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重旱加剧,已现凭票供水,赤地千里,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1:25:42
云南重旱加剧,已现凭票供水,赤地千里,惨!    这是今天中央气象台公布出来的“气象干旱监测图”,大家看看云贵高原都到什么地步了,真是赤地千里,欲哭无泪!云南农业种植几乎全部绝收,黑龙江和吉林的粮食,今年可千千万万别出任何问题,就等东北粮食来救滇黔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会泽县钢厂村 6000方容量的大水池干枯, 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旱季举措每人每天五十斤水

 

    富源村民杨能每天有一大半的时间花在取水上。 从早上7点到中午12点,他要往返四趟, 从村里新修建的集中供水点背回 100 公斤的生活用水,估计这样的日子要持续到 5 月底雨季到来。6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 让富源县的群众生活用水异常困难。近日, 记者走进富源县的富村镇、黑泥塘村等几个缺水特别严重的地区, 见证了该村干部、 群众抗旱救灾的一幕幕情景。

 

    富村镇村民凭票领水3月12日中午,富源县富村镇镇子中心的街道上,几辆运水车停靠在路边,车厢里装着的一个大帆布水袋,正通过水管给群众放水。每辆运水车的周围,都围满了群众,每位排队取水的群众,都要先交一张水票,才能取到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富村镇党委书记龙春华告诉记者,整个富村镇共有3万多人,住在集镇中心和周围的有2.1万人。为了应对饮水荒,镇政府采取了分类管理、无偿供给的办法。3月9日以后,随着水源点水量的紧张,政府采取了分发水票、定期、限量供水方式。政府已经为镇中心的居民发放了3800张水票,每张水票“面值”100公斤饮水。每天上午,镇上的居民凭水票到临时供水点免费领水,供水车驾驶员收取水票后,按照每张水票2元钱到镇政府财务处兑取运费。“形势所迫,只能采取凭票供水的办法,要不然镇子上那些餐馆老板也来取水,一次来取几千斤水,水肯定不够。”龙春华表示。记者在镇子上看到,很多餐馆因为缺水,基本上已经关门歇业。

 

    龙春华说,镇上的水都是供水车从五六公里外的一个临时水源点拉来的。按照每人每天25公斤来计算,整个集镇片区一天需要380吨的生活用水。十几辆运水车每天要往返10趟左右,才能保障群众的生活用水。往年,富村镇居民的生活用水主要来自距离集镇5.8公里的迤左水库,该水库在2004年经过扩建后,库容量达到40万立方米。如果在降雨量正常的情况下蓄水,基本能满足全镇群众的用水需求。但从2009年1月份开始,当地持续的高温、干旱和少雨天气,迤左水库去年的蓄水只有13万立方米,不足其库容量的三分之一,而这13万立方米的蓄水,早在去年11月底已经用完。

 

    春节过后,当地干旱的局面进一步加剧。政府动员各村村民进山寻找水源,打井,山沟里的地表水、沟箐水被分段截流,作为水源点,解决了部分自然村的用水问题。自从迤左水库见底后,富村镇集镇片区居民的用水问题就成为政府的头等大事。通过开辟新的水源点,采用集中限量供水的方式,暂时解决了眼前的饮水困难后,当地政府正在规划完善供水基础设施,启动集镇二期供水工程。“这项工程完工后,可以满足今后20年集镇的发展规划需求。”龙春华说。

 

    黑泥塘村不顾庄稼忙建水窖

 

    在距离富村镇镇中心大概8公里的黑泥塘村,这次大旱让地里的小春作物几乎全部绝收,村民们要到三四公里外一个水源点取水。眼下,这里的村民顾不上地里已经快要干死的农作物,而是全力投入到小水窖的建设当中。

 

    3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这个村子时,当地村民正在靠近公路边的半山腰处忙着修建水窖。“每家建一个水窖,可以存水30立方米,保证今后冬春季节的生活用水。”黑泥塘村委会主任罗光跃说,今年的特大干旱,加速了当地建设小水窖的速度。政府补助每家4500元,材料统一采购,群众投工投劳。村民在政府委派的技术员的指导下,在半山腰处开挖出一个个深五六米的大坑,放进模具后,底层和周边钢筋混凝土圈起来,然后再浇灌搅拌好的混凝土。水窖的底部安装了一根输水管,直接通到村民家中的水缸里。

 

