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一把手”腐败的四大绝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2:30:13
遏制“一把手”腐败的四大绝招
前湖南省纪委书记杨敏之与《南方周末》记者的“实话实说”,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其中关于“一把手”的腐败难以遏制的话题,给我印象最深。他说:“谁能监督一把手?李大伦就是这个问题,他这个市委书记在郴州可以‘称王’。李大伦案的教训很深刻,很多腐败案都涉及到一把手。”
尽管我们的监督机构非常健全,尽管我们的监督制度非常完善,但“一把手”在一个镇、一个县、乃至一个市“称王”的现象,说来已不新鲜。
“称王”的集中表现,就是一个人说了算。不仅是在工作上说了算,而且还在用人上说了算。因为能够说了算,所以什么事情都得等着他拍板。他说这会怎么开,那就怎么开;他说这事怎么办,那就怎么办;他说谁谁应提拔,那就一定要提拔;他说谁谁该撤换,那就一定要撤换。总之一切,都得围着他的指挥棒转。倘若这些“一把手”都能够一心为公,不腐不贪,那么当地工作开展好坏,至多是个领导水平和领导方法问题。而一旦其中有人崩溃了思想防线,利用能够“说了算”的权力和机会,去为自己谋求享受和财富,那就必如决堤之水,酿造出一个个大案。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想到监督。但监督的效果如何?我们不妨再看两段杨敏之介绍的情况。其一:“一把手或者一个领导班子真正有问题的话,靠班子自己暴露出来的几乎没有。都是某一个人先被查出来,才使整个问题暴露。腐败无法遏制的一个症结就在于监督缺位。”其二:“党员的沉默形成了腐败的黑色土壤。也就是说,党员对腐败现象保持沉默,让腐败分子钻了空子。就是怕得罪人,特别是怕得罪‘一把手’。‘党员的沉默’,从反面说明了党内民主要加强。”
凡是“一把手”可以“称王”的地方,可能都是这样一种现状。一方面,是同级监督的缺位。另一方面,是下级“党员的沉默”。而上级监督又往往“鞭长莫及”。于是一些失去控制的“一把手”,就很容易在自己管辖的地盘上“称王称霸”。
所以,我们应该尝试分散地方“一把手”们过于集中的权力,尤其是要分散用人的权力。
一要分散“提名权”。让更多的人,其中包括主要领导,也包括非主要领导,包括领导干部,也包括非领导干部,都可以提出干部变动名单,拿到有关会议上讨论。
二要分散“考察权”。很多的地方,都是提拔一个科级干部,在股级干部中考察;提拔一个处级干部,在科级干部中考察;提拔一个厅级干部,在处级干部中考察。这个考察座谈的圈子,能不能再扩大一点?
三要分散“表决权”。由“口头表决”改为“票决”,这是一大进步。但参加“票决”的范围,应该逐步扩大。因为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比少数人的意见更为准确和全面。
四要杜绝“组阁权”。无论是那一级,都不能让“一把手”全权“组阁”。在干部任用问题上,如果上级完全听凭当地“一把手”的意见,那就等于在为其“称王”创造条件。
纵观近年所有“一把手”的腐败案件,几乎无一不是从“称王”开始。所以防止“称王”,不仅是反腐工作的重要任务,而且是保护“一把手”们不会“葬送前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