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热点盘点:记者眼中的10大关键词解读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14:44:18

的确,网络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其中包括参政议政的方式。据记者了解,和往年相比,今年通过网上系统在线提交提案,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政协委员的首选,而之前在各地相继召开的各省市地方政协会议中,互联网信息化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譬如,陕西、杭州等省市在会议召开前夕,均开放了网上提案提交系统,还组织了“网上议事厅”、网络专题等,与网友充分交流意见建议。

参政议政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网络问政、网络参政的出现,让两会朝着“全体人民的两会”方向大步迈进。

关键词4:“尊严”

关注记者:张静(新京报)

更关心“尊严”如何实现

“尊严”这个词首次出现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温家宝总理三提“尊严”,从2月12日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到2月27日与网民在线交流,再到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

因为房价、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问

题,让老百姓把自己放得一低再低,以寻求生存的保障。我想,这次将“尊严”写入“报告”,固然值得欣喜,但我更关心的是,在“两会”落幕以后,如何能够让政府真正成为服务型政府,通过有效的方式,让“尊严”这个词真正回到每个百姓心中。这可能并非短期可以实现的,但这个目标至少给人以希望。

关键词5:阳光政府

关注记者:阮长安(华西都市报)

这一次“监督”高度前所未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监督”,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阳光能杀菌消毒,是最好的防腐剂,总理的话掷地有声,令人振奋。之前的政府工作报告,几乎每次都提及“监督”,但这一次将“监督”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政府部门和官员“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

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则意味着要让权力运行更公开、更透明、更公正、更合理,在更大范围内让公民参与监督,防止职权部门和一些“有权人”越轨行权、以权谋私、腐败变质。

反腐最好的利器是让权力受到应有的约束,除了体制内的法律、规章制度方面的约束之外,公民监督和舆论监督也极其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和权能部门要摆正自己和人民的关系,摆正权力和舆论监督的关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医疗、教育、住房、收入分配、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在这样一个“矛盾凸显期”,各级领导干部更要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多创造条件让公民、舆论监督政府和权力。

关键词6:教育公平

关注记者:张锡磊(郑州晚报)

从平均到均衡,公平在转变

让全国孩子尽量公平地享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是许多人口大省高等教育弱省百姓的心愿和渴盼,这些省份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一直也在为此做着努力。

我最早参与全国两会报道,已经是6年前的事情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接触这方面的议案和提案。关于教育公平问题,前几年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方面,人口大省的代表和委员在极力地为本省能多些重点院校的招生名额鼓与呼。

今年的全国两会,教育公平依然是焦点话题,但内容已从不同省份之间招生比例的差异,延展到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如何均衡中小学教育,如何让孩子从小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等问题上。“教育资源均衡”是否就是把所有教育资源平均分配?这成为代表委员思考的问题,也应该成为社会和政府努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7:低碳经济

关注记者:伍文棠(重庆时报)

低碳火热吹出当今发展风向

本次两会“火”了不少词,“低碳”大概是最“火”之一。温总理报告中提及,要“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