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世行:人民币应考虑升值(第一部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8:18:22

人民币升值——世行:人民币应考虑升值(第一部分)

什么是人民币升值

在中国利率平价论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或更贴切,也就是说两种不同货币存款的利差应等同于市场预期的汇率变动的百分比。通俗的意思就是说,中国人的钱值钱了,比如在国际市场(只有在国际市场上才能体现出人民币购买力增强了)上原来一元人民币只能买到单位商品,人民币升值后就能买到更多单位的商品了,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是由汇率直观反映出来的。

世行:人民币应考虑升值

2010年3月17日,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Ardo Hansson)在世界银行《中国经济季报》发布会上表示,全球各国的目前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在其他国家依然处于通缩态势时,中国的总产出已经接近其潜能,所以中国应该考虑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此外,韩伟森还指出,一年前中国更多关注其出口下降问题,而如今随着中国的经济形势由通缩向通胀转变,中国更有理由考虑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

世界银行在17日公布的《中国经济季报》中预测:在经历了2009年的负通胀之后,中国2010年的通胀将趋于严重。而在该报告中提出的应对方案称:“对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可以通过收紧货币及汇率升值来控制。”该季报称,提高汇率将有助于降低进口产品价格,减少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从而缓解通胀压力。此外,这还有助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更多的增长来自于消费和服务,而不是工业和投资。

而对于美国130位众议院议员于当地时间3月15日联名敦促奥巴马政府对中国汇率政策施压,韩伟森称因为不了解相关信息未予置评。

美国130名议员联名要求人民币升值

北京时间2010年3月16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一个由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130名议员组成的团体周一(15日)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敦促美国政府将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并实行制裁措施。上述美国议员在这封致美国财长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r)和商务部长骆家辉(Gary Locke)的公开信中表示,“不能低估中国操纵汇率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出口商品与价格低廉的中国出口商品相比没有竞争力,而且面临因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而得到补贴的中国进口商品,美国本土制造商也处于劣势。”

这些美国议员要求美国政府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敦促美国商务部“动用美国反补贴法来保护因为中国操纵汇率而受损的美国公司”,并建议美国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国家合作,与中国协商其汇率体制。

美国财政部将于4月15日发布半年度汇率报告,上述美国议员和工会的言论旨在敦促美国财政部在该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

中国商务部反驳美议员批评人民币汇价

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反驳美国议员批评人民币汇价,他说,中国对美货品贸易顺差是全球化下的结构差异,并非人民币汇价造成。姚坚指出,若美国部分人士以美国贸易存在逆差及美国经济未能复苏,作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理由,并没有根据。

他又举例,中国对日本南韩出现贸易逆差,北京是否亦要立法要求对方货币升值。姚坚无直接评论,商务部是否同部分企业展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测试,只是说每间公司都心中有数。

姚坚认为,美国贸易逆差不是人民币汇率所造成,而是全球化的结果。他说,中国会维持稳定的外贸政策。

温家宝:任何国家不能对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施加压力

2009年3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

[温家宝]至于你提到人民币贬值,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从2005年7月份,我们实行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21%。特别是最近这一年,虽然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幅度并不那么大,但是由于欧洲货币、亚洲货币大幅地贬值,人民币实际上也处在升值的状况。这对于我们外贸出口带来了压力。

我们的目标是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但是,这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任何国家不能对人民币升值或贬值施加压力。

奥巴马发难人民币汇率

当地时间2010年2月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在汇率上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并且要求中国更大地开放市场从而扩大美国出口,在国内创造就业机会。

尽管奥巴马表态称不会修改甚至废除与中国已经签订的贸易条约,但美国最高层再次拿出汇率问题来做文章显然会加剧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1、美国参议员首先发难

当地时间2月3日,奥巴马向参议院民主党政策委员会的议员发表演讲,整个演讲的中心议题与之前发表的国情咨文脉络一致主谈经济。

演讲正文中,奥巴马并没有提到中国。在演讲结束之后的问答环节,不久前从共和党跳槽过来的民主党参议员斯佩克特首先向奥巴马发问。斯佩克特首先对中国进行一通指责,称中国没有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的承诺,操纵人民币汇率,对美国进行倾销。他问奥巴马是否支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另外,他还问奥巴马是否应该修改甚至废除与中国达成的贸易条约。

2、将施压中国开放市场

对于斯佩克特的问题,奥巴马首先称并不赞成废除与中国已经达成的贸易协议,他认为现在的主要问题并不出在各种贸易协议本身,而是其执行情况,因此美国要做的是强化这些协议的执行。

另外,奥巴马还表示将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促使其开放市场。奥巴马之前曾经表示未来5年美国的对外出口应该翻倍,要达到这一点中国市场非常重要。

