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佛母的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4 00:52:34
分類:準提法門
2006/05/09 13:32
準提佛母的家
普光 整理
『結此契。心想阿迦尼瑟吒天宮中毘盧遮那如來十地菩薩圍繞集會中。請准提佛母聖者。乘七寶莊嚴車輅。車輅上有白蓮花座。』(說七俱胝佛母准提陀羅尼念誦法˙唐天竺三藏金剛智譯)
『由誦真言結印加持故。七寶車輅至色界頂。准提佛母并八大菩薩及諸聖眾眷屬圍遶。乘七寶車輅』(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不空奉 詔譯)
在《一切經音義卷第二十三》中解釋「阿迦尼瑟吒天宮」曰:
『阿迦尼吒天(具云阿迦尼瑟吒天此云色究竟天也廣釋如上第二十二卷中)。(T54n2128_p0457a07(00))』
認識三界

欲界六天
從大地水輪以下,到他化自在天,都叫做欲界,因為這裡的眾生還有情慾。自下至上,共有六天。
一、是四王天(四大天王,分統四大部洲,離地四萬二千由旬,宮殿齊於日月),
二、是忉利天(梵語忉利,我們叫做三十三。中間為帝釋所居,八方各有四大輔臣,合成三十三,故名三十三。不是自下至上的三十三。離地八萬四千由旬),
三、夜摩天(這天以上是仙家所不知道的,故道書上沒有這些名號),四兜率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每過一劫,都有火災壞之。這中間的壽命長短、宮殿城邑的情形、身衣輕重等都載佛書,不再詳述。
色界十八天
由欲界面上,有色界天在那裡。因為這上面的眾生只有色身,沒有男女的慾望。自下至上,共有十八天。
一是梵輔天,
二是梵眾天,
三是大梵天(這三天叫做初禪,每過一劫,也有火災毀壞),
四是少光天,
五是無量光,
六是光音天(這三天叫做二禪,每過七劫,就有水災毀壞),
七是少淨天,
八是無量淨天,
九是遍淨天(這三天叫做三禪,每過64劫,就有風災毀壞),
十是福生天,
十一是福愛天,
十二是廣果天,
十三是無想天(這四天至下面色究竟天共九天,叫做四禪,以上三災都達不到),
十四是無煩天,
十五是無熱天,
十六是善見天,
十七是善現天,
十八是色究竟天(這五天又叫做五不還天)。這十八天都修道行與禪定福樂,只不過他們中間禪定大小深淺不同罷了。
色究竟天上,有摩醯首羅(譯為「大自在」)天王,威權至尊,是婆婆世界(「婆婆」譯為「堪忍」,是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安於十惡,忍受三毒及各種煩惱不肯出離,簡稱忍土的主宰),統轄萬億他化天、萬億化樂天、萬億兜率(譯為上足、妙足、喜等,對五欲境,知止足)天、萬億夜摩(譯為時分,隨時受樂)天,萬億忉利(三十三)天、萬億四王天、萬億日天子、萬億月天子,欲界各天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能看見他的情形。
無色界四天
由色界再上,又有四天。
一是空無邊天,
二是識無邊天,
三是無所有天,
四是非想非非想天。
因為這裡的眾生色相都無,心識住於微妙禪定,所以叫做無色界。
這是三界的最高處。非想非非想天壽長八萬四千大劫,但還不了悟「妙覺明心」。因此天福一盡,又入輪迴。以佛眼來看,總稱為未出世的凡夫。
解釋色界天
色,變礙、示現之義。色界,意為色所屬之界。三界之一。又作色天、色行天。乃有淨妙之色質的器世界及其眾生之總稱,位於「欲界」上方,乃天人之住處。
此界之眾生雖離淫欲,不著穢惡之色法,然尚為清淨微細之色法所繫縛,故為別於其下之欲界及其上之無色界,而稱色界。此界之天眾無男女之別,其衣係自然而至,而以光明為食物及語言。此界又依所入定之淺深次第而分四地(即四禪天、四靜慮處)。
