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宋正海先生当面请教后的思考/奥卡姆剃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12:24:50
2006年12月28日,受凤凰卫视邀请,我作为一名观众参加了关于“伪科学”问题的电视辩论节目,在结束返回的途中,我有幸与陶世龙、程光胜、宋正海等几位老教授、老专家们同行。几位老教授们言意犹未尽,还在讨论“伪科学”问题,宋正海和另外
我不认识的两位老专家围住陶先生,不断地谈些非线性、复杂科学等概念,看来是想劝说陶先生放弃反对伪科学的态度,陶先生微笑着倾听,看来并不同意他们的说法,
陶先生的回应是“你们不要谈概念,拿出个具体的事情来说”。
我借机向宋先生当面请教了几个问题,首先是北大疑似教授丁小平先生的观点,我表示丁先生的观点非常荒谬,我还没有展开,宋先生马上就表示那只是丁先生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他本人的观点,这个问题也就结束了。由于时间短,我的其它疑问和看法并没有与宋先生沟通清楚,现向宋先生及支持者们继续请教,希望能把问题搞明白。
1、谩骂和人身攻击问题
宋先生反对文革式的语言暴力,我对此非常同意。我非常反对不讲道理、乱打棍子的文革做法,我认为学术争论要摆事实讲道理、要就事论事,不能乱扣帽子和搞人身攻击。
何院士、方舟子等人认为某个理论是伪科学的说法,针对的是事而不是人,而且他们的理由也表述的非常清楚,如果有不同意见,尽可以正面反驳。但现实是什么呢?我看到的现实是反对何院士和方舟子的一些人,不是正面回应学术问题,而是大搞人身攻击这一套,例如称方舟子是旨在搞乱中国的美国特务。由于我在论坛上经常批判伪科学,我本人也多次被人称为美国特务、拿反华组织津贴的汉奸。刚刚故去的邹承鲁院士,由于反对伪科学也同样遭到了无端的谩骂和人身攻击。还有不少人谩骂何院士,奚落何院士除了物理不懂什么都懂,在节目录制现场,还有一名观众在大声说这句话,相信宋先生也听见了,我真替说这句话的人感到羞愧,据我所知,何院士作为第一作者的科学论文被收录到SCI中的有二十多篇,这在同时代的科学院院士中是不错的成绩,而谩骂何院士的人,根本不懂得如何查询科学论文,在百度上搜不到何院士的科学论文,只搜到些何院士反伪打假的报导,就自以为是的开始胡勒了。
客观来说,宋先生旗下的人良莠不齐,在辩论现场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有一些人跟宋先生一样,是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但更多的恐怕是思维混乱者、科学妄想者、人身攻击爱好者,宋正海先生本人应该是很清楚这些的,作为一名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我认为宋先生应该大力宣扬“就事论事、以理服人、坚决反对谩骂和人身攻击”的态度,把交流限制在学术讨论范围内,不能只问立场不问是非,不要让它演变成一场群众运动,虽然这样会使宋先生失去很多鼓噪者的拥护,但会得到更多理性思考者的认同,从大的方面讲,这也是和谐社会的要求。
2、科学是终极真理吗?
在辩论的反方中,丁小平先生和范良藻先生的主要观点是科学并不是终极真理,尤其是丁先生,还拿“微积分体系是绝对正确的吗”这样幼稚的问题质问赵南元教授。我认为,真理是一个具有宗教色彩的词汇,用于描述科学并不合适,科学只不过是一种遵循“客观、逻辑、实证、可重复检验、具有可证伪性”等方法和规则的一种知识体系,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即人类不是先知先觉的上帝),从历史来看,科学并不保证是绝对正确的,但从统计角度来看,科学是人类最可靠的知识,否定这种知识就是一种“反智”行为。
例如,亲子鉴定从来不给出100%的结论,当结果显示你与孩子的亲子概率为99.99%时,如果你因为这0.01%的可能性不能被排除,而拒绝认养这个孩子,这就是一种偏执愚蠢的行为。如果把不能完全排除“滴血认亲”在10000年后被认定为科学的可能性作为证据,而在当前反对“滴血认亲是伪科学”的说法,那就更加糊涂了。
总之,丁先生的科学观是上帝式的科学观,他观点的实质就是利用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去反对人类的客观理性。李瑞环先生曾说过“哲学是聪明学,能使人耳聪目明”,但我认为这是有条件的,这句话对于李主席这样的明白人是适用的,而有的人却是哲学越学越糊涂,这也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
3、我们凭什么称某些理论是伪科学?
