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驻京办”年耗一百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10:08:20
万家“驻京办”年耗一百亿
近年来,“驻京办”存在的腐败问题和种种违规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强烈不满,也引起了中央高层的关注。2006年,调查整顿驻京机构被中纪委列为重点任务之一。4年后,随着新方案雷霆下发,驻京办去留悬念终于尘埃落定。据《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有关主管部门刚出台了一个关于加强和规范各地政府驻京办事机构管理的红头文件。信息显示,在未来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众所周知,自1949年内蒙古自治区在北京设立第一家驻京办以来,截至1991年,北京共有186个市级以上的驻京办,到2002年时激增至426个。而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在北京,副省级以上单位的驻京办有52家,市级单位驻京办520家,县级单位驻京办5000余家。如果加上各级(主要是省)政府职能部门及各类开发区管委会设的联络处(或办事处)、各种协会、国有企业和大学的联络处,各种驻京机构超过1万家。长期被人戏称“三不管”地方,中央、北京、地方政府都管不到。
有专家算了一笔帐,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就在一百亿以上。该消息一经传出,有网友即“负责地”说,这位专家对驻京办每年经费的计算过于“保守”,后面至少要加一个“0”,平均每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应在千万以上,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在一千亿以上。
客观地说,“驻京办”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很难全盘否定它的作用。因为它一方面承担着地方政府跑“部”要“钱”发展经济,另一方面承担着迎来送往。但驻京办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成为挥霍浪费滋生腐败的场所,驻京办的故事已经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由于财政管理上漏洞多,驻京办主任对这些钱有绝对的支配权,花销起来很随意,为腐败提供了制度缝隙。
人们注意到,一些地方驻京办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人数不断攀升,如原河北省驻京办事处主任王福友因贪污、挪用公款、受贿被判无期徒刑;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驻京办事处副主任李一洪因行贿罪被查办;原辽宁沈阳市驻京办事处主任崔力大肆索贿钱财、贪污公款被惩处;原江苏省驻京办事处主任吴廷祥因受贿、挪用公款、玩忽职守获刑19年……
无论是涉嫌挥霍公款的“招待腐败”,还是涉嫌行贿犯罪的“跑部钱进”,无形中都把“驻京办”变成了一个敏感而暧昧的灰色地带,甚至把驻京办主任变成了一个“高危职业”,情形委实堪忧。而最大的弊病,就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无情冲击。天子脚下灯下黑!“河南许昌与漯河两市的驻京联络处为了招待客人,花了66万余元却买到777瓶假茅台”。如果不是数字这么具体,普通人绝难想象所谓的“驻京办”竟然是如此之烧钱机构──仅酒一项就66万余元,其他支出岂不更是“无底洞”?!驻京办的餐饮、住宿企业,估计是不按市场价格计算房租的,这就无法体现市场上同类经营者的公平竞争。难怪北京的房价被越拉越高,多贵的土地都敢买一块了……
早在2009年1月,山东潍坊市在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改革中,就有了将该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11家驻外办事处全部“一刀砍掉”的决定,潍坊市这一举动引发了社会各界对驻京办下一步改革的推测和更多的思考。一年后,有关主管部门终于出台了“在未来6个月内,数千家驻京办将被撤销完毕”的决定,实在可喜可贺。只希望该主管部门不要只是发文件,还要在监督落实上下功夫,抓实抓好,以避免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发生。人民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