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设计原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7 16:50:59
苹果的设计原则   [环球企业家 ] 2006-10-13  
  比9月12日在美国的“show time”晚了近一个月,苹果在中国媒体面前也展示了第五代iPod、第二代iPod nano、iPod shuffle。由于并非革命性产品,只是升级产品,而且时间也滞后了一些,所以并没有引起大家惊呼。
但我感兴趣的是,这些产品的设计原则是什么?升级后,设计思路是否有变化?可惜这次苹果的工业设计主管Jonathan Ive没来,我只好问iPod的全球产品总监Stan Ng。此人中国人面孔,但不会说中文,看起来很年轻。他称整体的思路就是,“外观漂亮+不牺牲功能”,并以第二代iPod shuffle说明,其产品比第一代小了一倍多,但是关键的iPod Click Wheel转盘,还是和原来一样大,称这可以保证其功能不会有任何减弱。
至于“外观漂亮”,Stan Ng归功于Jonathan Ive的团队,简言之也是追求产品的“舒适和完美”(这个本网站翻译的《谁是Jonathan Ive?》已说明)
这和MOTO这两年在工业设计界引发的“薄”但是牺牲了很多功能的V3完全不一样。事实上新一代的iPod nano也很薄,但是其功能并没有丧失,反而有些增加。
为什么两家公司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究其原因,恐怕还是两种产品的定位完全不一样,虽然看起来都是消费电子,但是手机,毫无疑问是快速消费品,消费者淘汰速度快,而且目前通讯仍然是主要应用(音乐和拍照还只是辅助功能)。
但iPod,虽然中国的用户都将其看成是一个播放器,但是在苹果自己可不这么看,公司总部更希望这个产品是便携多功能中心,可以作为娱乐工具,听歌看电影听播客等等,也可以用于教育方面,比如将教授讲课内容做成视频、播客等,回去再复习;还可以当医院重要资料的储存等等。总之,苹果总部是不希望把iPod和MP3和MP4划等号。事实上,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实现这一点,但在北美地区,iPod的应用确实非常广泛。
因此这种情况下,苹果再怎么设计,都不可能忽视功能的重要性,甚至还不断的通过iTunes来升级硬件。手机就没有这个必要了,V3不需要太多功能,薄是很好看,只要能打电话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