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海外并购――恩与威的共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6 09:34:05
亟伤敌
墨子主张:“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指导思想。他认为在守城防御中,应守中有攻,积极歼敌。“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是下策。
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敌人,保存自己。恩格斯说:“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中国汽车企业明白这样的道理,因此也在海外收购战中毫不掩饰地表现出来。当然,对于缺少战斗经验的他们而言,选择主动出击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案例一上汽并购――兼爱有之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
在完成对韩国双龙汽车的并购之后,上汽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如何调节好两个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像了解自己国家一样去了解他国的文化,以及更好地让异国企业为己所用?对于这个问题上汽此前显然考虑不足。
2006年7月,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不到两年,便遇到了中国汽车企业从未遇到过的因劳资纠纷引发的韩国工人罢工事件。
8月底,上汽不得已在以许诺投资100亿元为代价的基础上,换取了与韩国工会之间的和平共处。此后,双龙工会“三步一拜”的“玉碎”罢工风波才宣告结束。劳资风波过后,上汽股份总裁陈虹表态说:“协议的达成,对于实施双龙新的发展战略,加快公司发展,改善双龙的经营状况,实现让双龙成为韩国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公司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符合双龙长远发展的利益。”
但在陈虹如释重负的话语中,业内也参透出另一层意思:中国汽车企业在跨国收购时,的确存在对文化差异的忽视。“这件事上汽输在起点上。”一直关注上汽双龙并购案的上海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庄恩平认为,由于当时上汽忽视中韩文化之间的差异问题,没有足够重视韩国工会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导致在处理双龙资方矛盾中一直处于被动局面。
独立车评人贾新光则认为,上汽双龙罢工事件,告诫了中国汽车企业,要学会跳出国内管理的惯性思维,正确处理好劳资关系。“丰田初到美国设厂,为什么选择农业地区肯塔基州作为落脚地?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避开势力强大的工会。中国汽车企业在下一步走出去的道路上应该更加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案例二吉利收购――交利相之
“谋而不得,则以往知来,以见知隐。”――墨子
吉利收购英国锰铜控股公司可能会成为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经典案例。原因是,这次收购打破了以往汽车合资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的惯例,实现了中方控股。更重要的是,吉利通过生产转移,跳过了复杂的文化差异问题以及劳资关系困扰,直接实现了在中国本地化低成本生产。
2006年10月24日,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英国伦敦皇家花园酒店,代表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的公司(0175HK)、上海华普,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协议规定,吉利汽车将与英国锰铜控股组建新合资公司,在上海华普生产TX4伦敦出租车。按照协议,吉利汽车将在合资中占51%的股份,华普汽车占1%,英国锰铜控股占48%,中方将以占股52%的比例成为这家合资公司的控股方。
据记者了解,事实上,吉利合资出资的4亿元并没有让李书福掏多少真金白银,而通过上市公司的资本腾挪的方式得到。更关键的是,由于中方换取了合资公司的控股权,也改变了过去在双方股权相等的情况下,技术水平较低的中方只能受制于外方的局面。吉利集团常务副总裁杨健说:“这次合资事件对于国内汽车业的最大意义在于,为行业接下来更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在控股英国锰铜后,吉利除了拥有著名的伦敦黑色出租车的生产和技术外,同时也拥有了一条通往欧洲的捷径。杨健说,吉利将利用英国锰铜在英国乃至全欧洲的售后服务网络,使吉利自己生产的经济型轿车也进入欧洲。