奥巴马说"我相信美国的未来维系于向全世界出口美国制造的商品,而中国正在成为美国商品的最大市场之一,亚洲也是。 "

3、强硬敦促人民币升值,要处理"国际汇率操纵"

尽管奥巴马政府去年两度拒绝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但目前美国国内对人民币汇率的批评越来越强烈,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要求奥巴马将中国正式列为汇率操纵国。另外,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人民币汇率对世界主要货币低估30%,而对美元的低估幅度甚至达到40%。

对此奥巴马回应时并没有单点人民币汇率,而是泛称国际货币的汇率,他表示要扩大美国的海外出口汇率问题,这也是美国的一大挑战。

另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一位高级官员3日表示,白宫方面正在权衡是否应该在今年4月出台的财政部有关外国货币的半年报告中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此时引爆与中国的货币争端会在国内获得政治利益,不过美国手中可用的牌并不比前总统布什时代的多。

针对奥巴马表示将以强硬姿态敦促人民币升值的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4日指出,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中方一直按照主动、可控和渐进的原则稳步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而且,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2005年迄今已经累计升值超过20%。

马朝旭表示,人民币汇率并不是中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中国也始终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保持中国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任务,从未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希望美方客观理性看待中美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坚持通过平等协商妥善处理。指责和施压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奥巴马发难人民币为哪般

其实美国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想利用金融汇率这个“重磅炸弹”来“校正”中美经济关系走向,扭转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的走势。

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美国也想借汇率问题来逼中国开放金融市场,这样的话美国金融企业就有利可图,美国其他一些公司就有机可乘。其实,从历史上来看,在过去十年当中,中美之间已经在汇率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交锋。2003年,还是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当时的财长叫斯诺,他就对中国总理说,其实我们知道汇率是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我们不应该对汇率问题说三道四,更不应该横加干涉;但是我们国家有一些议员,他们不想了解、也没兴趣知道实际情况,他们最关心的就是用什么办法去扭转中美之间贸易不平衡问题。

到后来,我们看到在2005年,美国有几个大棒议员提出了一些对人民币的“大棒法案”,说如果中国人民币不升值,那么他们就要对中国输美产品施加 27.5%的关税。到了2007年,美国又通过了“汇率改革监督法案”,把中国当作一个观察员来对待,随时“监督”中国是不是在操纵汇率。到2008年奥巴马在竞选的时候,他也曾明确地指出,中国是一个操纵汇率的国家。但是到了2009年4月,美国财政部实际上否定了他的结论。所以这一次,今年奥巴马借着推出政府预算的时候,又老调重弹,我希望奥巴马不要再借行政的权力去强行施压, 让美国行政部门和国会得出一个有利于自己的结论。

人民币汇率该对谁合理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依据是什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2005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已超过20%。目前,从国际收支、外汇市场供求等方面来看,人民币汇率趋于合理、均衡的水平。

这是针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将以强硬姿态敦促人民币升值言论的最新中国官方表态,同时也是我们一贯的口径。美国的理由是中美贸易的逆差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处于较低水平所导致的。

从市场因素看,人民币汇率是否合理,对谁合理?美国的立场显然站不住脚。首先,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大把印钞,为了一己之私,人为造成弱势美元。当其看到本国经济走出危机的曙光时,又企图转头以逼迫人民币升值来获取更多利益。

其次,人民币对其它货币的汇率已经充分反映出了合理性。一个比较新奇的研究角度就是,近一年多以来的澳大利亚元对美元(或人民币)的走势,竟然和中国的发电量指数保持高度一致。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而澳大利亚又拥有充沛的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两国的紧密经贸关系在汇率上的反映十分合理合拍。

既然市场因素分析难以解释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动机,那么只能是“非市场因素”了。

美国为什么压迫人民币升值

对于美国强压人民币升值的真正原因,笔者认为,美国迫使人民币汇率升值和浮动,旨在全面控制中国金融货币体系,旨在遏制中国快速持续稳定之经济增长,旨在遏制人民币成为区域性国际货币

让历史教育我们

1960年代后期,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的美国政府,面临国际收支赤字、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与欧洲、日本大打“货币金融战争”(德国政治家施密特语)。双方唇枪舌战,互相指责,国际金融货币局势异常紧张,运转20多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刻有轰然倒塌的危险。美国批评欧洲和日本不承担国际收支调节的义务,蓄意制造国际经济的不平衡(学术术语是“非均衡”),要求欧洲和日本采取措施改善美国的贸易失衡;欧洲则抱怨美国不负责任,挑起越南战争,巨大的军费开支触发财政赤字和相应的国际收支赤字,肆意扩张货币让欧洲饱受通货膨胀之苦。最激烈的是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他破口大骂美国以邻为壑,宣告美国国际收支赤字是“不流眼泪的赤字”!美国政府反唇相讥,当时的美国财政部长康纳利甚至有点儿幸灾乐祸:“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麻烦”!