在辩论现场,反方观众曾气势汹汹地质问正方观众,何祚庥凭什么称×××是伪科学?这是一个好问题,可惜在现场没有机会回答,在此我谈谈对认定科学理论的规则的看法。
科学需要被证实,当你拿出一个学说并声称是科学时,科学界会先把你当作一个骗子,百般刁难你,会严格地检验你试验的数据量是否大?样本是否随机?结论是否可重复?逻辑是否严谨?你要使出百般解术,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同时要把试验报告、推导、证明等认认真真地做好,因为一旦有一点瑕疵,就有可能被全盘否定。
当你的学说征服了科学界后,恭喜你,你的学说成为科学了!而且这种学说会成为免检产品,放开使用而不须质疑。如果有一天有人挑战这个学说,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第一步要证明以前的学说是错误的,这时科学界变脸了,他们会百般为旧学说撑腰,你要明确无误的证明旧学说是错的,同时揭露那些根据旧学说原理而派生的成功应用。这好象对挑战者太苛刻了,对,谁让你说自己是世界上对这个问题最明白的人!这还不算完,证明了旧学说是错误的,不等于你的新学说是对的,你还要再进行苛刻的证明,直到征服科学界,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推翻了错误学说的新科学。
例如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早在1982年就认为胃溃疡是一种病菌导致的,但遭到了几乎全世界生物和医学界的多年反对,因为要做试验,马歇尔甚至还喝了病菌使自己得了胃溃疡,在这没有被承认的20多年中,他没有大呼小叫,叫嚣什么“科霸打击新发现”,而是默默无闻地做了大量的试验,写了大量的论文,直到被承认。他们获得了诺奖后说,“虽然被质疑和反对了20多年是令人不快的,但这就是规则。”
科学需要被证实,仅仅不能被证伪是不够的,即理论创新者不能因为自己的理论没人反对就自称是科学,没人反对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因为理论非常荒谬可笑而没人愿意理会。
由此可以看出,何院士不必懂数学,只要他懂得验证科学理论的规则,一样可以认定不遵循科学规则的蒋春暄理论是伪科学。
4、《全息生物学》是伪科学吗?
丁小平先生刚开始辩论就亮出了《全息生物学》,引起了正方观众的小声哄笑,特别是我旁边的一位人民网女编辑,跟我交流时说“别跟他扯哲学,就拿全息生物学来说事”。
我是搞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我认为这个《全息生物学》在信息的存储、传递等重大问题上与经典的信息科学理论尖锐矛盾,站在信息科学的角度而言,《全息生物学》荒谬的可笑,我曾在网上写过三篇文章批评它,还指出根据这个理论制造出来的“全息生物诊疗仪”是彻头彻尾的骗局。曾有好事者把这个仪器的发明者找了出来跟我对峙,我声明要公开跟他辩论,结果他不敢应战。我在自动检测技术方面有点心得,主研的检测仪曾多次获得较高层次的科技进步奖,对此还是有信心的。
如果有人称《全息生物学》与信息科学不矛盾,或者信息科学理论错了,我非常愿意与他公开交流。我给研究生上课的教材中,共有1205个公式,我非常想证伪几个而不可得,如果有人能够帮我,即使我丢点面子也是非常值得的。
现在已经有人根据这个伪科学制造了医疗仪器,如果投发到市场,欺骗老百姓钱财是小事,耽误了老百姓病情就罪莫大焉了。《全息生物学》的作者张颖清教授,就没能用自己发明的仪器治好病,不幸英年早逝,这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
后记:
在地铁上向宋先生请教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我对宋先生的印象很好,宋先生谈话温文尔雅,尽管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他也没有不快,而是耐心地跟我交流,颇有长者之风。宋先生还指出,他理解我的想法,他本人也是从我现在这种思想走过来的,对宋先生的这个说法,我是相信的。我还相信,即使穷尽一生,我的学术水平也可能难及宋先生之项背。甚至,随着我的知识水平和阅历的增长,我会慢慢同意宋先生的观点,这个可能性我也不排除。
但是在现在,我不能因为这个莫须有的可能性而放弃我几十年的科学素养,我还知道,有相当多的青年学子与我持相同或类似的观点,宋先生及其支持者如果不能有理有据的驳倒我的这些观点(这些观点只是我的一小部分观点)使我信服,就不能争取到更多理性的、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中青年学子,而那些躲在宋先生背后的思维混乱者、科学妄想者、人身攻击爱好者们,他们只会降低宋先生的声誉,他们的鼓噪式支持,只会给宋先生帮倒忙。宋先生,您不会真的相信蒋春暄只用十行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吧。
另:
我曾给宋先生留过联系方式,请宋先生不要给别人,我知道我的一些反对者跟宋先生有联系,我只想交流思想而不想跟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接触,有个跟宋先生邮件联系过的人在论坛中暗示,在辩论会中小青年打架是何祚庥背地指使的,还引起了一帮思维混乱者对何院士的谩骂和攻击。我信得过您,但非常信不过他们,而且还非常看不起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