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多权贵 议事堂上无弱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4:25:16

政协委员多权贵 议事堂上无弱贫
 
东方日报

广东省政协会议期间,有委员提出,不应让商人掏钱进政协,这会让民众失去信心。政协委员多权贵,议事堂上无弱贫,已成为内地官场的潜规则,但谁有胆量对其进行改革呢?

商人掏钱进政协的问题由来已久,在不少地方,财富是通往政协的通行证,权势是进入政协的敲门砖。谁的企业大、谁赚钱多,谁就有资格进入政协。有的人当了一辈子的实权官员,退下来心有不甘,还要套上「政协委员」的光环,弥补失去权力的失落感,延长乌纱帽的寿命。

花钱进政协的老闆们,有的只是看中红顶身份做保护伞,胡作非为,有的是利用政协平台,攀上更大的官员,或者与其他财团结盟,进行更高层次的官商勾结,还有些人则为了享受特权,减税免税。以广东为例,港澳人士只要担任广东各地市政协委员,就可以获得一张两地车牌的礼遇,因此让很多人趋之若鹜。广东省政协前主席陈绍基被双规之后,外界发现原来陈绍基曾经帮助不少有钱人谋到了政协委员的「名器」,甚至帮助一些人逃脱法网。

这些花钱进政协的老闆们,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对参政议政毫无兴趣,要麽多年不与会,要麽几年无提桉不发言,或者乾脆胡言乱语,近两年来每逢两会,这样的「牛人牛语」还不少见。参政议政能力的弱化,使政协失去原来的意义。

表面协商 幕后交易

政协席位可以用钱买,实际就是以钱买名,蕴藏巨大的腐败。按照内地规定,政协委员由协商和推荐产生,表面上程序公开公正,但话事权实际上都掌握在党政主要官员手中,所谓的协商与推荐,不过是枱底下的交易与勾结。

有钱能使鬼推磨,不少地方的政协委员席位,明码标价,市级十万元,省级一百万元,全国级三百万元,常委级三千万元,更有一些高官子女在海外公开兜售政协委员席位,一条龙服务,令人叹为观止。

由于政协委员席位被权贵霸佔,弱势群体代表自然少之又少,这一方面使有钱人的声音被放大,左右政府的决策与施政,各项政策偏向于有利既得利益阶层;另一方面,弱势群体无法对政府进行有效监督和施压,只能走向街头和对抗。

这种政治失衡势必使得中国政治生态两极分化,有权有势者在议事堂前高谈阔论搞议会政治,无权无势者则走上街头抗议示威,长此以往,中国社会将处于极不稳定的状况之中。

其实,各级政协真要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的作用,关键是对委员的来源组成要严格把关,不仅要有来自各行各业各地区的精英,还要不论贫富、不管出身,具有参政议政能力。否则政协不仅连橡皮图章都算不上,充其量只是权贵俱乐部,成为民怨焦点,但问题是,政协弊病早已众所周知,谁敢去摸这个老虎屁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