    “黑泥塘村一共149户人家,计划建设水窖不少于110口,目前已经基本建好30口。”罗光跃说,黑泥塘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历来无固定水源,主要靠雨季蓄水。村子里有两个蓄水池,但在去年8月份已经干涸,去年10月份以来,全村人畜饮水就已经严重紧缺。等水窖修好后,如果天气还持续干旱,村委会将考虑通过供水车往水窖里储水,先解决村民眼前的吃水困难。

 

    在水窖修建现场,问及眼前喝水问题,一位妇女说,现在村子里唯一的一个水源点在三四公里外的山谷深处。

 

    小羊场村 村里修建供水点

 

    紧挨着富村镇的黄泥河镇,也是富源县受干旱影响非常严重的地区之一。3月12日早上10时,记者来到黄泥河镇小羊场村委会小羊场村时,建在村子一个山坡上的两个临时集中供水水箱前面,已经排出了几十米的长队。特大干旱让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子在年前就已经断水了。

 

    小羊场村委会共有8个自然村,1084户4233人。在人畜饮水遭受较大影响的白石岩村,村子里的一个水库的库存水量,初步测算最多可用15天;迤光村村中的水井已近干涸。而受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的小羊场等3个自然村,附近千余米范围内都没有水源。往年,这里的村民深秋和冬春季节的生活用水,都要靠储存的地窖水,如今村子里95%以上的地窖都已经无水可取。

 

    富源县煤炭工业局在今年2月份挂钩小羊场村委会指导抗旱,在当地寻找到可作为生活用水的水源点5个。通过修建饮水管道,小羊场等四个自然村设立了临时供水点,村民们每天每人可以领取25公斤的生活饮用水。

 

    35岁的杨能就是小羊场村的村民,自从3月份村子里修建了供水点后,他不用每天跑几公里到村子外面找水了。“以前我们喝的水都是下雨时收集的,污染很严重,你看我们这里人的牙齿都是黑的。”杨能说,虽然每天从供水点取到的生活用水数量少,但是已经经过有关部门的检测,证明水质可以饮用。杨能希望,在此次干旱结束后,村子里能修建集中供水设施,最好把村子外面合适的水源引进来,结束大家靠天吃水的局面。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网民留言
搞各种运动会、歌剧院有钱,兴修水利就差钱。 

以前听人说过,有好几次大地震的前一年,发生地震的地区都出现了特大旱灾,联想到汶川,好像震前一年也受灾了,并且这几年也是地震高发年,觉得云南明年可能有地震,有关方面要注意。

我只是推测,不是造谣,谢绝诸如喝开水、躲猫锚等一切不健康活动。

两会议云贵旱情了吗?这等国家大事应该是两会首先考虑的议政大事。 唉,是啊。那边都是山区。是地壳板块挤出的皱褶地区,都是不稳定的地区。很可能有连锁反应的。
 现在的水库、池塘、围堰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已年久失修。——一个“都”字证明了某官员的无耻。本人长期在农村,事实上农村水利大的突破还是在90年代后。过去因为没有资金,水利工程比较简易。但是90年后农村开始兴建饮灌二合一坝塘和家庭小水窖(如母亲水窖等)才实现农村水利工程的突破。 去你吗的蛋,90年代哪里修了水库了??一家一户的水窖,能抵用莫? 事实证明,只是靠天吃饭是不行的,人无远虑,必不近忧,水利工程为什么不再建了,为什么大家都去修房子不修水利? 谁能想到,当初为了供应日本大量需求的木筷子,大势锯树为的那一点点小利! 看看30年前毛 主席留下的老本你们还能吃多久!!没水喝了,才想起当年的挖井人,挖水库的人 发水票按人定量供应水,精英肯定出来反对的,会说是毛时代计划经济的产物。 心里只有人民国家利益的毛主席走的是农村能持续发展的农业机械化道路,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如按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走下来,哪农村肯定是生机勃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我们老家是江苏苏北的,在我们小的时候70年代,那可真是水网密布,沟渠纵横,大树参天,.......可是,现在的老家的县城内外的很多50年代就建设的并伴随我们几代人成长的灌溉水渠,以及那一排排的浓荫大树,都被"日新月异"的给毁灭了,...!!!......现在,谁还能找到自己老家的美好回忆和感觉啊...!!!???...   大的自然灾害自古以来多了去了,离我们最近的是建国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是全国性的。有灾抗灾,胡诌什么“这报应那报应”的,居心不良。多想一想怎么帮助灾区的人民是正经。 国之兴旺 必有祥瑞  所谓祥瑞就是风调雨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