没过多久,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公然摧毁布雷顿森林协议,宣布他“最全面的新经济政策”。针对国际金融、货币和对外经济关系,他引述多次发生的货币危机,指责“投机者业已发动针对美元的全面战争”,他已经命令美国财政部长,“暂时中止美元与黄金或其他储备资产之兑换,除非要求兑换的数量和条件符合货币稳定和美国的最高利益。”他同时宣布美国对所有进口征收10%的附加税,旨在“确保美国产品不会因为不公正的汇率而处于劣势。当不公正的汇率消除后,附加税亦将取消。”尼克松强调:“确立公正汇率的时刻已经来临,以确保主要大国之公平竞争。美国参与国际竞争,一只手却被束缚住,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美国政府单方面毁灭国际货币体系,是20世纪世界经济历史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人类从此跨入浮动汇率主导的时代,影响所及,至今尘埃未定。

让我们从经济学逻辑简要分析一下三位政治家的论点,目的是要回答:美国为什么要摧毁布雷顿森林体系?

戴高乐是对的。美国的贸易赤字或国际收支赤字的确是“不流眼泪的赤字”,美国无需为此忧心忡忡,无需为此流泪。原因很简单。二战之后,美国成为全球政治、经济、军事的绝对主宰者,美元成为与黄金并驾齐驱的国际储备货币。战后初期,美国对欧洲、日本重建的巨大援助,让美元成为全球经济几乎唯一的硬通货,地位远远超过黄金。各国为应付国际结算、稳定汇率、对外投资等等多种需要,必须大量储备美元资产。根据国际经济学著名的古诺定律,储备资产供应国(美国)必定是国际收支赤字,否则无法向世界其他国家供应美元储备。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其一,反映了美国对世界经济金融货币的主导,美国是全球经济规则的制订者和监管者,其二,世界其他各国储备美元资产,对美国而言,就是巨大的铸币税收入,其三,只要其他国家愿意储备美元资产,很大程度上,美国就可以大搞财政赤字,因为其财政债券必定有人购买,那就是说,世界各国为美国的财政赤字融资或掏钱,其四,美国大搞财政赤字或货币扩张,通胀的后果很大程度上由世界其他国家共同承担。简言之,美国国际收支赤字对美国绝对是利远远大于弊,对世界其他国家则是弊大于利。戴高乐说是“不流眼泪的赤字”,正确而精彩。

康纳利也是对的。美元的确是美国的货币,是我们的问题。根本原因何在?乃是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美元本位制的世界。所谓美元本位制,就是世界各国的储备资产、贸易和国际收支结算、汇率乃至货币政策,都要与美元挂钩。二战以来,美元占全球储备资产、国际结算比例、外汇交易比例、全球流动性资产比例均在80%以上,许多国家的货币汇率,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美元固定。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曾经达到美国的70%,日元应该成为世界主要通货之一,至少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应该有较多的日元储备,贸易结算应该主要用日元计价。其实不然,日元今天根本算不上是一个世界货币,占世界储备资产的比率微不足道。日本与美国、欧洲之间的贸易当然主要不会以日元计价,但日本与亚洲各国,尤其与韩国、中国的贸易是日本主导,按道理应该以日元计价,事实是:日本与这些国家之间贸易的90%都以美元计价。即使与韩国之间的贸易,美元计价的比例也高达88%。

美元本位制决定了美国是当今人类金融的绝对垄断者。纽约华尔街是世界主要金融中心,美国投资机构决定着世界金融市场每时每刻的走向。想想高盛、摩根斯坦利、花旗等等国际金融巨无霸吧。它们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它们与美国政府密切合作,承担着美国国际金融外交的重任;它们凭借巨大的、无限的资金势力,掌控着全球每个角落的金融活动;它们获得金融行业最高端、最巨额的利润。这就是美元本位制的本质。其他各国无法回避,只有努力寻求美元本位制下的生存空间。“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诚哉斯言。

为什么美国要摧毁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固定汇率制度?因为转向浮动汇率,美国实在是一举多得。其一,铸币税急剧增长。今日全球3.8万亿储备资产,美元资产占80%以上。其二,美元储备资产以天文数字剧增,极大地拓展了美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广度和深度。其三,美国联储之货币政策,对世界各国之货币政策具有更加强大的影响力。

尼克松的决策主要源自美国财长舒尔茨。舒尔茨是弗里德曼的弟子。弗里德曼又是浮动汇率最有名的鼓吹者。面对历史,他们应当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