。只要在不侵害他人的利益的情况下,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情况下,我们发财、我们升官、我们想干一番大事业都是合理的。我在成都也好在广州、深圳、北京也遇到一批老板,也把企业做得很大,他们也经常给我说,老师我经常打妄想,老是想去发财,没有天天去参禅没有去阿弥陀佛怎么办呐?自己天天打妄想,不好。我说,这不是,你要转一下念头就对了,你说我的企业做大了,可以给国家多交税;我的企业做大了,可以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我的企业做大了,高科技的产品做到中华民族富国强兵,给民富国强做了重大的贡献;我的企业做大了,我可以捐更多的钱给贫困地区,建更多的希望小学,给鳏寡孤独的建养老院~~你这样一想,念头一转过来可以激起你更大的事业。我们搞企业的人应该有个更崇高的目标,在企业发展之上,就是说我搞这个企业不是我个人搞企业,是中华民族的掘起,用佛教的话来说,我要行菩萨道,没有钱怎么行菩萨道?自己肚子都吃不饱还要别人来施舍给你,那你不是太可怜了吗?所以一个人应该成为大人,成为君子,敢于在“贪”字上做文章,这个“贪”字一转就是菩萨道,并不是说了贪就不好。我也贪,贪财、贪名、贪利,贪财贪名贪利干什么呢?并不是我贪来干啥子,为了一个事业的发展它需要经济的支助,它需要广泛的社会关系,它需要一定的社会名望,它才能够“因缘合成”。因为佛教很讲“因缘”,功德圆满,因缘也要圆满。所以这些事情讲圆满,这个“贪”字如果不是放在个人的利益上,而是放在全社会利益上。所以我觉得这个“贪”字应该加个引号,加以提倡,而不是妖魔化。(掌声)

 

朱佐运:大家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第四个问题是,现在很多企业家,四川有全国也有,一些企业家有英年早逝的现象,请冯老师给他们开一些法药给他们服一下(掌声)

 

冯学成: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也经常给他们说,喂,张老总你最近忙什么?他说,啊,很忙,我最近这投了几千万;而李老总又是那投了几个亿。我就给他们说,还有个地方要投资。他们问,哪儿要投资?我说,你们自己的心要投资。我说,你们那么辛苦地做几十年,拼死拼活的忙忙碌碌地干事情,是“它”在累阿,它在累你为什么不给他投点资呐?把它养一下,把它装修一下嘛,让“它”幸福愉快聪明智慧嘛,解除它的疲劳嘛,让它得养。你心都不得养,以后怎么办?特别是在第一桶金的积聚过程中,说老实话,很多企业家心不安,不踏实,而且现在高节奏的工作和生活,还有那么多的麻烦,你面临着竞争的局面,变幻莫测的市场,特别是现在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海啸,一系列的事情。作为一个企业家,他担当了一个企业,要末成功要末家破人亡,压力非常大。但是,这个又不是说,我这个企业做成功就可以解决的了,或者是过了这个难关以后就没有难关。如何面对企业的这种沉浮消失,顺逆往来?你一定要有铜头铁臂,要看破社会的无常相,就象股票一样,有时涨有时跌。在广州,我们也看见有些老板很牛气,几十个亿的在股市上玩,去年搞得一晚上头发就白完了,已经输得干干净净。我说,你们就是不知进退,6000点该退不退,5000点也舍不得退,4000点都还舍不得退,3000点了也不退,到了2000点,你们头发就白完了。所以,人要知进退,人不知进退不行。当然,这个也很考验一个人的智慧,考验一个人在经济的浪潮之中如何把握机会?因为机会并不是在那里等着你,梢纵即逝;危机也是这个样子,你能够躲一个跟斗就躲闪开了,你捎微打个闪失危机就把你罩起,你跑都跑不脱。所以,一个人面对这个麻烦,你怎么料理?这个就一定心头有数,一个是要熟知市场的无常变化,因为大气候不好说。我这里讲个寓言故事给大家听。这里在坐的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大家都晓得。这是庄子里面的故事。庄子有一天,天气很热,看见前面有个园子,板栗园子,想进去避下暑,亲近一下大自然。刚刚走进林子,突然一只很大的大鸟一下就撞到他的额头,庄子一想,干什么?不想活了送上门来了。一看,这只鸟的眼睛比灯泡还大,居然没有看见他,反而还把他撞上了,那这只鸟是昏了吗?原来这只鸟正专心致志地看着一只螳螂,想把很大的那只螳螂弄来作点心;螳螂又在干啥呐?一只鸟要来吃它了,它也没发现,它正全神贯注地去看见一只蝉子;那只蝉子餐风饮露,喝着露水,唱着歌正乐不思蜀,它也没意识到背后有只螳螂要把它弄来当点心~~~蝉子没有意识到螳螂,螳螂有没想到后面还有一只大鸟,而大鸟背后还有庄子。庄子正要举起弹弓打鸟时,因为庄子是神仙,马上就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在这里捕鸟,我后面有没有危险呐?有没有人盯住我呐?刚一回头,那个守园子的保安就追过来了,我这是板栗园子,你是不是到我园子里来偷东西啊?站住,接受检查。庄子转身就跑。庄子回过神来想这个问题,一层因果套一层因果,一层因缘套一层因缘。你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处处受制于人?我们有我们的必然性,有我们可以把控的半径,但是有很多是我们没法把控的。没法把控的就有偶然性、就有危机,你如何面对?我还是一句老实话,进去一只脚,外面一只脚,一只在门内一只在门外,该进则进该出则退,用中国的话来说,就是“中庸”之道,要居中。你永远要居中,你不要跑到前头也不要躲在后头,中间好调头,见不对就好跑,见好处就去冲。这个对不对呐?对,中庸之道。搞企业的人一定要看到这点,尽管我们要追求最大利润,但最大利润风险也大,利润小风险也小,但我们也不敢平庸,我们还是要追求大利润,要居中,要看准时机,在看准时机的时候要看到时机的不确定性,要看到偶然性,要看到机会同时要看到危机,所以我也提倡要正面看问题、要反面看问题、要从中间看问题要从外面看问题、要从上面看问题也要从下面看问题~~~你能全面的对周边环境进行审势,明白其中的因果关系,那你就基本上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好了(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