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3—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0:13:20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
2009-1-7 13:22:00     简要内容:更多精彩文章详见本期目录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而尼克松在中国境内的访问——由北京到杭州、杭州到上海,则由周恩来陪同,乘坐中方提供的伊尔18飞机。
 
特殊使命
对唐龙彬而言,仅仅不久前,才刚刚得知自己要去执行这样一次特殊任务,而这个任务来得非常突然。
“(1971年)6月底的一天晚上22点钟左右,韩叙(礼宾司代理司长)一个电话打到我家里,让我马上赶到外交部。见面后他告诉我:‘我刚从姬鹏飞外交部长办公室出来,现在正式通知你,明天去国宾馆,接受新任务——要接待一个最高级的美国官员的秘密访问。’韩叙特别强调,这个事情绝对保密,礼宾司全体人员只有他和我知道,即使对家里人也不要透露半点消息。参加外交工作也十几年了,这是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以往每次出差,唐龙彬总会给爱人留个电话或地址,而这一次,他只告诉爱人要去执行一个重要任务,万一有事,就去找韩叙,只有韩叙知道他的去处。
第二天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唐龙彬终于知道了自己要执行的特殊任务是什么。“章文晋给我详细看了中美之间这一期间秘密来往的一些文件,还有从秘密途径搞到的基辛格的一些新闻片,我才知道我要接待的是来自美帝国主义的第二把手、尼克松的智囊人物基辛格。”对于要与美国人打交道的原因,唐龙彬还记得当时听到的很形象的一个比喻:不能用两个拳头打(美苏)两个帝国主义,应该学会利用它们的矛盾。之前唐龙彬接待的美国人大都是一些旅游者或左派人士,“真正的帝国主义分子”还没有真正面对过,“所以先是感觉紧张,之后又不知道该怎么接待他们”。
虽然以往也执行过很多次比较特殊的外事任务,但这一次还是前所未有的特殊。唐龙彬对我回忆:“每次领导布置工作,不能用笔写,只能凭脑子记,怕丢失了泄密。那时候我才三十几岁,脑子还顶用吧,都靠强记。”唐龙彬说,这应该感谢在礼宾司十几年的锻炼,“那时候交通、通信都有限的,我们脑子里首长秘书的电话记了一大堆,随时拿起电话,给首长秘书打电话,都不用拿本子”。
几天后,周恩来总理出现在钓鱼台,对即将被派往巴基斯坦的4位小组成员进行了类似于动员的讲话。周恩来对大家说,这次是人家希望来跟我们改善关系,我们要欢迎,关于对待美国人的态度,他用了4个词——落落大方、不卑不亢、以礼相待、不强加于人。周恩来再一次向小组成员强调了保密的重要性。
唐龙彬说,基辛格的住处是周恩来亲自挑选的,“总理带着我及章文晋的夫人张颖——她是搞内务工作的,一起选了五号楼。因为钓鱼台朝北,五号楼比较偏僻,我们把北门封锁了,只提供给工作人员用。四号楼留给周总理临时开会、听取汇报用,六号楼让它空着,那里出口处有个小桥,我们安排两个便衣警卫,防止外面的人进来”。
“总理指示一切要按照有利于中美高级会晤的友好气氛来考虑,不该摆的不要摆,该撤的要撤,该提高气氛的要提高气氛。”而此时的北京,大街小巷都遍布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走狗”的标语,钓鱼台也不能幸免。“我们看了一下五号楼的房子,里面到处都是红卫兵高举刀枪和帝国主义斗争的宣传画。周总理当时并没有直接挑明该怎么做,但想到他‘不强加于人’的指示,大家心领神会地把那些宣传画拿掉,挂上了齐白石、徐悲鸿的画,或者摆放些瓷器。知道美国人喜欢喝酒,在会客室还特地摆了一个酒台,“美国酒XO啊都有,茅台酒更不用说”。
令现在的我们难以理解的是,当时想在钓鱼台里摆放点鲜花“制造友好气氛”,都成了一件难事。“那时候的钓鱼台真是很惨,原来院子里的园林很漂亮,但‘文革’后把那些花草都拔了,成了一片荒地。后来住了部队,全种上粮食了。”唐龙彬回忆,他们当时还联系到一些公园想买些花回来,但偌大的北京竟连几盆好花都找不到,“最后是通过几层关系,找到中山公园一个老园工,他退休后住在北京近郊区一个四合院里,自己养了一些好花。这样总算弄了几十盆花放在五号楼前面”。
秘密之旅
7月8日上午,天刚蒙蒙亮,按原定计划,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与唐龙彬便从钓鱼台出发赶往南苑机场,“没有任何人送我们,我们带着简单的行李,就上飞机了”。
