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 目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10/03 06:47:26

徐州

1938年1~6月,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省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的作。 1937年12月,侵略华东的日军侵占南京后,第13师北渡长江,进至安徽池河东岸的藕塘、...

分类: 战役、战斗和事件 点击: 28 日期: 2009-03-24

/html/plahistory/151/187/2009/0324/56254.shtml

主要教训(2)

  二、胜利面前头脑发热,导致后期数十万大军仓促突围,几乎带来灭顶之灾   台儿庄斗胜利后,中国统帅部对胜利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忽略了中日两军总的实力对比,...

分类: 第七章 战果评析 点击: 14 日期: 2005-07-12

/html/book/843/1278/2009/0402/15877.shtml

基本经验(1)

  一、注重调动参官兵杀敌报国的积极性。   在徐州中,中国军队斗志高昂,士气旺盛,上至司令长官,下至普通士兵,皆抱定有敌无我的决心,浴血奋,视死如归。这种英雄...

分类: 第七章 战果评析 点击: 16 日期: 2005-07-12

/html/book/843/1278/2009/0402/15880.shtml

基本经验(2)

  1938年2月27日至3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议,决定由周恩来起草对国民党的军事建议书,建议蒋介石,抗略方针以运动为主,包括阵地,以游击为辅。3月上旬,周恩来又和...

分类: 第七章 战果评析 点击: 10 日期: 2005-07-12

/html/book/843/1278/2009/0402/15879.shtml

主要教训(1)

  一、部分高级指挥官缺乏全局观念,各兵团间役协同不密切,影响了本应获得的更大果   在徐州中,第5区的攻势防御,成败的关键是第2集团军能否在阵地中吸引并抵住...

分类: 第七章 战果评析 点击: 16 日期: 2005-07-12

/html/book/843/1278/2009/0402/15878.shtml

历史意义(1)

  纵观国民党军队在正面场的20余次徐州无疑占有重要地位。正如周恩来所说的,以台儿庄为代表的徐州的胜利“虽然是初步的,但它的意义却很大”。   一、鼓舞了抗...

分类: 第七章 战果评析 点击: 16 日期: 2005-07-12

/html/book/843/1278/2009/0402/15882.shtml

历史意义(2)

  徐州虽然未能全部歼灭敌军,但它却把阵地、运动和游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主动歼敌一部达到防御的目的,从略上来讲是正确的。它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已由消积防御向...

分类: 第七章 战果评析 点击: 20 日期: 2005-07-12

/html/book/843/1278/2009/0402/15881.shtml

张自忠勇挑重担再立新功

  在徐州突围中,李宗仁指定张自忠指挥第59军和第21、27、139师等部殿后,掩护大军撤退;完成任务后开许昌集结。这既是对张自忠的信任,也是对他更为严峻的考验。因为自淮河作以来,...

分类: 第六章 徐州突围 点击: 18 日期: 2005-07-12

/html/book/843/1277/2009/0402/15883.shtml

李宗仁智唱空城计

  李宗仁根据蒋介石的电令,立即将部队分成五路,分别突围。   第一路:李宗仁长官司令部及廖磊集团军,由徐州沿津浦路南下,至宿县地区再折向西南,于界沟附近冲过涡河封锁线...

分类: 第六章 徐州突围 点击: 16 日期: 2005-07-12

/html/book/843/1277/2009/0402/15884.shtml

蒋介石违心下撤退令

  中国军队在临沂和台儿庄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蒋介石求胜欲望。蒋介石为扩大台儿庄胜利成果,采取与日军针锋相对的方针,从3月下旬起,从各区调集大批军队,使第5区的兵力由29个...

分类: 第六章 徐州突围 点击: 15 日期: 2005-07-12

/html/book/843/1277/2009/0402/158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