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仓雨湿清明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7 15:03:30

章庭杰 《 人民日报 》( 2009年4月4日   08 版)

板仓雨湿清明祭

   板仓清明,最是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冷了板仓的烟霭空濛,湿了板仓的绿竹青松。寒山浸碧,那是板仓凝重的一怀情义。嘉木滴翠,那是尽情横溢的一天清丽。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虞美人》)

  “挥手从兹去。更哪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贺新郎》)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蝶恋花》)

  词中泪字,惊世情缘。这千秋佳句的抒情主人公和主人,是旷世伟人和他的亲密战友亲爱的夫人。板仓清明雨,是他们故乡家机夏布般密密麻麻织就的情,是他们湘水洞庭般缠缠绵绵漫卷的恋,更是他们山高水长两地情深永永远远的挂牵。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杨开慧《偶感》)这80年前牵肠挂肚,刻骨铭心的板仓诗思,仍然能丝丝缱绻,片片芊绵,招致满天雨丝风片。正可谓,“红霞万朵百重衣”,“斑竹一枝千滴泪”。(毛泽东《答友人》)

  于是,板仓的山峦更凝重了,板仓的竹树更绵密了,板仓的花草更油亮了,板仓松针上挑起的雨珠更圆润了,板仓的陵园也因之更肃穆了。民谚有“不图年,不图节,只求清明纸一页”的说法。清明,整个板仓,在那颗晶莹的泪珠上忽闪,感天动地,超越时空。

  己丑清明,板仓新有一处墓葬,洇湿在低垂的雨幕中,那是毛岸青邵华的合冢。他们是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好儿子好儿媳。一方墓地麻石铺展,平如镜面,将周遭高耸入云的苍松翠柏,湿湿地揽入这方宝鉴,这帧素面朝天的镜头之中,雨云倒影共徘徊。汉白玉墓碑上岸青邵华的遗照和生平简介冰清玉洁,凝而不流。雨中,岸青雕像犹似泪湿衿衫。邵华芳魂的影像定然和泪婆娑。右侧不远,就是“骄杨”汉白玉大型塑像,右上稍高,就是杨开慧烈士与母亲的合葬。岸青邵华所处,正是“承欢膝下”的位置。人生憾事多因别,生前遗恨死方平。玉兰、桂花、青松、红杜鹃全都泪水涔涔的,将毛杨两家板仓陵园的坟茔,濡染成一体涟涟。记得前年春雨如烟,岸青远行之际,邵华就曾谈到岸青骨灰归葬板仓,入土为安的设想,谈到岸青是无名英雄,不事张扬,连自己过去也不清楚,他曾有过那么多的译著和文章。也许她还想到自己不久于世,一向刚毅的邵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我20年来惟一见到她声泪俱下的一次。其时她已病得不能拈笔,只能“左书”了。我琢磨着,其时她定然将自己的最后归宿,也一并托付给了板仓。她说,岸青回到板仓,回到儿时的地方,可与开慧妈妈在一起,与外婆外公在一起,与开明舅舅在一起……泪水如斯,这又何曾不是邵华心理自况呢?听到这些肺腑之言,哀恸之语,在场的人都强忍不住,眼睛变得湿漉漉的。年后清明,邵华同志打来电话,仍在征询墓地选址意见。听其声气,不像八年癌症病人。联想年内她将满古稀,再添孙辈,说不定度过此坎,行将康复。谁能想到,年中,她竟年终,相随岸青而去。之后年底,细雨霏霏,家乡板仓迎来的,果真是夫妇双双精诚羽化的魂魄,血肉晶凝的骨灰。

  溟濛板仓,雨湿清明。绵长雨意,细碎雨声,牵情万缕,洒泪千寻,是清冷而温润的抚慰,带着嫦娥“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遗绪;是凄婉而轻盈的祭扫,带着心尖上淅淅沥沥的震颤哀音;是“雨后复斜阳”天上人间的互动,带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霓虹。

  板仓清明雨,那濡天湿地的滴滴涓涓,皆是中国的追怀和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