初禪諸天總稱為離生喜樂地,二禪諸天總稱為定生喜樂地,三禪諸天總稱為離喜妙樂地,四禪諸天總稱為捨念清淨地。 據俱舍論卷八載,初禪、二禪、三禪等三地各有三天,第四禪有八天,共十七天,即:
(一)初禪三天:
(1)梵眾天
(2)梵輔天
(3)大梵天
(二)二禪三天
(2)無量光天
(3)極光淨天
(三)三禪三天:
(1)少淨天
(2)無量淨天
(3)遍淨天
(四)四禪八天:
(1)無雲天
(2)福生天
(3)廣果天
(4)無煩天
(5)無熱天
(6)善現天
(7)善見天
(色究竟天
順正理論卷二十一釋其名義謂(大二九?四五六中):「廣善所生,故名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獲得中間定故、最初生故、最後歿故、威德等勝故,名為大。大梵所有、所化、所領,故名梵眾。於大梵前,行列侍衛,故名梵輔。
自地天內光明最小,故名少光。光明轉勝,量難測故,名無量光。
淨光遍照自地處故,名極光淨。意地受樂,說名為淨,於自地中此淨最劣,故名少淨。
此淨轉增,量難測故,名無量淨。此淨周普,故名遍淨。
意顯更無樂能過此以下空中天所居地,如雲密合,故說名雲。
此上諸天,更無雲地,在無雲首,故說無雲。
更有異生勝福方所可往生故,說名福生。
居在方所,異生果中,此最殊勝,故名廣果。
離欲諸聖,以聖道水,濯煩惱垢,故名為淨,淨身所止,故名淨居;
或住於此,窮生死邊,如還債盡,故名為淨,淨者所住,故名淨居;或此天中,無異生雜,純聖所止,故名淨居。
繁謂繁雜,或謂繁廣,無繁雜中,此最初故,繁廣天中,此最劣故,說名無繁,或名無求,不求趣入無色界故。
已善伏除雜脩靜慮上中品障,意樂調柔,離諸熱惱,故名無熱;或令下生煩惱名熱,此初離遠,得無熱名;或復熱者,熾盛為義,謂上品脩靜慮及果,此猶未證,故名無熱。
已得上品雜修靜慮,果德易彰,故名善現。雜修定障,餘品至微,見極清澈,故名善見。
更無有處於有色中能過於此,名色究竟;或此已到眾苦所依身最後邊,名色究竟;有言色者,是積集色,至彼後邊,名色究竟。
此十七處,諸器世間,并諸有情,總名色界。」
何謂五淨居天
五淨居天,又稱五不還天、五阿那含天或略稱為五淨居、淨居,為色界[1]第四禪諸天中的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等五天。淨居,為已證得三果(不還果)的阿那含聖者才能投生之地。換言之,在淨居天裡,不僅無凡夫,連初果、二果聖者也無,純粹為證得不還果者才能投生之處。又,投生至該地的阿那含,不會再回到較下層的界地,而會在該地證入般涅槃。
雖然只有阿那含才能投生淨居天,但並非所有的阿那含都一定投生該處,那些擁有較低層次禪那的阿那含,會投生到其他色界諸天。然而無論如何,所有阿那含必定會投生到色界天,因為他們已經斷除了繫縛有情投生欲界的欲欲(k?mar?ga)。[2]色界地,乃生前已修習而證得某種色禪,且至死之時都沒有因懈怠而退失該禪那者死後所投生之地。循此可知,會投生淨居天者,必是生前證得四禪且死時仍無退失該禪那的阿那含聖者。
至於阿那含會投生五淨居的何地,首先,有依其「五根」中何者為顯著而決定者,亦即:
「信根」較強者投生到「無煩天」(梵文av‥ha、巴利aviha);
「精進根」較強者投生「無熱天」(梵文Atapa、巴利atappa);
「念根」較強者投生「善現天」(梵文Sudar§a、巴利suddassa);
「定根」較強者投生「善見天」(梵文Sud‥§ana、巴利sudassi);