新华信汽车市场研究服务副总监孙木子表示,锰铜黑色出租车历时58年打造出的可靠质量和品牌口碑将拉升吉利的品牌形象,这些因素又将推动吉利汽车的出口业务。
案例三华翔收购――天下倍之
“以圣人治天下,则天下倍之。”――墨子
“圣人治天下”是墨子的治国理想之一,但是企业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并整合国内外的资源,那么获得的利益将是成倍增长的。
2006年12月6日,华翔集团出资340万英镑(约合5195万元人民币),将麦格纳集团旗下英帝尔公司全资子公司、具有85年历史的英国劳伦斯内饰件有限公司悄然收入囊中。华翔通过并购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而且还实现了技术实力和产品矩阵组合威力的加强。
从之前的供货伙伴关系到眼下的被收购对象,华翔收购劳伦斯之路与当初万向曲线进军美国市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完成第一单跨国收购后,万向成为世界上拥有万向节产品专利最多的企业。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万向如法炮制地收购了另外两家零部件企业UAI与洛克福特。完成对这些企业的收购之后,万向有选择地将技术和生产转移到中国,继续使用原来的品牌和渠道,从而获取高附加值利润。如今,万向在美国的零部件业务投资回报率已高达100%。
“我们收购劳伦斯的战略很清晰。将劳伦斯的部分产能转移到国内,同时在劳伦斯公司技术部门的基础上,扩展成华翔在国外的技术研发中心,以增强华翔集团的研发能力。另外,通过此次收购,华翔也可借此打入凯迪拉克、标致雪铁龙以及萨博等品牌的OEM供应商体系。”负责并购的一位华翔副总裁表示,华翔甚至已经测算到可以在2年内收回所有的并购成本。
根据2005年汽车零部件出口上升和进口收缩的趋势判断,有分析师认为,中国将成为未来全球汽配出口的关键市场。普华永道咨询公司预计,全球车商计划每年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低成本地区进行的采购额将达到500亿美元。
“制造已经不再是欧美汽车企业的优势了,这包括了整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孙木子认为,国内也许还会再多几个类似万向、华翔的企业,因为国外还有很多零部件企业值得去并购。目前,中国的整车企业正在努力成为世界汽车俱乐部的会员,而这也将为日后有志于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用武之地。
全球第三大零部件企业麦格纳总裁麦克·霍根说,2006年全球业务约50%的增长来自亚洲,其中大部分增长贡献依靠中国。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格局昭示:中国汽车以及零部件企业的跨国并购有朝一日将细流汇成海浪。
暗潮涌动 上汽自主草船借箭
周树远、薛凌
备穴
《墨子·闲诂卷》商子境内篇云:“凿地为道,行于城下,攻城建柱,积薪于其柱,圜而烧之,柱折城摧。”即古穴攻法也。而备穴则是如何防备敌人用打隧道破坏城墙攻城的战术。
备穴方法有很多,比如在城内建立高楼,用以观察敌情;在城内靠城根的位置挖一个深约一丈五尺的井,令陶匠制作一个肚大口小的坛子,用皮革蒙住口置入井中,派听觉灵敏的人伏在坛口静听地下传来的声音;或是设置窑灶和制作瓦管管道放入隧道内,以用烟火熏烤窒息敌人。中国汽车企业合资二十年,“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曾饱受质疑,但企业备穴之法其实从不曾放弃,2007年是否到合资自主收获的一年?
案例一
3月5日,65岁的上汽研究院整车部高级工程师陈一士经历了他人生中重要的时刻——他亲手将一个多月前上市的荣威750首批车型正式交付用户手中,“为这一天,我们努力了两年。”陈一士自豪地说。
从上汽到泛亚,再到上汽,陈一士颇为感慨:“从泛亚学到不少东西,如今都洋为中用了。”而在上汽,与陈一士拥有同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荣威出世被海外媒体评价为,上汽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的成功之举。
还乡团
先将时钟拨至1997年。
这一年,上海通用成立,在与通用谈判时,现任上汽股份董事长的胡茂元坚持组建了合资技术研发中心——上汽通用泛亚中心,这成为时隔十年后上汽自主研发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也就是在那一年,当时作为上海汽车技术中心研究员的陈一士被调到泛亚做工程师。
初期,泛亚做通用项目的同时,也兼做上汽自主品牌的研发工作,但随着上海通用迅速发展,泛亚将主要精力放到上海通用产品的开发上了。据陈一士讲,泛亚成立之时,计算机系统对中方人员设置了“防火墙”,中方人员只能看到普通的技术。
此后,一件事改变了通用对中方人员的态度。
陈一士回忆说,当时泛亚在做自主开发的B to B车型,这款车型车身设计为玻璃钢体。当时,一些中方人员认为玻璃钢身不合理,售后维修很难,但是一些通用设计人员却并不认同。后来美国一位权威技术人士肯定了中方人员的判断,从此通用开始重视中方意见。虽然“防火墙”至今未拆除,但从那以后,通用就将君威、君越等车型的本土化工作都交给了泛亚的中方来做,中方也因此获得了不少核心技术。
