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绑架经济积弊重重 专家建言出组合拳抑泡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23 19:53:36

地产绑架经济积弊重重 专家建言出组合拳抑泡沫

2009-12-03 09:00:30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跟贴 0 条 手机看股票

被誉为“中东王冠上的明珠”的迪拜,因房地产业资金链断裂而引爆债务危机震惊全球。不过,这样的故事此前就曾在中国内地上演,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海南和广西北海,同样教训深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博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中国和迪拜的房地产模式发展不同,但是相同的是,依靠房地产的蓬勃发展来拉动经济增长。要十分警惕这样高度依赖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模式。

还有专家认为,在房地产卖方市场的情形下,中国的宏观调控部门应该通过“组合拳”的方式抑制房价泡沫的进一步推升。一些专家建议可尽快启动征收物业税试点,抑制投机性购房,利用税收方式提高“囤地”、“捂盘”者的成本。

房地产成支柱埋风险

1966年,迪拜发现了石油,借助源源不断的石油财富,40年间,将一个无名的小镇变为世界级的大都市。

阿联酋是全球主要石油生产国,但他们意识到迪拜的石油资源将于2010年枯竭。因此,迪拜转向以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但迪拜常驻人口只有120万左右,而且外来人口就占了85%,吸引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来买房也就成了当局推动的目标之一,不少世界级的演艺明显纷纷在迪拜置业。

一时间,迪拜的房地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之一。而这一幕同样在中国出现。

统计显示,今年前10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9%,较前9个月17.7%的增幅明显加速。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表示,中国房地产业占到GDP的6.6%和投资的1/4,直接影响的相关产业达60个,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命脉,一旦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大的波动,现阶段依靠房地产发展生产的几十个行业都将受到巨大损失。中国作为金融危机中经济表现突出的主要新兴经济体,更不能忽视房地产业的泡沫风险。

“地产绑架经济”积弊重重

上月,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玩笑地表示,一对新婚的年轻人,在北京买套房子,需要耗费两个家庭三代人的积蓄。对此,他表示忧心忡忡。

从历史上看,无论此次迪拜危机还是尚未结束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多少都与房地产危机存在关联,尤其是泡沫经济形成的对房地产的依赖,更早的如日本上世纪90年代“失去的10年”也是直接受累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此前,郎咸平曾对媒体表示:“没有哪一个大国敢把房地产业当做支柱产业。拉动GDP主要消费,但如果所有的钱都投入到房地产业里面,那别的地方还怎么有消费?如果全国都不去做制造业,都是炒房炒股,那这个国家怎么办呢?”

有媒体报道,短短十年间,迪拜楼价涨了三到四倍,其飙升速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据总部设在迪拜的亚洲商务电视台董事长王伟胜介绍,2001年当地一幢独立别墅每平方米只要8000元,到金融危机之前,房价涨至最高峰,每平方米涨到4万多元。普通公寓的价格在最高时也达到了每平方米两三万元人民币。

即便如此,国内很多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速度也不逊色。以北京为例,四环以内的公寓价格都在2万元以上,即使是杭州这样的城市,主城区商品房平均价格也达到了每平方米19000元,不论是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杭州,核心区域的公寓房价早已超过3万元。

“很难说国内的地产没有泡沫,我们确实应该警醒。”一位房地产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

不管如何,随着楼价的步步高升,大众的购房成本显著增加,人们对未来住房问题难以解决的忧虑日益加重。不少人士认为,虚高的房价从两方面打压内需严重的积弊。“首先直接影响当下的消费,再就是影响人们的消费预期。”

甚至有人提出,高房价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经济复苏的过程,靠房地产拉动GDP的增长无疑是饮鸩止渴。

热衷搞土地经济的地方政府应提高警惕

不少专家认为,迪拜危机可谓是金融危机的余威以及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双重压力产生的。而更让人心忧的是,从上半年国企疯狂拿地的表现来看,目前中国的产业资本越来越集中流入房地产,此外,居民财产的60%到70%用于购房。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问题,打击面会更大。

此外,联系到中国出现过的海南和北海房地产泡沫,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银行(行情 股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热衷于搞土地经济的地方政府,确实应该提高警惕。”

他还分析,迪拜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实体经济问题在先。迪拜开发的大量的房地产和酒店项目,负债率很高。金融危机爆发后,迪拜的对外融资能力下降,而国内楼市又不景气,项目难以持续进行,由此引发偿债危机。他还表示,我国不少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也存在类似风险,很多地方政府都应当从中吸取教训。

地产泡沫波及银行的风险更不可不防

此外,由于信贷风险和房地产泡沫直接相连,在今年信贷爆发性增长的情况下,未来银行的信贷风险正在加大,房价下调将直接带来信贷质量的下降。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迪拜债务危机带来的一个启示是,银行不应该把风险过多地集中在某一个行业,包括房地产业。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也认为,应高度重视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增强金融机构识别、控制风险的能力。

赵锡军表示,风险过度集中在房地产业已经在许多经济体中有所表现,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亦亟待转变,在加快进行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防止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转移到其他行业和金融体系。中国应该从银行风险、行业集中度风险、热钱等方面关注和防范房地产业的泡沫风险。

热钱或转战中国避险提防吹大资产价格泡沫

随着亚洲股市大幅反弹,外围市场由于对迪拜危机的恐慌情绪也开始消散。但是,在这看似烟消云散的事件背后,仍是隐忧犹存。业内人士担忧:未来无处宣泄的热钱是否已经悄然瞄准了中国?

