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6 02:16:21
  (三)仿
从一般的情况来看,仿作是没有搞本或蓝本的,作伪者凭自己的想象,仿自己的想象,仿学某人笔法结构,自由写作而成,大都是因为缺乏古本临摹,就不得不这样作,当然容易露出作伪者的本相来,或与时代风格不相符合。只因更为自然活泼,”也容易欺人。其中也有有原作而作伪者略取大意,不予照临,也可叫仿。
6 http://www.artx.cn/
著名的仿本不多,现介绍几种如下;
《江村消夏录》卷二著录的黄庭坚书《梵志诗》卷,行书仍黄体而不佳,后有梁清标等人题跋,都称之为真迹,实为后代依原文略仿黄体而随意自书之物。黄庭坚书的真本见汪珂玉(明人)《珊瑚网书画跋》著录,原为大草书,其末尾自跋则为大行书,今自跋已与前文割离,其真迹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又考此卷之文实非《梵志诗》而为《懒残和尚歌》。

估作不甚相似而技法高超的也有,如所谓的米芾小行书《崇国公墓志铭》卷,实为祝允明的仿书,原藏过云楼顾文影家,但《过云楼书画记》未入录。绘画中如黄公望《山坞远村图》卷,王蒙《仙居图》卷(《石渠宝笈初编》第十四著录),倪瓒《柳唐鸂囗(涑鸟)图》轴,均纸本,这三件都出于王翚早年仿作,仿倪轴如与王氏自款一轴对比,很明显地出于一人之手。
* http://www.artx.cn/
另外有些人一生专学一家的书法,大都是儿子学父亲,妻子学丈夫,门生学老师,或当时的私淑者,学到成熟后,他和那个被学的笔法、结构习惯能取得基本上的一致,可以大量随便制造。这种仿本又往往专学某人的特异处,以至形成一种“套子”。有的书法中的同样字几乎干篇一律,真迹倒反而不是这样。所见如钱选《孤山探梅图》卷,画法比真迹粗野;明沈周《溪山深秀图》卷比真迹板俗;王宠小正书《临晋唐帖》册,过于匀正等等。试以王书《寿袁方斋序》与《临晋唐帖》册来对比,自能一目了然。这类伪作大都是似是而非,全为同时人的伪作。同时人又是高手的,现在就很难辨认。
6 http://www.artx.cn/
清代邓之诚《骨董琐记》说:
西园左笔寿门书(西园晚年,右臂残废,用左手写),海内朋友索向予。文人游戏何所至,恐自来作赝者不止板桥,而板桥所赝者不止寿门耳。

郑板桥和高西园、金寿门很好,郑仿作他俩的假字,竟直言不讳,如现在遇到这种作品,怎能辨出是伪作呢?又明朝南京李著,赴苏州向沈石田学画,学成回到南京后。时值吴小仙的画特别时行,李著就大量作仿吴小仙的画,现在辨认起来也相当难,不过李著终究有石田的底子,并且没有吴画的泼辣味,有时露出了马脚。又文征明的学生朱子朗,一生专仿文征明的画,现在遇到朱作的文征明假画,一般都认为是真迹。要搞清同时代人的仿作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拿真迹来核对,一加对照,就容易直快其隐。

后世的仿作如明陈谦,以伪作赵子昂的书法而享有盛名,如现在遇到这种作品也很难辨伪,不过这种情况比同时代的人要好辨认一些,除了带点本人风格外,更有时代风格的局限,高手还是少数,水平比较差的还是绝大多数。

清朝人的仿作遗留下来最多的无过于王石谷和郑板桥。清乾隆时,傅恒因镇压人民,得到乾隆的欢心。乾隆想给他办寿,傅恒伪作谦虚逊谢了。连自己也不办寿。不过他告诉左右的人说,凡是送寿礼的一概拒绝,但如有送王石谷画的可以留下。此信息一经传出,全国道以上的官员,就在各地大事搜罗玉石谷的画,真的找不到,就请人作假的,据说全国的画家为了仿作王石谷的假画,一时大都忙了个不亦乐乎,于是数万件石谷的假画,便产生了。郑板桥假画多的原因,是因为他在诗文、字画各方面都有高度成就,尤其是他的为人,又胸无城府平易近人。其画就更容易伪作。山东潍县专门造板桥假画的人很多,最著名的有个谭木匠,名云龙,字子献。不过他的仿作有个特点,力量单薄,显得轻飘无力,并在石上点答。而郑板桥一生画石不点苔,这两点则成为识谭仍作的要点。又郑板桥名里,曼字下边是“又”字,作伪多作“火”字,—可是板桥本人有时也写火字,因此这一点不能作为区别仿作的要点。识别王石谷的画,要多从画上辨认,识别郑板桥的画要多从字上辨认。因石谷的画功力深,板桥的字基础厚,这两点很重要。

