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霓虹灯下的哨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8 07:04:39
提起好八连,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话剧《霓虹灯下的哨兵》(以下称《哨兵》)。在今年国防部命名“南京路上好八连”40周年之际,《哨兵》的主创者沈西蒙和剧中老班长的饰演者刘鸿声两位老艺术家,深情回忆了毛主席观看该剧时的故事。
毛主席手指着童阿男:“你不能走!走了就是逃兵了!”
笔者:沈老,我最近听人说,毛主席观看《霓虹灯下的哨兵》时流泪了?
沈:毛主席看这出戏时流下了眼泪,这是我亲见的。这件事,还得从《哨兵》产生的简要经过讲起。那是1960年5月,南京军区许世友司令员带领许多机关干部下海岛,我也在其列。在海岛部队与基层官兵实行“五同”40来天后,工作队开始返回。路过上海时,上海警备区王必成司令员请许司令员吃便饭,要我陪同前去。吃饭时,王司令突然主动提议要和我碰一杯。他说:“沈西蒙啊,这下你要留下买路钱;你钱也不多,留不起,那就算了,但是你要帮我们做件事。你知道吗?上海有个好八连。你是文化部长,写了不少戏,也要为好八连写个戏啊。 ”首长发话,不容推托。我就回答说:“司令讲了,我坚决执行;但我有个条件,到八连去蹲一段时间。”王司令说:“那好,明天就去。”
笔者:真是雷厉风行。
沈:那时就是这样。回南京没几天,我就重返上海住到了好八连,一蹲又是 40天;同战士一起站岗,看着战士在南京路上拉大粪,体察战士的崇高思想感情;同时,也从其它方面觉察到军队内部的一些矛盾和军民之间的一些矛盾。我生在上海,看到过日本兵是什么样子;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参加革命,加入人民军队。由于这些先决因素,加上与一起调查研究的同志交流体会,对准确、生动地反映当时我军基层官兵的精神面貌,是比较有把握的。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握好戏的主题思想和表现人民内部矛盾冲突的尺度,这方面我颇动了一番脑筋。
笔者:戏的水平就在这里,成功也在这里。
沈:的确,成功是在这里,但这里是有风险的。因为戏里写了战士公然离队出走等情节,引起一些不同的看法,戏差点给“枪毙”了。周总理知道后说:“ 戏已经写出来了,还是让演一演、看一看嘛;是不是到北京来演一演、看一看呢?”到了北京,罗瑞卿总参谋长看后对我说:“沈西蒙啊,你是在走钢丝啊,往左边倾一点不行,往右边斜一点也不行。你在钢丝上走得不错。”就这样,在周总理看了两遍后,决定请毛主席看。
笔者:能被周总理通过,请毛主席看应当是很有把握的了。
沈:应当是。1963年11月29日晚,在北京怀仁堂,为毛主席作专场演出。毛主席观看时,我就坐在他的左边。戏演到战士童阿男受连长批评后要出走时,毛主席拿着一支香烟的手指着舞台上的童阿男,着急地轻声说:“你不能走,你不能走!你要走了,就是当逃兵了!”当剧情发展到指导员和连长决定把童阿男追回来时,毛主席又连声说:“这个好,好。”当把童阿男找回来后开忆苦会时,毛主席两次用手在脸上抹眼泪。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大学生罗克文给特务打伤后,在医院里要输血,童阿男主动来献血,罗克文的母亲说“我要向解放军磕头”,戏演到这里时,毛主席鼓起掌来。排长陈喜曾经一度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对农村未婚妻春妮变得冷淡,受教育后准备参加抗美援朝,并表示一定要在战斗中立功,行前向春妮作自我批评,请春妮谅解。看到这里,毛主席又连连点头、鼓掌。演出结束后,毛主席走上舞台,在台上来回走了好几遍,同所有的演员都握了手。就是这次看了《哨兵》的演出,毛主席说:“话剧是有生命力的。”
笔者:您介绍的这些情况,说明只有真正地深入实际,真切地了解实际,准确地理解实际,文艺作品才能深刻而正确地反映和影响、引导生活,并且有持久的生命力。《哨兵》体现了著名的“两个务必”的精神,这也是不会过时的。
毛主席赞扬老班长:“演得好!”,“好、好、好!”
南京,三牌楼,南京军区政治部干休所一幢公寓楼里,“老班长”、现年七十有二的艺术家刘鸿声回想当年事,谈笑风生,十分开心。夫人熊滇女士也自豪地说:“我家老刘这辈子就数这点最风光,最得意。”
笔者:刘老,毛主席在接见《哨兵》剧组时,称赞您“演得好”,还一连同您握了两次手。这虽然是个如稍不在意就会被忽略、被永远忘却的细节,但我想这个细节并不是毛主席漫不经心的一个举动,而是同他看《哨兵》时流泪、评说、点头、鼓掌等细节一样,是很耐人寻味的。
刘:从当时的情景来看,应当认为是这样。演出结束后,毛主席一边鼓掌一边健步走上舞台。同演员们一一握手后,毛主席还在台上来回走动,边走边说: “连长、赵大大,还有老班长,演得好。”同全体演出人员合影后,毛主席回头望了望站在他身后的我,又向我伸过手来,并连声说:“好、好、好。”我被这意外的情况懵住了,不知说什么好,连忙伸出双手握住毛主席的手。
笔者:这个戏好,大家都演得好,但毛主席对您一共说了四个“好”,说别人只说了一个“好”。从这情景来看,是不是可以认为,毛主席同您两次握手的原因,是因为毛主席特别喜欢您演的老班长这个形象?
刘(笑):握两次手与说几个“好”,有这么点关系吧,但也不能绝对这么看;而你说毛主席特别喜欢老班长这个形象,那是确实的。剧组领导让我演老班长这个角色,可以说找对了、找准了。1947年,我16岁时参军。我所在班的班长经常对我们说:“打仗的时候跟着我,保证没错。”我们班参加过10多次大小战斗,只有一名战士负过伤。有个小兵有尿床的毛病,班长每回都悄悄地帮他洗晒裤子,不让别人知道。训练时几百号人在一个大操场上,班长让我们带两个粪筐,收操后背两筐粪给房东。在一次战斗中,副连长抓到一个当了10年兵的国民党士兵,把他放到我们班里,班长对他很好。三年后,他在抗美援朝战斗中立了功,也当了副连长。班长把连队当成他自己的家,把战士们当成他自己的兄弟。我对我们人民军队的班长有这样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完全能够演好老班长这个角色。
笔者:我还有个感触,就是毛主席非常喜欢、关心、爱护、同情士兵。比如,大家知道的,他为警卫战士张思德开追悼会、讲话;在他自己的手心里写字,教小八路学文化;在世时过最后一个春节,当看到电影《难忘的战斗》中解放军进城时的情景时,老人家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刘:你说得对,毛主席看《哨兵》这个戏流了泪,特别喜欢老班长这个形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主席看到部队能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是他对基层官兵有非常深厚的感情。
作者:龚志聪 点击次数:1001
出处:《解放军报》 上传日期: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