「慧根」較強者投生「色究竟天」(梵文akani·Eha、巴利akaniEEha)。[3]其次,若依《俱舍論》的說明,雜修五品者,可感得五淨居果,所謂:「由雜修五品,生有五淨居。」[4]論中所謂「五品」,即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雜修此五品,則可分別感得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五淨居果。
除此之外,五淨居天在密教裡另有所指,即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東方最北之五尊,或稱五淨居眾、五天子:
(一)自在天子,配於色究竟天;
(二)普華天子,配於善見天;
(三)光鬘天子,配於善現天;
(四)意生天子,又稱滿意天子,配於無熱天;
五)名稱遠聞天子,又稱遍音聲天子,配於無煩天
報身佛國色究竟天淨土Akanistha
音譯阿迦尼吒、阿迦尼師吒、阿迦膩吒、阿迦抳瑟搋。又作礙究竟天、質閡究竟天、一究竟天、一善天、無結愛天、無小天。
乃色界四禪天之最頂位。色界十八天之一,五淨居天之一。此天乃修最上品四禪者所生之處,其果報於有色界中為最勝。
關於此天眾生之壽量,大樓炭經卷四謂,壽長百劫,然亦有夭折者。長阿含經卷二十謂,壽長五千劫,或稍減。立世阿毘曇論卷七、俱舍論卷十一謂,壽量一萬六千大劫,身量一萬六千由旬。
「色究竟天」,天主摩醯首羅(Mahes-vara)豎生在額頭上的那只「頂門眼」。《在智度論》卷二描繪道:「摩醯首羅天,秦(漢)言大自在,八臂三目騎白牛。」
色究竟天上,有摩醯首羅(譯為「大自在」)天王,威權至尊,是婆婆世界(「婆婆」譯為「堪忍」,是我們這個世界,眾生安於十惡,忍受三毒及各種煩惱不肯出離,簡稱忍土的主宰),統轄萬億他化天、萬億化樂天、萬億兜率(譯為上足、妙足、喜等,對五欲境,知止足)天、萬億夜摩(譯為時分,隨時受樂)天,萬億忉利(三十三)天、萬億四王天、萬億日天子、萬億月天子,欲界各天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不能看見他的情形。
色究竟天是凡聖共處的世界,居民中一般天人和菩薩都有。
這裡住的菩薩,主要的任務是完成成佛過程中的報身修行。
佛的色身(有形有相的身體)分報身和化身兩種,報身常住色究竟天。化身分殊勝化身和一般化身。
報身是經過福慧雙修後得到的福報,是一切化身產生的源泉,只有登地見道以上菩薩才能看見。
密教相傳,佛陀示現為圓滿報身佛之身,於「色究竟天」傳授許多密法。
色究竟天有兩重,第一重是聲聞、菩薩所處的地方,我們凡夫到不了;另外一層只有佛菩薩才能去,那是最高的一層,所以二乘聖者跟菩薩所處的色究竟天,是化身佛的地方,最高的是報身佛去的地方,只有佛與登地的菩薩可以去。
彌勒佛所在的兜率天,密宗的報身佛所在的色究竟天,都不只是普通的天界。普通的天是天人所居。
釋迦世尊所現的身,我們現在看見的,是化身;釋迦牟尼的報身,居色究竟天,為諸十地菩薩恒常說法。色究竟頂天,是毗盧佛的願力形成淨土,為諸佛弟子說法處。
大日經─住心品在金剛法界宮說。金剛法界宮是在色究竟頂天的一處,諸如來及本師佛傳法之處。色究竟頂天是毗盧佛傳法之處,不是一般人所說的「色界天」。
「金剛持佛」,為釋迦牟尼佛在色究竟天轉密乘法輪時稱號,亦即為釋迦佛在演講密法時所現身相,故為密宗之秘密主。其形象為身呈青金色,右手持金剛杵,左手執金剛鈴,表示金剛部菩薩摧毀敵魔之堅毅智力。
他受用土的概念
這一剎土即第七識轉依平等性智大慈悲力,由昔所修利他無漏純淨佛土因緣成就,隨於十地菩薩所宜變為淨土,其土即以無漏色蘊四塵或五塵(同上)為體性,有十八圓滿,如《佛地經論》所說。本剎土即一般所說的華藏世界,份量的大小依窺基解為隨十地菩薩所宜,大小不定。《智度論》卷五十說:
(一)三千大千世界名一世界(化佛世界)一時起,一時滅;
(二)如是十方如恆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
