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揭黑揭丑 美国史上的“扒粪运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2:40:17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把当时从事揭露新闻写作的记者们挖苦为“耙粪男子”,记者们却把它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发者”(muckraker,直译为扒粪的人)。这也是这场运动之名的由来。当时的揭黑幕斗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今天,众多记者、编辑仍遵循着先驱的脚步,为改良这个社会不懈地努力着。
黑幕揭露运动的背景
南北战争之后,被解放的黑奴和数百万移民投入到机器化大生产中,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却未惠及大众,财富高度集中,资本家垄断市场,还与贪官污吏沆瀣一气。美国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似乎正面临失去灵魂的危险。
工业化促使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旧城市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大型城市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当时松散联邦政府体制下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对州政府和大型工业企业听之任之,企业纠纷、劳资纠纷、城乡矛盾得不到解决,最后,是那些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对这些社会问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报刊业给这些人创造了宽广的舞台。低廉、通俗的大众杂志报纸具有广泛的读者群,揭露黑幕的文章与民众休戚相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普通公民的关注、黑幕揭露者自身的责任感以及大众杂志所提供的宽松平台,催生了1903年至1912年这十年间轰轰烈烈的黑幕揭露运动。
《麦克卢尔》:运动的桥头堡
运动的参与主体是新闻记者。大众报纸的经营者也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如被认为是揭露黑幕运动第一份杂志的《麦克卢尔》的创始人塞缪尔·S·麦克卢尔(1857~1949)。
麦克卢尔出生于爱尔兰,幼时随家人辗转移民美国的经历和林肯的遇刺,都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麦克卢尔》诞生于1893年。利用当年经济危机中失业劳工对低价杂志的需求,《麦克卢尔》以15美分的低价面市。麦克卢尔想出各种点子,他的朋友约翰 ·菲利浦斯则将其中有市场价值的付诸实践。每期杂志上必不可少的是“扒粪”工作者的黑幕揭露,许多著名的黑幕揭露文章都出自这本杂志,比如林肯·斯蒂芬斯关于城市腐败的系列报道等。麦克卢尔认为公众有权利甚至有义务去了解这些。对黑幕揭露者来说,扒粪运动作为民主权利的斗争,是“一场道德上的战争”。他们把自己的工作视为与父辈们对抗奴隶制相当。
共同的志向将这些人联合在一起,加上麦克卢尔的有效领导,杂志的作品一直保持一定的水平。有人将这些写手们称为“纽约期刊杂志群中最具才能的工作人员”。
该杂志1903年的1月号同时刊载了林肯·斯蒂芬斯的《明尼阿波利斯之羞》、埃达·塔贝尔的《美孚石油公司史:1872年石油战》和雷·贝克的《工作的权利》,吹响了黑幕揭露运动高潮的号角。这三篇文章分别从政界、企业界和劳工界三大领域对美国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文章的作者也因此被视为黑幕揭露运动中的重要人物。麦克卢尔配发社论,呼吁人们维护法律,“政府官员和资本家都在以一种合谋的方式触犯法律,最终的代价就是我们的自由。”
《麦克卢尔》在运动进行得最火热的十年中,月发行量都在300万份以上,相对于当时只有7800万人口的美国,销量极为可观。
斯蒂芬斯、塔贝尔和辛克莱:“扒粪”英雄传
林肯·斯蒂芬斯,1866年出生,1901年担任《麦克卢尔》总编辑,而后转任记者,亲自前往第一线调查城市腐败的黑幕。
他连续在《麦克卢尔》发表的文章,揭露美国圣刘易斯、明尼阿波利斯、芝加哥等城市政府官员的腐败丑行,引起了强烈的社会轰动。他表示,“使每一座城市代表城市腐败中的某一类”,选择圣刘易斯是为了反映贿赂问题;明尼阿波利斯则揭露该城盛行的警察贪污;费城的整个市民都已堕落,以致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投票权。
