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 一个模范的佛教青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8:02:55
一个模范的佛教青年——
两千多年前,孟加拉湾西岸的福城已经是印度著名的通商口岸了,船舶云集,商业繁荣。城中的首富福德长者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商人,经营着很多的进出口商品;善财,就是长者晚年唯一的爱子。
善财生长得壮健、活泼、聪明,而且性情真诚、强毅,有大志。长者喜爱得像活宝贝似的,让他受着很好的教育。善财生性好学,不但老师教的功课做得很好,而且很勤奋的,时常到外面去听些学者、哲人的讲演。
在他十六岁的那年,文殊菩萨带领了一群大乘学者到福城来传教,在城东大塔寺讲经。善财虽然年轻,但是天生有着一股爱好真理的热诚,天天都去听讲,而且深深地受感动了!世间是痛苦与无常的,一天到晚为自己的物欲享受去劳碌奔波,有什么意义呢?不过,独善其身的自我解脱(像声闻人那样)也不是办法;只有佛陀的精神,是值得仰慕与效法的。于是,他立定要成佛的大志,决心去学习菩萨的行为:牺牲自己的一切,去追求最高的真理,去救济众生的痛苦。听过经,善财就照着大乘的教义,确立起自己正大的人生观。
一天,文殊菩萨讲经圆满,刚动身回去。善财依恋不舍地送行过后,自己一个人悄悄在大塔寺外漫步,仔细思量着:既已发菩提心,要实行舍己利人的菩萨道,但菩萨道不是心想口说而已,到底应该怎样去实行呢?同时对那家庭、父母和财富,却又舍不得。善财在家庭和学佛的歧道上彷徨着。忽然,大塔寺的一声晓钟警觉了他,问题想通了,于是决定抛弃家庭和财富,跟随文殊菩萨,学习菩萨道去!
在一个树林里,善财赶上了文殊的行列,说明来意。文殊对于善财来参加这佛教青年的队伍,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于善财的勇敢坚决,放弃家庭与财富,尤加赞许,并且告诉他:“菩萨道不是空口的理论,需要一面学习,一面实行;尤其需要良师益友的指导,从良师益友的言谈行动、待人接物、一切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菩萨道的真精神。因为菩萨是广大而多面性的,所以学习菩萨道的人,必须用热烈的情绪,不断地去访师问道!”
文殊介绍了南方的一位德云比丘,叫善财去跟他学习。善财跟德云学满了一个阶段后,德云又介绍南方的另一个老师,叫善财去学习。这样,十六岁的一个青年,不辞而别地离开了家,不断地向南方走,历尽了风霜雨露,走遍了干山万水,只是为了追求真理,为了学习菩萨道的每一方面,忘记了辛苦,忘记了疲倦,勇往直前,继续不断地去访问良师。
善财访问的良师中,有宗教师,有大学者,有国王,有法官,有军人,有教育家,有医生,有艺术家,有工程师,有商人,有妇女,有儿童,除了少数的几个,大部分都是在家的佛教徒;他们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深入社会的每一角落,参与人类的正常生活,而秉遵着佛陀的精神,从不同的立场与角度,去做拯救人类、利益人群的工作。他们都是从利人的事业中来锻炼自己的德性,来提高自己的人格。善财一个个地跟他们去学习、实践,认真地体察,得到了完全的领会;才又前进,向另一个去学习。这样,一共访问了110位老师。
善财经过长期的跋涉、访问与学习,对于大乘佛教的真谛,这时已经有了深刻而广泛的了解,最后回到普门城,面见释迦世尊,彻底地明白了佛的心怀,成为与文殊、普贤一样的大菩萨,获得了成佛的保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