(三)如是一佛世界數如恆河沙等世界,是一佛世界海;
(四)如是佛世界海數如十方恆河沙世界是佛世界種;
(五)如是世界種十方無量,是名一佛世界(報佛世界);於一切世界中取如是分是名一佛所度之分。
龍樹菩薩在這裡舉出了三千大千世界,佛世界,佛世界海,佛世界種,報佛世界,共五個次第。西藏譯《金剛手灌頂續》說一日月所照臨為一世界,百俱胝(十萬萬下同)世界為一三千大千世界,百俱胝三千大千世界為一華藏世界系,百俱胝華藏世界系為一中系(佛世界海),百俱胝中系為一大系(佛世界種),百俱胝大系為一圓滿華藏莊嚴世界相(見克主結《密宗道次第論》,法尊法師譯)。這一次第和龍樹菩薩所說相合,但數量更為明確。此一圓滿華藏莊嚴世界種即為他受用身佛毗盧遮那所應化的範圍,詳細的安立如《華嚴經》廣說。
後代密宗立五部如來的他受用佛土,中央為毗盧遮那佛土,另外東方有阿觸佛土,南方有寶生佛土,西方有阿彌陀佛土,北方有不空成就佛土。實際上,依《華嚴經》意,像華藏世界這樣的佛土,在十方也是無量無邊不可數計的。他受用身和他受用土也是一合相,因此他受用身量的大小也即以剎土的大小為範圍,隨地上菩薩的根機而所見不同。
這他受用身,在經論中也說住色究竟天。這色究竟天依《長阿含經》卷十八,《大智度論》卷七,《大毗婆娑》卷一百三十三和一百三十四,《俱捨論》卷十一,以及《華嚴疏抄》等所說,千四洲日月乃至千梵天為一小千世界,百萬(千千)日月乃至百方初禪天及千二禪天為中千世界,十億(百俱胝=千千千),日月乃至百萬二禪天及千三禪天為三千大千世界,第四靜慮其量無邊(經論各說數量不同,茲略取一義)。大毗婆娑說:「由此若依第四靜慮起有身見極難除斷,以執無邊地為我故。」
色究竟天為第四靜慮之極頂,依其為毗盧遮那住處之義,當即以圓滿華藏莊嚴世界種為範圍。這一天是色界的邊際,依義當為一報身佛所化有情所感色法的邊際,所以形量極大。
准提法流
唐密一般以准提菩薩接引初機。准提菩薩乃密宗胎藏界蓮花部遍知院中之一尊,原屬他受用身攝。
但《七俱胝佛母所說准提陀羅尼經》(不空譯) ,則是佛在逝多林給孤獨園所說,是屬應化身法範圍。所以准提法包括應化和他受用兩部分,由等流法身而入他受用身。
同時,《七俱胝獨部法》(善無畏譯),則以准提法是七俱胝佛母所加持,統攝二十五部神咒(佛部、金剛部、蓮花部、寶部、羯磨部,此五部各部互攝,共成二十五部),所以有大威力,因此,一般凡夫皆能相應。
此法緣起,則是佛為憫念未來薄福眾生而說。經云:[薄福無善根眾生,但能誦此陀羅尼,皆得菩提芽生,決定菩提成就] 。
《七俱胝獨部法》云:[此咒及印,能成就一切白法功德,不揀擇在家出家;若在家人飲酒、食肉、有妻子,不揀擇穢凈;但依本法,無不成就]。對世間法合理願望,法驗無不顯著。而按本尊圖像,隨機所感,有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八、三十二、八十四臂各尊之別。八十四臂尊攝八萬四仟法門和無量偈誦。今通用之十八臂尊,主要攝十八不共法,使當機由肉身證等流法身,再進而證他受用法身。
准提菩薩由他受用身出到等流法身,為了普攝群機所以手眼很多,對不同當機示以不同法門,從而引入相應本尊而證即身成菩薩位,對未破俱生我執的當機,則以施無畏印破除六塵見。對未破俱生法執的當機,以把劍手與教令輪身相應,以火大力盡焚賴耶中因緣所生法。
對己見佛性的當機,則以賢瓶印與正法輪身相應,以水大力普潤諸法種以速開蓮花眼。對求生西方凈土的根基,則以蓮花手與觀世音菩薩相應,導入甘露法門。
其第二右手施無畏印還在一切旁機行者,無論其根基如何,祗要信心堅定,依法而行,精進不懈,皆可直破三關(分別二執、俱生我執、俱生法執),破法我二見與般若波羅密多相應。對只求世間福利之人,以本尊印明加持,堅持不懈,亦可得世間法種種成就。