为了实现自主品牌大计,上汽于2005年10月把陈一士调回上汽,而在此期间,从泛亚投靠“自主”的人还有十几个,这些人目前基本上都成为了上汽自主研发力量集散地——上汽研究院的部门负责人。例如上汽研究院副院长魏燕钦,曾任泛亚副总经理;原来在泛亚负责赛欧开发的黄文华,如今常驻上汽英国研究院。在上汽,这群人被戏称作“胡汉三”、“还乡团”(指原来在上汽工作,去了泛亚,如今又回到上汽),而这些人到上汽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发荣威。
实际在上汽中,除了本土化研发团队主要来自泛亚外,营销团队也大多选自上海通用,经销商也主要从上海通用的网络体系内选拔……倚助合资企业上海通用的资源,上汽在自主品牌起步初期就能快速组建一只由精兵强将的团队,这为上汽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荣威的推出提供了保障。
高起点
当然,上汽可以借用合资企业力量对荣威进行打造的前提,是上汽已经完成了对国际资源的整合——荣威750的前身是罗孚75,上汽对罗孚的收购才是荣威出世的关键。
2004年12月,上汽出资6700万英镑,购买了几乎囊括罗孚全部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包括罗孚1.1-2.5L全系列发动机、75型和25型两个整车核心技术平台。但上汽的终极目标是收购整个罗孚,即除上述核心技术平台之外,还包括发动机工厂、整车厂以及变速箱厂等。
然而就在外界普遍看好上汽整体收购罗孚的项目时,事情突然发生了重大变故。就在上汽正式递交竞标书的前一天,南汽抢先表示将正式竞标破产的罗孚。当时除了南汽和上汽,参与这场罗孚争夺的还有另外一家英国公司Project Kimber。最终,2005年7月23日上午,新华社的一篇“南汽成功竞购英国罗孚”的稿子把南汽胜利的消息带回了国内,南汽成功购得了罗孚的剩余资产——包括2个汽油发动机工厂、1个柴油发动机工厂、3个车型整车厂以及变速箱厂、注铝厂和科研装备。
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自然比较郁闷。但实际上,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收购了罗孚整车技术平台,使上汽可以借助其平台核心技术,以较高的起点推出自主品牌车型。
双行线
荣威只是上汽利用外资发展自主品牌的第一个成果,不久前,曾在上海大众工作长达14年之久的上汽汽车总经理王晓秋透露,继荣威之后,上汽的首款中级轿车将于今年亮相。
实际上,上汽的野心远不止于此。据记者了解,从2007年到2010年4年的时间里,上汽还准备推出RV车、中级车、紧凑型车等5个平台超过30款自主品牌车型,价格从6.5万元至30万元不等。其中,紧凑型轿车打算2008年底在海内外同步推出。而整个上汽自主品牌汽车要在“十一五”期间形成年产60万辆的规模。
另外,被列入上汽股份“十一五”自主品牌开发计划的新能源汽车项目也有了说法——据一位接近上汽的知情人士透露,上汽计划2008年推出混合动力和柴油机版新能源车,眼下燃料电池的研发已在进行中,“根据规划,上汽研究院将发展到4000人的规模,同时从事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的研发。”该知情人士说。
据陈一士讲,上汽今后陆续推出的自主品牌产品,还将向泛亚和合资公司借力。“我最佩服的是通用的计算机系统,这个中方人员还没有学到家。” 陈一士说,通用的计算机系统设置非常详细,每一个步骤都能在计算机里体现,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问题,进行有效改进。“我们现在的售后服务系统就是从上海通用那里购买的,目前,上汽整个自主品牌的计算机系统正在边学边做。”陈一士说。
防御守中有攻,积极歼敌
汪静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三步走保护期”于去年七月正式结束,中国汽车业进入到与国际汽车业全面接轨的时期。目前,全球知名汽车企业几乎悉数进入中国,而此时中国本土的汽车业仍处于品牌塑造和建设的起步阶段。
对于这个阶段的中国汽车业来说,墨子攻略的思想非常值得借鉴。墨子攻略以“非攻”为根本,论述了作为弱小国家如何积极防御的道理。纵观车界大势,弱势的中国汽车业“惟非攻,是以讲求备御之法”,才能避免与外资明刀明枪的硬拼。
在《上篇——备守》中,本报主要发掘了中国汽车产业在内政(产业政策)、外交(贸易政策)、城防(产权专利)、军备(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备战,墨子曰:“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只有前期积极准备,才能在“守城”防御战中的有利条件和主动地位,赢得防御作战的胜利。
而《下篇——防御》,则更强调“守城者以亟敌为上”的积极防御指导思想。事实上,正是中资车企主动海外收购,才适时分散了外资在中国的全面总攻之势;正是中资自主对合资资源有意识的稀释,才化解了外资在中国市场“穴攻”力道。全面开放的中国汽车业“兼相爱、交相利”才能营造和谐,和谐之后才可务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