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物:李永康小小说的审美意蕴—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1:13:35
三味书物:李永康小小说的审美意蕴

2010-12-16 14:42:16     简要内容:古人常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说明作家的思想总会在其作品中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来。对情感的描写,是李永康作品中透露出的一大亮点,他喜欢在作品中建构一种感情距离,缔造一个情感空间。

 

  三、人生练达哲理味

  李永康的很多小小说作品都被《读者》、《作家文摘》、《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转载,甚至有的作品被翻译成为多种外文。为什么他的小小说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这其实是有原因的。那就是李永康是在用心写作,在日益浮躁的现实社会里,他这样一种写作状态,不能使他的作品成千上万,但有可能使他的作品拥有成千上万的读者。作品数量与质量的不对等,是目前小小说创作界正在重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兼为评论家和编辑的李永康,在创作作品时,可以说是经常善于在作品的含蓄处埋藏着厚重的哲理,这也就是他作品中透露出的人生练达似的哲理味。

  李永康作品中的哲理味往往是通过“暗示”、“双关”与“象征”予以体现的,可以说,李永康是一个善于运用修辞手法的作家,但他又对修辞手法表现为一种拒绝状态,即他不会铺陈修辞,而是在字里行间隐露出来,从而达到“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美好意境。《两棵树》是作品集《红樱桃》的开篇之作,这篇文章的重要性我认为远远超过作为文集标题的《红樱桃》。《两棵树》的两棵树都是松树,在它们都还是松果子的时候,它们都渴望落在好土里生根发芽,遗憾的是它们分开了:一颗生长在好土里,一颗生长在悬崖上。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它们都有着强悍的生存毅力,但天意作物,长在好土里的水桶粗状松树在一个黑夜的风雨里匍匐在地,而那颗悬崖峭壁上的松树却在风雨中昂首挺立。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呢,逆境与顺境的区别永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扎根厚重土地,努力拼搏成长,风雨过后见彩虹时,就是奋斗者豪迈的笑声。《路》里的“我”在奋斗多年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人都有一条成功的路在等着你,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足够的信心找到它。而这样的道理,又何尝不是每一个成功者过后的经典总结呢?!找准人生方向并一直往前走,路必将越走越宽。《不可预料》中的“他”作为班主任,坚持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不是依据哪位家长的过分热情。而当“他”收下家长们送的礼物后,结局只有两个:要不继续坚持己见,要不走向人生悬崖。《善与真》中的“爷爷”,一直相信善有善报的传统伦理,也因此他能在八十九岁去世时,“他走得很安详”。《机会》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秀文章,“A”和“B”就如现实中我们的每一个人,总是希望朝着理想走,却又在理想的半路上歇下脚来等候,最终的结局也许是“A”和“B”几十年一直没有合作过,“A和B的遗言没有人能听明白”。

  对情感的描写,是李永康作品中透露出的一大亮点,他喜欢在作品中建构一种感情距离,缔造一个情感空间。而在这些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他几篇关于爱情的小小说。比如《二胡的悲剧》、《爱的荒漠》、《爱我的人已经飞走了》、《成都初恋》、《二十年之约》、《黑蝴蝶》、《岁月》等等。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情应当恰到好处,希望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遇见合适的人,否则一切都是一种错误的搭配。这种爱情观也衬托出一种别样的哲理味,即远与近,多与少。《二胡的悲剧》不是物品“二胡”的悲剧,而是人的悲剧,这种悲剧可以让那所音乐学院的老师蹉跎不已,也更让“我”在面对真正爱情的时候缺乏一种魄力,虽然这种魄力在年少无知时往往都会缺少,但“我”失去的不仅是爱情,还有一个纯真女孩一生的幸福。《爱的荒漠》里的艺术家让《二胡的悲剧》里的故事没有再上演,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艺术终究是来源于生活,当面对来客“凤妞”的一番话,艺术家终于明白了艺术的真谛和爱情的真谛。遗憾的是,《爱我的人已经飞走了》和《黑蝴蝶》里的“我”并非都是艺术家,现实中的我们永远都是跟着感觉走,在这种感觉走的过程中抛弃了爱情,以及在美妙故事过后的凄然结局(《成都初恋》)。不过人生或许永远都超脱不了现实的羁绊,关键是在烦恼人生和一地鸡毛中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走向,《二十年之约》和《岁月》告诉了我们,过好每一天,人生自然生成的哲理意蕴永远都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把握现在也就把握了未来,当然也就把握住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一旦在人生之路上走错了方向,那么可以预知的结果也将无需展示(《别一路车》)。

  前面我就提到过,李永康是一位作家兼理论家和编辑,在面对小小说(微型小说)的发展路径上,他在《关于微型小说的微型小说》和《二十世纪末微型小说界一场将起未起的官司》中,似乎对当前小小说创作状况和作家创作环境进行了一个颇有意味的关注:无论是作家创作作品,还是作家面对形形色色的质疑,都因为社会的不可预知性和现实生活的复杂性。这对于小小说作家还是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玩味的社会现象。但我相信,无论现实社会多么复杂,作家创作环境多么复杂,李永康都将会继续走下去,因为从他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定的李永康,一个独立的李永康,一个将诗歌味、调侃味和哲理味杂糅作品中富有特别审美意蕴的李永康。作为一个作家,有自己的创作风格,有自己的写作思想,有自己的努力拼搏,就足以证明他会在创作之路上越走越稳健。我相信,其他作家也能这样做到,那么小小说也将在文学百花园里不仅仅是一枝奇葩,而将是一棵与其他文学种类媲美的“松树”。(张春)

  张春,湖南工业大学讲师,博士生,迄今在《人民日报》、《文艺理论与批评》等权威理论期刊独立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味书物:李永康小小说的审美意蕴—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李永康小小说的审美意蕴 - 朴几噶 的日志 - 土豆网 - 播客 个人多媒体 日本甲型H1N1流感疫区见闻—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人民网·天津视窗—新闻中心—骗子公司制造武汉新洲区第一烂尾楼始末 国务院:振兴文化产业 积极发展手机电视—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由文化大国到文化产业大国—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2010年中秋节祝福短信之亲人篇—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由艺术品指数观市场—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无臂钢琴师用脚演奏 小伙子感动所有人—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亚运信息绽放 智慧广州亮相—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图文:孟姜女柳下惠姓什么 姓什么就是干什么的—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天津投巨资欲将临港工业区打造成为海滨工业新城—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天津获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 社会和谐力指标全国第一—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天津公布2010年中秋、国庆“两节”假期加班费计算方法—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12—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11—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10—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9—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8—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7—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5—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3—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13位当事人亲历细节披露中美关系破冰过程2—新闻中心—人民网·天津视窗 我国第一届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学习班在津举办—人民网·天津视窗—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