斯蒂芬斯使用大量第一手数据,文掌也琅琅上口,紧凑而多具悬念,深受读者欢迎。大量读者追捧他的文章,在带动杂志热销的同时,也使市民对当时城市腐败的状况有了更多的认识,人们开始思考这些腐败的根源与危害。也正因此,人们将他视为黑幕揭露运动的“领头羊”,“揭开地狱盖子的美国新闻人”。
埃达·塔贝尔,1857年出生,因父亲从事石油开采业,她从小就熟悉行业中的各种事件,后来应邀加入《麦克卢尔》。
在《美孚石油公司史:1872年石油战》中,她揭露了美孚公司在石油垄断战争中的间谍乃至恐怖主义行为,包括控制竞争对手输出石油的铁路并提价、课以重税,妨碍乃至破坏对手的产品装船出货,胁迫对手的卖家取消订单等等。塔贝尔的文章数据翔实,充满感染力,她花了5年时间调查,只写了15期报道,最后汇编成《美孚石油公司史》,最终使得美国政府根据1880年的反托拉斯法起诉美孚石油公司及其下属的七十个相关企业,而后最高法院于19l1年5月判决起诉有效,美孚石油帝国解体。1922年的《纽约时报》将埃达·塔贝尔列为“美国在世的12个伟大女性”之一。
厄普顿·辛克莱,1878年出生,后来成为一名活跃的社会主义者。1906年,辛克莱完成了小说《丛林》,在《寻求真理》连载,把杂志的发行量提高到了17.5万份。该小说以立陶宛农民朱尔吉斯充满悲剧的人生为主线,以美国屠宰行业为基点,反映了20世纪初美国方方面面的风貌和社会问题。小说中反映出的食品行业及其糟糕的卫生状况激怒了民众。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读完小说后,促成了《纯净食品及药物管理法》的通过。辛克莱更多的是一名社会主义者。在1906年后的30年间,辛克莱继续创作了许多揭露资本主义黑暗面的长篇小说,如科罗拉多州煤矿工人罢工的《煤炭大王》(1917)等。
揭露黑幕运动的成就
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纷纷加人揭露黑幕运动,并写出许多影响深刻的文章,如《世界上最大的托拉斯》、《疯狂的金融界》,《人寿保险真相》等。随着黑幕揭露运动日益高涨,揭黑幕者瞄准的对象转移到了国家政体上。在1906年3月号的《世界主义者》上,戴维·格雷厄姆·菲利普斯在其《参议院的叛国罪》中指名道姓揭露了纳尔逊·奥尔德里奇等20多位参
议员政治腐败的罪恶,该篇文章手法极其辛辣,通篇尽是“叛国”、“无耻”、“强盗”等字眼,最后打破
了参议院的铜墙铁壁,一些参议员在下届选举或几年之后失去了席位。1912年一项宪法修正案成功通过,直接选举参议员的权力最终还给了人民。
黑幕揭露者的触角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指责详尽而直接,毫不留情,他们发现的问题形形色色,《人人》曾列举黑幕揭露者的成就:“保险业运行机制更为健全,银行正在增加新的防范措施,广告基本真实,食品和药物掺假受到抑制,公共交通运输公司更为关注人的生命安全。政治老板的风光不再,各州和各城市都在致力于廉政建设。弱势群体得到保护。”历史学家把黑幕揭露时代称为一个打扫蜘蛛网和破旧家具上尘土的清扫门庭的时期。
永不消亡的黑幕揭露运动
1906年后,这场运动的旗帜性刊物先后被保守的企业集团购买,事实上揭黑运动就此灭亡。但是到六七十年代,黑幕揭露报道的变种———调查性报道大行其道,其中最大的成就是《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报道。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设立了调查性新闻奖。  轰轰烈烈的黑幕揭露运动虽然无疾而终,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社会作用。它不仅促成了美国公民意识的觉醒,更把舆论监督的观念深入人心,最终造就了现代意义上的调查新闻界。
*****************************************************************************
北京于小星信息咨询部提供各类信息并提供以下签约服务:
受托对各类信息开展搜集、加工、整理,提供方案、策略、建议、规划或措施。参谋、磋商、评议、会诊或顾问投资行为的可行性;大型会议文档及档案整理;科技成果密级评价;
受托为外地客户在北京筹办大型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和相关推广工作。受托在北京代办各项合法事宜。
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14-7-001    邮政编码/PC:100026   电话/Tel:13801068992                电子信箱/E-mail:bjyuxxzxb@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