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苏北觅“飞地” “扩容”10平方公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3:48:31
突破区域土地资源不足困局  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打开空间杨浦苏北觅“飞地”  “扩容”10平方公里    本报讯  (记者徐亢美)联手探索“飞地经济”模式——上海杨浦区与江苏一些沿海地区共建工业园区,推动产业转移。杨浦区工商联党组书记蔡祺龙告诉记者:“位于江苏大丰市和海安县的‘杨浦区异地工业园区’眼下正在建设中,这等于使杨浦‘扩容’了10平方公里,可突破区域土地资源不足的困局,为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打开空间。”
    建“异地工业园区”的设想,源自民营企业的建议。去年6月初,上海剑豪液力传动设备制造公司董事长吴剑军反映,企业产能迅速扩大,生产厂房已不够用,而由于上海居高不下的地价和房租,民营中小企业无力在本地扩大生产。他建议区政府寻找地价相对便宜、劳动力和商务成本较低的地区,建“上海杨浦工业园区”。就此建议,区工商联作了专题调研,发现很多企业都有同样期望。
    杨浦区委、区政府组团对江苏省11个市县进行考察,并按照土地资源、劳动力供应、交通情况、基础设施、扶持政策、动力水源等8项指标一一评估。在广泛听取和征询企业意见后,确定在大丰市和海安县建设规划面积各为5平方公里的“杨浦异地工业园区”。其中,车程约3小时的“上海杨浦(大丰)工业园”主要承接中型制造企业;车程为1.5小时的“上海杨浦(海安)工业园”,则承接小型生产性企业。
    “异地工业园”符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也顺应了长三角地区之间互动的内生性需求。大丰市和海安县政府在短时间内即与杨浦区政府签定了合作共建协议,并在连通上海的高速公路附近拨出工业用地,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道路、给水、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异地工业园区”的主干道,都被命名为“杨浦路”。
    两地政府商定,以“企业团购”方式优惠供地,各企业按需认购,独立承担土地费用和建厂成本,当地政府负责落实单个企业的小产证。这项创新制度实现了民营中小企业置地建厂的梦想,首批14家企业共认购土地1200亩。当地政府还全额减免了园区建设涉及的地方行政规费,对企业注册等规费也实行减免,地方金融机构则对转移来的项目提供贷款支持。
    去年10月,“上海杨浦异地工业园”在大丰市和海安县同时奠基开建。大丰园区首期建设用地近800亩,引入5家企业,注册资本共计1.6亿元,总投资14.95亿元;海安园区首期建设用地400亩,引入9家企业,注册资本共计1.11亿元,总投资7亿元。据介绍,首批落户园区的14家企业今年10月可正式投产。它们大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的生产节能灯具,有的生产风电设备,有的生产智能控制系统,还有的生产电子信息设备,投产后能为当地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并帮助提升劳动力素质。另外,目前有10余家民营中小企业表示了也到园区落户的意向。
    两地政府合作组建的“杨浦异地工业园”实行利益共享。协议约定,园区前5年产生的地方税收,全部用于园区建设;以后产生的地方税收按比例分成。“异地工业园区”的设立,还促成了“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产业布局,即企业的总部和研发、销售部门留在杨浦,生产性活动外移到周边地区,这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使实有面积60.61平方公里的杨浦区增添了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