准提佛母的眷屬
二龍二天子八菩薩
經軌云:「蓮花下畫水池。池中難陀龍王塢波難陀龍王。拓蓮花座。左邊畫持誦者。手執香爐瞻仰聖者。准提佛母矜愍持誦人。眼下顧視。上畫二淨居天子。一名俱素陀天子。手持花鬘向下。承空而來供養聖者。」
(一)二龍
難陀龍王(Nanda):
難陀,梵名 Nanda。又作難途龍王、難頭龍王。意譯為喜龍王、歡喜龍王。八大龍王之一。與優波難陀(跋難陀)龍王為兄弟,故一般將二龍王連稱為難陀跋難陀龍王、難途跋難陀龍王。難陀善能順應人心,以調御風雨,深得世人歡喜,故有喜龍王等名稱。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及大寶積經卷十四載,此龍王有七龍頭,性頗兇惡,後為佛陀弟子目犍連降伏。又過去現在因果經卷一、法華經卷一序品等皆載,難陀龍王為護法龍神之上首。 於密教中,此龍王住於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南、西、北三門內之右側,與各門內左側之跋難陀相對。據大日經疏卷五載,此二龍王頭上皆有七龍頭,右手持劍,左手執索,住於雲上。〔八十華嚴經卷六十四、北本涅槃經卷一壽命品、大日經具緣品、祕密漫荼羅品、法華經玄贊卷二、大日經疏卷十、卷十六、出三藏記集卷二竺法護譯經條〕(參閱「優波難陀龍王」6405)p6723
塢波難陀龍王(Upananda):
八大龍王之一。難陀龍王之弟。於密教中,位於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之西門及南門。身呈肉色,頭有七蛇,右手執劍,左手開展。p4177
佛出生時,世間出現了許多不可思議的瑞相,天地中發生了六種歡喜震動,放出大片光明,難陀龍王與優波難陀龍王兄弟於虛空中吐清淨水,左雨溫水,右雨冷泉,一溫一涼的為這位新生太子沐浴,太子出生後,向四方各走七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
難陀、鄔波難陀二龍王:
敘述此二龍王有大威德,飲食與諸天同妙味,且金翅鳥王不能加害。此二龍王常於每日三時吐出毒氣,致使人民鳥獸不得安住,諸修行比丘容顏憔悴,後佛派大目犍連降服此二龍王,二龍王皈依佛後,常化做長者形來諸佛所,聽聞經法。後二龍王於佛所遇勝光王,因敬法故未禮敬勝光王,勝光王怒而欲殺之,二龍眷屬知而心生瞋恚,猝起雲電下刀杖劍輪欲殺害勝光王及其人民,由目連大慈威力,使刀杖劍輪悉化做七寶;勝光王由佛告知方自知己過,禮謝目連,並向二龍王懺悔罪過。諸弟子遂問佛此二龍王前世所造行業。佛先告誡弟子:
「假令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並敘說二龍之本生善惡行業,是「譬喻本生」的形式,亦是「業報譬喻」的性質。
(二)二天子
淨居天子
梵文Suddha,白色色身,一首二臂,頭戴天冠,身駕祥雲,手中寶瓶盈滿寂靜、法喜之甘露,用以灌沐供養婆伽梵本尊。
「淨居天子」,又稱「淨居處天子」、「不還天子」、「阿那含天子」,是三果阿羅漢所居住天界的統領者。此天界沒有災患離難,所有的聖者,均安住於寂靜、法喜的境界中。
依照大日經疏第五卷,淨居天子共有五位,依次為:自在天子,普華天子,光蔓天子,意生天子,名稱遠聞天子。
五淨居天
五淨居天,又稱五不還天、五阿那含天或略稱為五淨居、淨居,為色界[1]第四禪諸天中的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等五天。淨居,梵文 §uddh?v?sa、巴利文suddh?v?sa,為已證得三果(不還果)的阿那含聖者才能投生之地。換言之,在淨居天裡,不僅無凡夫,連初果、二果聖者也無,純粹為證得不還果者才能投生之處。又,投生至該地的阿那含,不會再回到較下層的界地,而會在該地證入般涅槃。