从北京到伊斯兰堡,要飞4个半小时,“我想休息一下,养足精神,一到巴基斯坦就要战斗了啊,但是怎么也睡不着”。想起总理之前的交代,唐龙彬反复琢磨在言行举止上怎么才能“不卑不亢”。他又想起周总理的另一番话:“与其说我们有求于他,不如说他们有求于我们,是他们先提出了访问。”于是感觉“总理的话也给我们壮了胆”。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彤到机场将工作小组接到宾馆。那时候,巴基斯坦刚刚将首都迁至伊斯兰堡,“我们坐的车都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的,所以我都没机会看他们的新首都是什么样子”。大家一头扎进使馆,闭门不出,甚至连到院内散步都取消了。唐龙彬说,中国使馆的院子比较大,附近又有高楼,就怕有人偷拍泄密。
当天晚上,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在他的总统私人住宅,为中方人员举行了一个小型宴会。席间叶海亚·汗显得非常兴奋,觉得自己能为中美两个大国充当信使,非常荣幸。
也是出于保密考虑,巴基斯坦方面参加晚宴的人极少,除了叶海亚外,还有第一副总长和一个年轻的海军上尉军官,“一会叶海亚找他咬个耳朵,一会他进来给叶海亚咬个耳朵,他的身份有点像我们总理的贴身秘书”。有趣的是,17年后,唐龙彬说他被任命为中国驻瑞典特命全权大使,递交国书出来时,突然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他一眼认出了正是晚宴当天的那位年轻军官,他被任命为巴基斯坦驻瑞典大使,“因为基辛格来访的事非常神秘,所以每个场景都印象特别深,我一下子就认出了他,他也认出了我”。
中美双方为这次秘密之旅所做的精心准备和策划,一直是后来各种史料颇多着墨之处。公允地讲,如果没有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的大力协助,举世震惊的秘访可能不会进展得这么顺利。“当时美国想找一个可靠的渠道与中国传递信息,他们觉得跟中国友好的巴基斯坦是合适的‘人选’。”冀朝铸在接受采访时对我回忆,当时他参与翻译的很多机密文件都是通过巴基斯坦方面传到美国去的。在基辛格来访前不久,叶海亚还专门来华谈及此事,他和唐闻生在这些绝密场合担任翻译。
“出于保密考虑,我们的出国护照、签证、黄皮书、海关过夜等手续全部都不能办,于是叶海亚·汗提出他有好几架专机,可以把其中一架进行改装——不是内部改装,而是外表重新涂漆,涂成巴基斯坦国家航空公司。”为了摆放那张会谈的长桌,飞机里面还拆了几排座椅。此外,在基辛格到达的一个星期前,中国民航方面派徐柏龄带两个助手,先乘飞机到巴基斯坦,作为领航员,将巴方飞机带到北京试航了一次。巴基斯坦方面也要求他们的飞行员,只负责飞行任务,不要到后舱了解搭飞机的是什么人。所以整个飞行下来,唐龙彬一个巴方机组人员都没碰到过。
当时上演了一幕日后被载入外交史的精彩政治剧。按事先写好的“剧本”,基辛格在招待晚宴上突然表现出肚疼难忍的样子——巴基斯坦当时正流行痢疾,叶海亚马上高声宣布,因为伊斯兰堡太热,基辛格应该到靠近群山的总统别墅休养。基辛格作迟疑状,叶海亚则言辞恳切地坚持。一位毫不知情的美国特工就立即前去驻地了解情况,半夜零点左右,这位特工打电话回来,告知勘察的结果是不宜居住。基辛格只好让巴方人员把这位忠于职守的特工扣留在那儿,直到基辛格从北京回来,这位倒霉的特工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7月9日早上8点,一列国宾车队经过巴基斯坦首都的几个主要街道,朝北部山区开去,车队主车上挂着巴美两国国旗,关注基辛格病情的记者都以为他真的去休养了,殊不知此时的基辛格已离北京的上空越来越近。
“保密”,是美国人单方面的要求,现在看,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50年代的麦卡锡主义盛行期间,当时美国国务院内任何主张跟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系的人都要被清算,因为这段历史,所以很多国务院的官员比较保守,不愿意冒险。这也是以尼克松和基辛格为代表的白宫力量决定绕开国务院秘密同中国联系的原因。”若干年后,尼克松的首席翻译、克林顿时期的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Chas W. Freeman)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对我分析。虽然整个被蒙在鼓里的国务院事后对白宫颇为不满,但当时隶属于国务院的傅立民对尼克松的决定还是表示了充分的理解。“没有人知道基辛格访华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公开的话,尼克松面临的政治风险非常大——美国领导人要去访问一个它并不承认的国家,这实在太反常了,不光国务院反对,按以往的经验,蒋介石也有可能想办法阻挠。要是访华失败,政治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保密有道理。”傅立民说。
而中国方面起初对美方的这一要求并不赞成甚至反感。基辛格敏感地注意到,从在飞机上一遇到中国人开始,他就要被问及美国人为什么要保密,“是不是我们承认了与中国领导人会晤感到可耻呢?”