(四)造
有一种根本不管某人的作品的面貌如何怎样,随意凭空伪造,写上一个名字就算数。所见较多的如宋岳飞、文天祥、明海瑞的一般书画;具体的如元泰不华(达不花)等,根本末闻他们是会作画的,这种明明不可能有的事,稍有美术史常识的鉴别工作者,一看就知其是假造的,所以也最容易鉴别出来。用这种方式来作伪画的原因,主要是取其无有对证,易于欺人。所以原为书画名手而一时又有不少作品存世的,很少有人去造“它”的。当然也有一些极次等的伪品,作伪者也不去考虑那些问题,而随意乱造的也不是说没有。总而言之,遇到历代的一些名人或冷名书画之作,要特别注意。从流传的一些书画作品来看,元代人伪作前人的作品或造当时人的作品就木乏其人。前一种情况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李公麟款《临韩干狮子骢图》卷,《石渠宝笈三编?乾清宫》著录为李公麟款,但从时代风格看不会早于元代,艺术风格又颇似任仁发一派,但其水平比任仁发低,是出自元代学习任仁发一派人的手笔。后一种情况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钱选《孤山图》卷,《石渠宝笈初编》著录,其画和自题的时代风格属于元代,艺术风格也颇近钱选,敞征明在题跋中将其定为钱选真迹。但细看该画的用笔,则显得纤弱无力,徒具形似而失其神彩,自题字也较呆滞,与钱选水平相差天壤,当是元代专学钱选画法的作伪者伪造的。天津市文管处收藏有钱选款的《青山白云图》卷,《石渠宝笈初编》著录,为元代伪造,题跋是真的,当属合配。上海博物馆藏《四季桃花源图》卷,落钱选款,情况与《孤山图》相仿,也属元人伪作。可见在元代伪作钱选绘画作品的相当普遍,所以钱选不得不在晚年使自己的作品“别出新意”,并题上晚年新起的别号“霅溪翁”以示区别。

明代伪造吴门派各家书画的时有发生,由于沈周、祝允明、文征明、唐寅、仇英、王宠、董其昌等人的名气很大,所以制作他们的伪品也多。如款题沈石田的《石泉图》卷现藏故宫,仿吴镇山水。皴笔圆滑,墨流润,笔墨显得单薄,缺乏沈石田画法的朴厚苍秀之气,和沈氏平日画风无相似之点。据专家鉴定,此卷原系文征明、金琮、祝允明各家所书石泉诗,本无图,此幅图为凭空伪造,用来和各家书迹拼配而成的。沈周的字体学黄庭坚,笔画多修长挺拔,无论是临摹的或是凭空伪造的,用笔则在形式上过于造作,横平竖直,有伸手挂足的弊病,和沈氏的真迹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有些伪画作品,从题字中就可看出破绽。仅凭这一点即可分辨出许多假的东西来,如现藏故宫博物院的《东原图》卷,设色画平远山水,茂林丛竹,平桥远岫,画风与沈氏相近,但笔墨较拘滞平板,有些勾破笔画不贯气。此图原本为杜琼年谱补图,有祭文一篇,时间为弘治十一年,沈氏七十二岁,应是晚年之笔。但此幅画的画法,其风格不仅与沈氏晚年的凤格大不相同,从款字上看“门人沈周补东原图”八个字,笔画不仅瘦硬造作,且有伸手挂足之嫌。而伸手挂足之病就成为识别沈周假字画的一个明显的特点,成为鉴别假字画的一个构成条件。摹仿、伪造祝允明的书法亦极为普遍,特别是草书赝本最多。当时有人就祝京兆的草书真迹十不得一。其伪造书法的水平也各不相同,有的抓住祝书法上某一突出的笔法特点,造得十分相似,达到可以乱真的地步;有的漏洞很多,和祝毫无共同之点。清初人冯铨跋祝氏临拟《米南宫论书》卷说:“吴中伪作祝枝山书,小者板滞,大者狂纵,殆入鬼趣。”伪造祝氏狂草大字一类书体的作品,内容大致多是“梅花诗”、“兰花诗”、“百花诗”等,其格式是纸本,高头大卷,每行二三字不等,行等狂纵而筋骨上露,使转圆滑,多有失于法度之处。此类凭空伪造之作,至今流传不少,经专家鉴别对照,多出自一人之手。伪作文征明的书画也很多,比之钱选、赵孟睢⑸蛑堋⒆T拭饔泄伪书画除了“造”以外,无论是临还是摹、仿,大都作那人的晚年面目,而不造书画家的早年之笔。因为此人出名而使其作品形式为大家所熟悉,一般总要到中年以后,早年的作品也不太多,同时书画的面目肯定要和中年、晚年不同,不易使人认识。有的早年真迹,甚至会使人们当它是伪本,所以作伪者是不大愿意去访它的。
作假画还有一些地区性的问题:

1.苏州片
最著名而规模也最大的是明代万历前后到清代中期,苏州地区有一部分工匠具有一定的绘画技巧,专门以制造假画为生。所造伪品,后来被称为苏州片。詹景风《东图亦览编》曾谈到“苏州专诸巷,伪造书画。”另外一处是苏州桃花坞,这里不仅是明代印刷制版业兴盛之处,也是临摹古画的集中地。苏州片的制作大多数有搞本,以绢本青绿工细画为多。所造名头,大多是古代名家,不是小有名气,而是一些大名家,如唐李思训、李昭道,宋赵伯驹、赵伯驌,明代以造假仇英的为最多,也有一些是造文征明的。有的在画的后面做上宋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张寰和“吴门四家”同时,且了解此画的作者情况和制作过程。因此此画出自王彪之手则无可质疑。据当时的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里谈及伪本《清明上河图》时,曾提到有黄彪伪造《清明上河图》的事,他说有的《上河图》赝本乃吴人黄彪所造。又按《无声诗史》记载有黄彪其人的小传,称“黄彪号震泉,苏州人,善画,精于临摹,尝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几可乱真。”《无声诗史》的作者为姜绍书,明末江苏丹阳人,曾官南京工部郎。当朝人记当朝事是比较可信的。从他的记述里,所说“苏州人”,“精于临摹”,并且临摹过《清明上河图》等,和王世贞所记情况正好相符。再和《桃源图》画风相对照,说明黄彪即是王彪,因南方语言黄、王不分,可见黄彪是当时苏州片的制作者之一。因而可以推断,有些较好的苏州片作品,即片王彪所为。存世至今的《清明上河图》数以百计,布局大体相同,多数为清人所造。从艺术角度来考察,明人仿造的《清明上河图》比清代要好,功力要深。但大多数画的作者姓氏至今仍无法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