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得宽容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21:33

你懂得宽容吗?

作者:释智一

这是一篇文短义深之佳作,值得细读也。

宽容是一种大度,宽容是一种豁达;

宽容能够容纳万物,宽容能够心包太虚。

如果你以一种宽容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你会觉得绿水青山,碧云蓝天,无一不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彩图。如果你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你会觉得生活是一首诗,是一曲歌。生活是无比的轻快、欢畅、真实而美好。

宽容,表明你有大海般的胸怀,蓝天般的心量;你能大肚虚心,虚怀若谷。一切的偏见、仇恨,所有的怀疑、猜忌,皆是造就自己的涓涓细流;一切的困难挫折,所有的雷电风雨,皆是蓄积自己搏击长空的动力。

宽容,更是一种智慧。懂得宽容的人,堪称一个智慧的人。他总使一些猜忌和误会消失於无形。由此避免许多无谓的冲突和不良的後果。他能使自己心性平静、神采安逸。因为他不会因为自己的个人得失而心潮起伏,也不会因为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更不会为了蒜皮鸡毛之事而争得你死我活,脸红脖子粗。因为他目光远大,心胸开阔,善明事理,勇於开拓。他追求的是不变的将来,永恒的春天,究竟的人生。

在生活当中,需要一种宽容,更要学会宽容,没有宽容,会使你处处碰壁,寸步难行。没有宽容,你会像过街老鼠,处处挨打。因为你是生活在群众当中,你要和众多的人打交道。因此不可能一切都随心遂意,境随心转。因为毕竟咱们都不是圣人,不可能让整个世界都随顺你。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要用宽阔的心胸去包容一切违逆和挫折;更要以宽阔的心胸去理解他人的误会和偏见。如果你宽容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宽容。常常有人说:我很痛苦,人家总是不理解我,不肯宽容我。其实,不是别人不宽容你,而是你不肯宽容人家。我们看待事物总是很主观,总是从自我的主观意志出发,总是认为我什麽样什麽样,而不是别人怎麽啦!因此我们应该适当地换一个角度来生活,来看待生活。换了个角度,也换了种心情。你便能理解他人,宽容他人。「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没有理由去要求别人那样,因为我们自己并不曾做到。如果我们学会宽容,懂得宽容。那麽生活中的许多纠葛、怨恨、偏见和不快,都会烟消云散,猜忌诽谤,恶语中伤也将消失无踪。

我曾看到一则禅宗的故事最能诠释「宽容」二字的内涵了。慧能大师是终南山一有道高僧。寺旁有一少女,与仇家之子相恋,暗结珠胎,足月後生下一子,其父责问是谁的儿子,此女被逼不过,又怕心上人吃亏,就随口说是慧能大师的。其家人把新生儿送到庙中,并对慧能大师百般羞辱;慧能大师什麽也没说,就把孩子抱入庙中,把同道的冷嘲热讽当作耳边风。为了使新生儿活下去,他每天下山为孩子找奶吃,任人们往脸上唾口水,毫不在意,只当是自己的孩子一般。後来两家和好,相爱的年轻人终成眷属。两人至此才说出真相。女家很不好意思,人们知道真相後,纷纷为慧能鸣不平。大家一起上山向慧能大师表示歉意。慧能大师什麽也没说,把已经会走路的小男孩交给小两口,就进庙去了。大师的无言,不正是对「宽容」一词的最好注释吗?

俗云:「泰山不辞土壤,所以泰山才会高大;大海不捡细流,所以大海才更宽广。」我们只有拥有宽容,我们的人格才会更加崇高,只要我们人人都能相互宽容,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温馨,和乐。

最後,让我们唱着宽容的歌,携手共创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吧!

 

 

改善由自己做起

   人生在世,很容易迷失,不知方向何在,不知应做甚麽,不知如何去做。

环顾我们社会的周围,甚至我们自己,每天遇到多少事情?面对多少的情景?有多少问题?多少的困难?多少的烦恼?例如,失业问题,负资产问题、工作不如意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因此有「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居其八九」及「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之叹。

千头百绪,何处为家,何处为归宿?追究问题的来源,在於被动,被周围的事事物物牵着鼻子走,所以营营役役,随波逐流,烦恼万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於反被动为主动,由我们安排事物,而不是被事物迫我们而为。这样,就能有条有理,虽忙不乱。要这样,就必须贯彻「计划、落实、检讨」管理三步曲;同时能「物色人才,下放权力,留有空间」。若能认识这个观念,并能落实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上,便能从困难中走出来,在烦恼中走出来。

当然,实施过程中离不开「分轻重、随机应变、事缓则圆」这旭日三招,并能熟读旭日文化,活学活用,其效果则更佳。

我们所处为多元化的社会,我们日常面对的又是复杂的人生问题,要在这千头百绪之人生之中能够安乐,还要学习甚麽诀要?其诀要何在?在於「量力而为」、「睇食饭」、「对症下药」。要做到「对症下药」,其要点在於「实事求是」;要「实事求是」,必须「诚意与正心」,只有诚意和正心,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只有对事不对人,才能「对症下药」。

世人只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成功秘诀,却不知修身之前有「诚意、正心」之基础条件,没有「诚意和正心」的训练,谈不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台阶。

世人的另一缺点,在於只学不练,只讲不行。只学不练何来掌握其中方法?只讲不行,何时才能到达目标?所以「心口一致,言行一致」是我辈中人需苦练的一关。当然,「知易行难」又是社会中的另一种「病」。但须知「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乃治此病的良方。所以我们提倡「改善由现在做起」。

世人还有一种迷失,在於外求,在於依赖。依赖父母、依赖家庭、依赖朋友、依赖社会,结果互相依赖,无以安宁!

其实,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於靠自己。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可向灵山塔下修。」

「世人若修行,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前辈大德们的修行秘诀,展示了人生超升的方向和道路:「改善由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