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之十新--邹红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2 05:23:20
“新基础教育”之十新
之一,学校教育价值观的更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实现幸福人生奠定基础。最初是三个价值观社会性、生命性、未来性,后来聚集到生命性上,生命的发展是实现未来价值、社会价值的基础。在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教育应该成为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场所。体现对人的生命关怀的事业。它与“生命教育”有不同。基础的理解不能理解为升学参加社会的生活奠定基础,现在对基础的理解,第一是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第二,奠定幸福人生的基础,然后转化内目标的重建。
之二,学生观中“具体个人”概念的提出。把学校看学生的立场,把每个孩子当中生命个体来看待,学生是独特的,呈现出文化环境中的成长中的个体。避免简单化地看孩子,不去研究班级学生的特点,他们是怎样学习的,他们缺什么,老师们眼中的儿童,是抽象的儿童,对研究人没有兴趣,感兴趣的是读教参,看课只是看老师的教学设计,不研究自己的对象是什么状态,怎么在教学中发展。
之三,目标观的重建。突出两个词,一个是健康,身体、精神和心理健康,以及思想品德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一个是主动发展的人。以人的主动的方式去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教育的以人为本,对成长中的人对一生的发展有影响的是主动发展,能够把握有用的东西,对付不确定性的东西的人,能够把握自己的命运的人,而不被机器左右。
之四,课堂教学价值观的三层次论。课堂教学的价值观怎样一层一层落实,最终实践到教学的设计,如果没有第一层的指导就会成为操作主义者。
之五,任务观的新定位。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占有。
之六,教学过程以“互动生成”为分析“单位”的提出。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的活动过程。教师主导普遍发现是教师的发展路线是教师铺设好,特别是程序教学的影响,教师一条线导在哪里,课堂上的问题非常碎,于老师说叫碎撕万段,齐唱情节、老师操练情结,什么叫主动,让学生围着老师转。我有一个比喻,老师就像导游,路线是确定的,解说词是确定的,只是让学生猜猜看,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就象上课有学生自己思考,就非要拉过来,学生的主体是教师导作的主体,没有真正的相互碰撞,很难产生出有价值的资源。
课堂六大资源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生成性资源、原始性资源、方案性资源、研究性资源。学生的状态是教师最重要的资源。基础性资源与原始性资源的差异,一是整体的个性在内的状态,四是学生进入上课前有关的内容的、期望达到的目标的状态。
之七,教学过程生成逻辑。开放性导入,资源生成。捕捉、重组资源,新教学点生成。围绕新教学点开展活动,过程生成。形成新的认识和体验,产生新的问题,目标达成。在新基础教育的评价表中体现。不能转化为教条的东西。
之八,班级建设新的视角和重点的明确。班级是学生成长之家。是最有价值的因素。班级建设有肋于学生的成长,把学生的发展状态和成长需要成为出发点。
之九,教师发展观的更新。内涵人文关怀,起点教师角色观重建。目标养成自我更新型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是以全部的人格影响学生。
之十学校管理改革中的评价改革。评价不改教育无法改我的观点是评价不改教育仍要改,评价是变革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评价方式。变革者形成评价的标准,真正促进变革。在不同的阶段形成评价内容。评价是一个系统,体系是多元的,促进在现实中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