雖然只有阿那含才能投生淨居天,但並非所有的阿那含都一定投生該處,那些擁有較低層次禪那的阿那含,會投生到其他色界諸天。然而無論如何,所有阿那含必定會投生到色界天,因為他們已經斷除了繫縛有情投生欲界的欲欲(k?mar?ga)。[2]色界地,乃生前已修習而證得某種色禪,且至死之時都沒有因懈怠而退失該禪那者死後所投生之地。循此可知,會投生淨居天者,必是生前證得四禪且死時仍無退失該禪那的阿那含聖者。
至於阿那含會投生五淨居的何地,首先,有依其「五根」中何者為顯著而決定者,亦即:「信根」較強者投生到「無煩天」(梵文av‥ha、巴利aviha);「精進根」較強者投生「無熱天」(梵文Atapa、巴利atappa);「念根」較強者投生「善現天」(梵文Sudar§a、巴利suddassa);「定根」較強者投生「善見天」(梵文Sud‥§ana、巴利sudassi);「慧根」較強者投生「色究竟天」(梵文akani·Eha、巴利akaniEEha)。[3]其次,若依《俱舍論》的說明,雜修五品者,可感得五淨居果,所謂:「由雜修五品,生有五淨居。」[4]論中所謂「五品」,即下品、中品、上品、上勝品、上極品。雜修此五品,則可分別感得無煩、無熱、善現、善見、色究竟五淨居果。
除此之外,五淨居天在密教裡另有所指,即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東方最北之五尊,或稱五淨居眾、五天子:(一)自在天子,配於色究竟天;(二)普華天子,配於善見天;(三)光鬘天子,配於善現天;(四)意生天子,又稱滿意天子,配於無熱天;(五)名稱遠聞天子,又稱遍音聲天子,配於無煩天
(三)八大菩薩
「准提佛母并八大菩薩及諸聖眾眷屬圍遶」(七俱胝准提陀羅尼念誦儀軌)
八大菩薩
各經有六種不同的傳說。
(一)《般舟三昧經》所說:
"飆陀和菩薩(賢護)、羅憐那竭菩薩(寶生)、僑日兜菩薩(星藏)、那羅達菩薩(仁授)、須深菩薩、摩訶須薩和菩薩(大善商王)、因坻達菩薩和倫調菩薩(水夭)。"《八吉祥神咒經》中說此八人求道已來無央數劫,於今未取佛,願使十方天下人民皆得佛道。若有急疾,呼此八人名字即得解脫。欲壽終時,此八人便飛往迎之。
(二)《藥師經》所說:
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經中說有人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未堅定的,臨命終時八大菩薩指示西方道路。
(三)《七佛八菩薩經》所說:
文殊師利菩薩、虛空藏菩薩、觀世音菩薩、救脫菩薩、颼陀和菩薩(賢護)、大勢至菩薩、得大勢菩薩、堅勇菩薩。此八菩薩各說大陀羅尼,脫眾生現在諸苦及三途苦。
(四)《舍利弗陀羅尼經》所說:
光明菩薩、慧光明菩薩、日光明菩薩、教化菩籮、令一切意滿菩薩、大自在菩薩、宿王菩薩、行意菩薩。此八菩薩住在欲天,護念受持趣入一切諸法陀羅尼者。
(五)《般若理趣經》所說:
金剛手菩薩、觀自在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才發意轉法輪菩薩、虛空庫菩薩、摧一切魔菩薩。此八大菩薩攝菩提心、大悲心、方便三種,包括佛教一切真言門及一切顯教大乘。
(六)《八大菩薩曼荼羅經》所說:
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普賢菩薩、金剛手菩薩、妙吉祥菩薩、除蓋障菩薩、地藏菩薩。通常所造八大菩薩像多依此經。准提會釋亦採此說。
http://www.ucchusma.net/samanta/cundi/ex/3/ex3_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