热钱会加速流向相对安全的亚洲市场

迪拜的债务事件虽然不能说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恐慌,但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投资人的信心。中东投资风险大增,可能会导致部分避险资金涌入香港市场和A股市场,令热钱泛滥加剧。

“随着中东投资风险的加大,全球资本总是需要寻找新的安身之所。”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副所长郭田勇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加上欧美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而中国市场的较为稳定,人民币仍然存在升值压力,未来热钱肯定会继续流入中国。

上投摩根等多家资产管理公司也预料,迪拜事件后国际资金为避险,热钱将会加速流向相对安全的亚洲市场。

“国际热钱大量入港的真正目的是期望人民币快速升值后,能带来与内地相关在港人民币资产的上涨,从而获得暴利。同时,也在找准机会潜入内地寻找合适目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丁志杰在接受采访时指出。

财经评论员张庭宾认为,中国资产是全球真实财富密度最高的资产,因此,不论是短期投机中国,还是战略性投资中国,拿着真实含金量极低的美元来买真实含金量极高的中国资产,是很划算的买卖。

警惕推高中国股市地产泡沫

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日前表示,今年中国经济逐季回升不完全是政策拉动的效果,必须警惕热钱大量流入中国推高资产价格。

不过,昨日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迪拜事件对于中国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从目前来看,迪拜债务危机对中国等新兴市场资产泡沫问题会构成短期的心理压力,目前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化的趋势仍然难以改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实验研究室主任刘煜辉(博客)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但是,迪拜这次债务危机难以促成避险效应的产生,也不会导致美元走强。”

恐慌的热钱会以何种形式转战中国?刘煜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还是会通过传统的跨境进出的方式进来。在他看来,中国目前已经可以说是全球第一大的贸易国,其贸易总额占全球的8.9%,因此,热钱通过经常性项目进来是很容易的。

根据最新披露的第3季度外汇储备数据,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估算,2009年7、8、9月的热钱流入规模分别为251亿、37亿与308亿美元,合计为596亿美元。

热钱进入中国,势必会加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不管是从迪拜可能进来的热钱,还是其他地方流入中国的热钱,都还是会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股市和房地产的资产泡沫也会进一步积聚。”郭田勇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担忧未来热钱会加速流入中国的同时,还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潜伏在国内的热钱也有“出走”的风险。这种分析认为,由于2009年市场总体升幅比较大,危机触发获利回吐,乃至触发热钱逃跑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即使热钱不逃跑,也可能会利用本次危机打击市场,制造重新入货的机会。

郭田勇告诉记者,未来,中国在经济复苏中的代价可能会增大,控制通胀和资产泡沫的风险也有所增强。

慎防政府过度负债

不过,多数专家都认为,迪拜债务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十分有限。除了对一些去迪拜炒房的温州炒房团而言,迪拜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在专家们看来似乎维微乎其微。

刘煜辉认为,迪拜债务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中国的影响都是有限的。首先,危机的债务量是有限的。其次,危机涉及的全球性银行,也就是欧资和美资银行的范围也是有限的。

“这些银行目前都已做好了对冲的安排,所造成的损失不会很大,信贷紧缩的风险也不会因此增强。”刘煜辉告诉记者。

 

“中国最需要的是吸取迪拜债务危机的教训,就是政府过度负债可能会导致未来偿付的风险。”刘煜辉告诉南方日报记者。

虽然说一个中东小城市,跟中国一个大国很难直接比较,但是,我们同样可以从迪拜事件中吸取教训。

有专家表示,新兴经济体通常都会以吸引国际热钱、大量发展房地产业为发展策略,政府则以市场预期地价上涨而大规模卖地“圈钱”、大量借款,筹集发展资金,经济危机因此经常来自房地产崩溃,中国现在面对的也是相同难题。

郭田勇也强调,迪拜这次债务危机也有警惕的作用,就是政府在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时,要特别警惕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转移到国民资产和金融体系。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南方报网 http://www.nfdaily.cn/ ) 【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点击查看。】

相关新闻

  • 迪拜债务风波给中国什么警示 2009/12/03
  • 凤凰岛项目北京推介梦幻感建筑堪比迪拜 2009/12/03
  • 迪拜世界下周将与债权人会晤 2009/12/03
  • 迪拜“沙尘暴”吹来抄底良机? 200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