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记:“一直走”老师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08:47:11
1,

  没跟网络上有名的“一直走”老师一起行走的时候,先是看了他的户外履历,觉得他是个很有故事的人,摘录一点如下:

  1966年,一人徒步北京-山西灵丘,要去延安至大同丢钱而返。

  1968年春去了北京郊区沟崖戒台寺等处。在上方山下天梯取水做饭,穿单衣夜宿小庙烤火取暖,摸黑走还掉到几米深的洞里。

  68-70年内蒙插队期间走过了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林区和嫩江流域农村。去草原是往边境修公路,住了两个多月蒙古包一身膻。

  69年1月底和友人坐在敞蓬卡车车厢里夜走兴安岭,零下40度脑仁都冻疼了。

  70-80年代在甘肃。二十多年游历了敦煌、拉卜楞寺,炳灵寺和青海塔尔寺,几次过甘青交界近4千米的达里架山口。和友人有高原夜行50公里的经历,在兰州、大河家和刘家峡游泳渡过黄河。

  90年代以来在京,十去箭扣四上司马台,关沟,响潭,峰口庵次数已数不清。

  ……

  这个人,是在我没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一直走”的啦,走到现在这个大侠是怎么样一个形象的呢?我很好奇。

  网上http://www.517huwai.com/activity/1341他发起了活动《去八达岭一带转转》是这样写的:“去看看岔道城、长城博物馆、长城环幕影院(凭郊区公园年票或40元门票,不选此项的可延长参观长城博物馆的时间)、青龙桥火车站和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如果不能进入则走关沟)”

  历次他带队的口碑都是很好的,我也报了名。

  2,

  跟“一直走”队的,有学校的学生那些年轻娃娃,还有莫旗当年插队他的插友——活力依然的知青有好几位。

  大名鼎鼎的“一直走”是个面黑、沉稳、知识丰富幽默得不动声色的一个年轻的60岁行走者,队伍里有几个40年前在一个旗里插队的伙伴,他应该是特别高兴的,但他这个领队,没有跟谁谁搞小圈圈,等距离的他给大家沿途一路讲一些历史典故和人文趣谈,从火车开始,和老师出去就如同上一堂历史课,沿着铁路、寻着长城,知识和故事娓娓道来。我自然地拿出了本子自觉记录,这是一个很享受的旅程。

  在火车上,在岔道城,在长城博物馆,在青龙桥火车站……他的解说是系统和详尽的,有些也是超越了我的知识接受范围,是我认知结构中的盲区和盲点的部分,呵呵,不过那些较为深奥的工科知识我在第二天留在八达岭继续认真地又看了一遍长城博物馆,还认真地参观了詹天佑纪念馆,那么,“一直走”老师讲的东西我大略可以消化个七七八八的了,这一趟,我觉得特别的有收获!

  在青龙桥火车站,“一直走”老师说那个青龙桥的英语名称是广东发音的,我用广东白话念念,居然有中山装民国女士还在龙桥火车站分男女候车的历史重现的感觉。头一回跟先生的队,果然和传说中一样精彩,这位“一直走”老师也的确是很有魅力的一个领队,跟他走,有收获!

  呵呵,他的讲解和路线的壮美使我在八达岭又留了一天。

  3,

  “一直走”老师是一个很温和很稳妥的人,他设计的路线有预备方案,他对天气变化也提前有安排——

  06-12 ,21:42“一直走”老师在帖子里对大家说:

  “雷阵雨预案:

  如遇雷阵雨将不上山顶;

  雨势过大取消进沟的活动;

  再大则提前结束活动。

  看到此帖子的队友请改带雨衣,

  比金属杆的雨伞安全。

  但我们不准备走到不安全的那一步。”

  4,

  “一直走”老师也许已经有60了,但黑黑的脸上却未必能够看出接近一个甲子的那种年龄,他的最大特点我觉得是不动声色,他很认真地对要给大家介绍的内容事先做了功课,还严谨地有些记录(猜测,呵呵,不过我们二十多个人的名字他肯定是记在本子上的),他是知识丰富很有料道但有货不急着表现的那种人,就是幽默他也是不动声色的:队伍中有两个医科的学生,他要大家注意安全,别被这两个小姑娘解剖了;那跟慈禧的“一夜情”惹得我们大笑,他的黑脸也是不动声色的……

  “一直走”老师的黑脸像泥塑的,像石头被时间冲刷的,他动情动容的时候至少是这一天行走我是没见到的,但是,他对历史的独到认识,他人文哲学思想的深度倒是可以窥见的:在长城博物馆他对孟姜女哭长城这种民间文化现象用历史主义和人文主义解释,我就在猜测:他对文革是哪种主义的呢?但我想不管他是哪种主义,他都是以知识和思考避免了感性伤害的那种人吧。

  跟“一直走”老师走,有收获,呵呵,大家都挺识货的,知道这个老师不错,我也确实希望还能碰着跟这个老师一起走的机会,呵呵,如果能够“一直”一起走,那可就太幸运的啦!

  本文只是对“一直走”老师印象的一个小小记忆,那两天八达岭的活动还在咀嚼和酝酿,2个博物馆的介绍可能要另文来介绍的了。这里,只是希望还有“一直走”老师的活动时,大家给通报一个,呵呵,谢谢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