“开始总理和主席都认为,要来你就公开来嘛,躲躲闪闪干什么。通过几次交涉后,我们也理解他们了,而且许诺,双方都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保证访问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秘密访问对美国更有利,回旋余地大。谈得成,照样可以提高尼克松的政治地位;谈不成,残局也好收场。”唐龙彬回忆。
不难理解的是,在政治生活高度透明的美国,“保密”的操作难度更大一些。参与秘密访华的基辛格助手之一温斯特·洛德后来出任驻华大使,与唐龙彬渐渐相熟,也经常单独请唐龙彬夫妇去他的大使馆官邸吃饭。有一次洛德告诉唐龙彬:自从到白宫工作后,出差无数次,每次出差,别人可以不讲,夫人是必须要告诉的,也随时保持电话联系。但基辛格事先交代:这次任务保密第一,对谁都不能泄露半点机密。洛德的夫人是华裔作家包柏漪,出生于上海。洛德很想告诉妻子这一次要到她的祖国去了,可又不能说。结果洛德想了一个办法——临行前一天晚上,他久久地站在自家朝东的那扇窗子前,想给妻子点暗示。不过“破译”这样的身体语言密码难度实在太大了,唐龙彬说,包柏漪后来告诉他,她当时直犯嘀咕,也不好多问什么。直到基辛格之行公开后,她才恍然大悟。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3—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12—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11—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10—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9—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8—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7—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5—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2—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检察官披露文强认罪经过 多次问是否会被判死刑—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日本甲型H1N1流感疫区见闻—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人民网·天津视窗—新闻中心—骗子公司制造武汉新洲区第一烂尾楼始末 国务院:振兴文化产业 积极发展手机电视—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由文化大国到文化产业大国—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2010年中秋节祝福短信之亲人篇—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由艺术品指数观市场—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无臂钢琴师用脚演奏 小伙子感动所有人—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亚运信息绽放 智慧广州亮相—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三味书物:李永康小小说的审美意蕴—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图文:孟姜女柳下惠姓什么 姓什么就是干什么的—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天津投巨资欲将临港工业区打造成为海滨工业新城—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天津获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 社会和谐力指标全国第一—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天津公布2010年中秋、国庆“两节”假期加班费计算方法—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我国第一届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学习班在津举办—人民网·天津视窗—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