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不知道”的荒谬未必在于局长(东方早报 2010-3-1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9/21 06:43:57
“不知道”的荒谬未必在于局长
2010-3-19 2:11:26

早报特约评论员 刘洪波
新华社记者在河南新密矿难现场采访新密市安监局局长王瑞林,提出的10多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大多是“不知道”。
新华社随后发出的报道,近乎“现场直播”地再现了采访问答,安监局长王瑞林不知道的情况,包括救援队何时接到报告、何时出发,救援队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遇难人员何时升井等。报道还数次表示,记者向王瑞林询问现场情况,王瑞林也以“不知道”作答。
在安全事故的现场,专司安全监管的地方官员有如此多的“不知道”,出人意料。但现在我们只看到了这样一个怪异的现象,还无法了解到王瑞林是否真的对那些问题都不知情。
在以往的类似现场,记者对官员进行事故采访,时常会得到“有关情况要向宣传部门了解”的回答,那样记者将得到一些“统一口径”的说法。无论如何,在新密矿难的现场,当事官员没有直接拒绝回答问题,独自面对媒体,这还算一个变化。但这个独立面对,非常令人遗憾,乃至令人气愤,也是显而易见。
王瑞林回答了很多“不知道”,其中至少他对记者询问的有关现场情况,不应该是“不知道”的,他在现场10多个小时,不可能对现场情况一无所知。不过,因为报道并未描述记者有关现场情况的提问是何内容,所以提问是否笼统含混、很难回答,导致王瑞林回答“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一般设想,安监局长王瑞林应该能够回答出那些他“不知道”的问题。但这只是应该,实际上王瑞林是否有不知道的可能呢?恐怕还不好说。王瑞林称“没人给咱报”,这也未必不是事实。关于遇难人员的问题,王瑞林表示尽管他在现场,但“没有亲眼看到”,所以“不知道”,在个人意义上,这又应该算是负责的回答,但就其职务而言,这个回答莫名其妙,官员不是靠“亲眼看到”才能了解情况和回答问题的。
王瑞林多次谈及现场有省市领导。这显然不能仅仅作为情况介绍来看,里面蕴含着更多的意味。现场有省市领导,可能是曲折地表示记者应该向他们采访,事故发生地的安监局长不便回答问题,或者回答了也不算。现场有省市领导,可能意味着很多情况未必有人向安监局长报告或者告知,而是直接报告给省市领导,并且救援指挥和现场控制都由省市领导决定。总之,有那个场合,王瑞林虽是安监局长,未必做得了什么事,未必了解得了什么情况,即便了解情况,也未必方便介绍,即便介绍,也未必能够算“权威发布”。
这样,王瑞林的“不知道”,就有多种可能性,而一个总体的背景是,在事故现场,安监局长并非“负责人”,而只是一个工作人员,按他的话说,就是“配合领导的”。
在中国,任何一个场合,谁官职最高,谁负责指挥,谁掌握全盘,像火灾抢险、事故救援、人质解救等按说很专业的事情,也不例外,官员到场不能仅仅表示一下关切和重视,而且在同时完成“靠前指挥”。在这种情况下,安监局长在事故现场而情况“没人向咱报”,实在不奇怪。这与其说是安监局长的问题,不如说是权力制度的问题,“官大表准”的问题。
在中国,又确实存在着公共信息的特别处理方式。一个事故发生了,到底怎么发生的,怎么抢救的,现场情况怎样,民众反应怎样,举凡一切相关信息,都要进入受控状态,由掌管信息的机构统一发布,或者由事件现场的最高官员进行介绍。就算王瑞林了解一些情况,他是否获得了发布的授权,是否有权向记者介绍,他是否会担心自己介绍的情况不严谨、不全面、考虑不周全,也是问题。
我们可以愤怒于王瑞林“不知道”,但我们愤怒的究竟是王瑞林这个人不知道情况,还是事故情况竟然无人报告王瑞林,或者王瑞林本来知道却装不知道呢?这是一个荒谬的事情,但荒谬在多大程度上来自于王瑞林这个官员,多大程度上来自于权力行使的规则,多大程度上来自公共信息的控制方式,还值得分辨。
新密的煤矿出现了重大事故,安监局长王瑞林即便没有直接责任,也逃避不了其政治责任,自动辞职或者被动追责,都不为过分。但就事故现场的那个采访来说,荒谬虽然由王瑞林这个官员来呈现,荒谬之处却未必在王瑞林身上。
权力场上,很多东西酱在一起,一个官员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只酱瓜。要变的是酱料,如果酱料不变,被酱的每只瓜可能都是一样的味道。
(作者系《长江日报》评论员)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619/userobject1ai214980.shtml
刘洪波:“不知道”的荒谬未必在于局长(东方早报 2010-3-19) 刘洪波:“日记门”:司空见惯的荒诞(东方早报 2010-3-5) 刘洪波:“我们”治理“他们”传达了怎样的真相(东方早报 2010-3-18) 刘洪波:社会的“原生灾害”在哪里(东方早报 2010-3-31) 石勇:惠普的“蟑螂论”荒谬至极(东方早报 2010-3-17) 刘洪波:从成功救援反思日常状态的文明(东方早报 2010-4-6) 刘洪波:我们正在经历的“隐性战争”(东方早报 2010-4-16) 刘洪波:一次由“特殊身份”引发的议政意外(东方早报 2010-4-21) 刘洪波:原来西方总是误解我们的(东方早报 2008-1-20) 刘洪波:逼人“闹大”的治理方式太危险(东方早报 2009-8-8) 刘洪波:逼人“闹大”的治理方式太危险(东方早报 2009-8-8)n 刘洪波:邳州模式需要严肃对待(东方早报 2010-2-2) 刘洪波:反抗官员猥亵是怎样一种“反常”(东方早报 2010-4-12) 庞中英:问题在于我们可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学(东方早报 2010-4-22) 周虎城:不走群众路线的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东方早报 2010-3-24) 关键词:不知道局长(南方都市报 2010-3-19) 郭国松:判决书“早产”症结在于司法不独立(东方早报 2008-10-27) 刘洪波:厉以宁教授当读多少书为宜(东方早报 2009-5-12) 刘洪波:为何警方看到“祝贺”,民众看到“分尸”?(东方早报 2009-9-11) 刘洪波:“拉屎门”梁某是何人(东方早报 2009-11-2) 南桥:去北图太远,去哈佛(东方早报 2010-3-19) 韩浩月:“活埋”原来才是强制拆迁的关键词(东方早报 2010-3-19) 鄢烈山:实现财富分配正义:公权力不“抢钱”(东方早报 2010-3-5) 杨耕身:厦门市环保局长的“表态”太业余(东方早报 2007-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