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偶的细节和道德的理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7/04 22:01:21

 下一篇>>
换偶的细节和道德的理由
 
作者:彭晓芸 提交日期:2010-4-13 13:30:00  | 分类: | 访问量:10433 

  关于换偶,这还是媒体有了一点点性别平等意识之后纠正过来的,起初是叫做“换妻”。这种所谓的前卫游戏的潜台词很明显,对于一个包二奶不以为耻,小三也不以为耻的中国社会,换妻就被置换上比包二奶高尚的冠冕堂皇。所谓比包二奶高尚,即宣称所谓的平等,宣称所谓的妻子也在享受换夫的权利。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那些沉浸在所谓的双方自愿的想象中的人们,你们去调查了吗?你们去了解了吗?关于换妻的细节。
  
  我很惊讶,宣称女权主义者的几个作者这一回的立场,她们只看见了公权力对夫妻生活的介入,却看不见性别压迫的可能的存在了,也看不见这里面是否有女性的隐性被迫因素在其中,而实际上,后者才更是女权主义者们应当关注的,利用她们的分析工具。至于前者,我认为,法学专家更加有发言权。
  
  所谓的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因此,甚至可以推演出来,不同的人群可以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是,学者们的研究最终发现,那些所谓的不同,往往都有些不堪一击和不经推敲。譬如,有个叫做爱斯基摩人的群体,他们就是男人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妻子,而且,他们愿意和客人共同分享他们的妻子,把出去过夜视为好客的标志。而妇女,也可以短暂离开丈夫,与另外的人同居。人类学家认为,这种形态的性关系,和我们的婚姻有些相似,但是一种不稳定的婚姻实践。但是,人类学家进一步发现,存在差异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婚姻和性的实践,还包括他们的生命观。他们少有对生命的尊重,杀婴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一个人类学家甚至亲身接触到一个妇女,她已经生了20个孩子,但她亲手杀了其中的10个。人类学家进一步发现,女婴特别容易被杀害,而且只是简单地出于父母的考虑,这样做是被允许的,不会有任何社会耻辱。老人也一样,当他们变得太虚弱以至于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的时候,就被遗弃在雪地里等死。爱斯基摩人的社会,没有一点显著的对生命的尊重。
  
  对于这种现象,美国人进行了反思,他们也反思,究竟能否对这样的群体的存在冠以原始、落后的标签?文化相对主义者倾向于不贴标签,甚至认为这就是不同的文明和文化。但是,人类学家和道德哲学家、伦理学家们进一步推演得出,文化相对主义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而且,逻辑上是不能自洽的。他们举了一个例子,就把这种宣称宽容的相对主义思维的逻辑漏洞给戳破了。譬如,文化相对主义宣称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要宽容,那么,他们就会宽容纳粹的屠杀,但是,同时,另外一个文化的人他们的诉求就是不宽容屠杀行为,他们认为必须铭记历史才能让人类在未来避免屠杀,按照文化相对主义的逻辑,他们也应当对这种不宽容持宽容的态度。也就是说,文化相对主义最终陷入的,就是这样一种自相矛盾和虚无,无法激发哲学家们追求真理和探索人类的道德标准究竟是如何演进的。
  
  接下来,人类学家们进一步发现,所谓的文化差异,如果进行细部的剖析,你可以发现,差异的是文化的条件,而不是文化本身。他们发现,爱斯基摩人其实也很爱孩子,她们甚至将孩子哺乳到四岁。但是,爱斯基摩人是游牧的,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无法从事农业,他们不得不四处移动以寻找食物。婴儿不得不带着,但是,她们的皮袍里只能带一个婴儿。
  
  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所谓的被他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杀婴行为,为什么在他们的社会和文化里面不被视为耻辱,并不是这个行为真的符合人类的德性,而是,他们产生这个行为的条件和社会与我们差异如此之大。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换偶行为,换偶行为果真双方自愿,对他人毫无伤害吗?这里头的女性们,妻子们发言了吗?即便发言,有人深入去调查她们真实的内心情况吗?在中国社会,都可以出现丈夫在外面包二奶,而妻子为了只要不离婚就完全可以忍受的现象。这些参与换偶的妻子们,她们的选择是完全人格自主的吗?有没有任何隐性的胁迫在里面?这些情况,女权主义者不去思考,不去分析,却一个劲欢呼,国家就是不能介入私人生活。这只不过是一个最最浅表的层面,这个层面的讨论,多数人可以参与,因为这个讨论难度不大。
  
  我们真正要讨论的,恰恰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何避免被遮蔽和被想象的图景迷惑的问题。譬如,过去中国有流氓罪。那是一个专制的意识形态下的产物,已经被取缔和证明不正确。但是,因为流氓罪的取消,流氓就失踪了或者说合法并且就自然合理了吗?恐怕主张防性骚扰并且极力要求国家介入对性骚扰立法的女权主义者们,不可能认为,偷看女人洗澡是道德的吧?
  
  所谓的换偶,其最大的伏笔是共享妻子们,获得更多女性,这依然是男权的产物,是对一夫一妻制的一种反抗。这其中,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甚至关于性体验的差异,并没有被充分重视地加以讨论。女性是否喜欢跟不爱的人发生性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而不能仅仅视为这是文化的塑造,这里面也有生理层面的天然差异。假设这种差异确实存在,那么,凭什么要求女性们去服从和配合男性多多益善的要求,去实践所谓的换偶呢?
  
  其实,人类早就实践过太多太多的性关系形式了。一种粗鄙化的思维方式认为,越开放越放纵的,就是越先进的,就是未来的方向。可惜的是,这种粗鄙化的思维建立在无知之上。假设他们充分阅读了人类婚姻史和人类性关系的起源及其发展的状况,他们会发现一个他们接受不了的事实,人类实际上是在变得越来越保守和越来越文明。譬如,一夫一妻制,就限制了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过去不是没有的,过去是有过的。但是,人类又发现,一夫一妻也有不够人性化的方面,于是,人类开始接受离婚,但是,总体的框架并没有改变,就是,将性别关系限制于两个人之间,但是,不排斥一个人一生中的阶段性的婚姻或性关系经验。为什么很多老外对中国人包二奶感到不可思议,他们会认为,你们为何不离婚?而恰恰他们的这个质疑是有道理的,因为,不离婚的背景,恰恰是中国的女性的地位的低下,和人格自主性的缺陷。
  
萨特老爷爷和波伏娃奶奶还试验过开放式的性关系呢?但最终,波伏娃奶奶很受伤。而且,前提条件是,波伏娃奶奶是非凡的女性,但非凡的女性还很受伤,可想而知,女性是否有承受力接受所谓开放式性关系,这是一个存疑的问题。另外,有一点极其需要指出的,波伏娃是没有结婚的,一生没有孩子的,这种巨大的牺牲,可不是凡人能够承受的。也就是说,开放式的性关系,如果存在,更大可能只能是以非婚姻的形式存在。不排斥有人愿意做这种实验,但是,别把实验当做真理和流行趋势。理性的人,当然可以通过对历史的分析,用他人的经验来判断自己是否要亲身去试验。未必事事自己去试。
  
如果知道,换偶和杀婴行为存在于共同的一个群体中,我不知道,那些现在欢呼宽容的人要做何理解,我也不知道,是否有人去研究过,这些换偶夫妻的孩子们,他们内在的是否受到伤害,至于那个宣称孩子也理解的教授的所言,我认为,单方面证据不足采纳。深入的调研,乃至于进入这个群体的隐秘的内心世界,才可能得到真正的答案,在得到这个答案之前,目前的任何保守的质疑,都是极其有价值的,不要动不动斥为什么道德杀人,这完全是两回事,这是极其粗糙的庸俗自由主义的逻辑,根本不值得争论。
  
 

#日志日期:2010-4-13 星期二(Tuesday) 晴 复制链接 举报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614689&PostID=2306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