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首事件,原来石首不缺时评家-南方报网 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6:19:14
湖北石首事件,原来石首不缺时评家2009-07-02 10:31   红网  网友评论 1 条,点击查看

  作者:李晓亮

       “石首事件”因近日一篇《参与处理石首事件的一些感言》的文章现身网络,再次引起关注。发帖人“大林”自称是参与石首事件应急处理的工作人员,他对石首事件进行了深层次剖析。(6月30日《潇湘晨报》)

  大林认为“石首事件演变不是单纯的死因质疑事件,而是由死因质疑引发的长期以来积淀的社会深层次矛盾的总暴露。”并谈了自己的六点感受,比如“信息公开不透明、不及时”“强力弹压将问题搞得更加复杂”等。仅此,就可以把这篇帖子看作关于“石首事件”的时评,大林就是石首优秀的评论家啊。

  从这一点说,它对民间舆论的某种既有认识是一种颠覆。和对之前不少当地官方处置失当的公共事件的评价一样,石首事件之后舆论中也少不了对官员揶揄嘲讽的情绪化表达。当然这种嘲弄最集中的出现,多半还是在那些口无遮拦肆无忌惮的“官员行为艺术”表演之后。比如,林嘉祥版“怪蜀黍猥亵女童案”,周久耕版的“至尊托市事件”,以及前不久雷得人外焦里嫩的逯军局长的“替谁说话论”。这些言论甫一上网,立即收取骂声一片——多半都是“同情”此君智商的。

  其实冷静思考一下,我们或许不能随便鄙视口出妄言的官员,他们的智商不一定都在社会平均线之下。数据表明,这个国度最优秀的精英几乎都削尖脑袋挤破了头,扎堆涌入了官场。当一个国家最优秀的人才都当了公务员,怎么还会有如林嘉祥、逯军之流的雷人雷语呢?包括新宜城市长,清华高材生29岁周森锋先生,本应代表年轻化知识化的精英官员形象的青年才俊,不也对着媒体将那句“不要过分关注我,请给我一个成长空间”这种有悖现代官员理性的话传遍了每个角落吗?引起评论人哂笑,认为他希望自己也享受“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

  雷人表演或只是表象甚至是假象。那些狂妄之语,藐视公民权利、公序良俗,挑战一般道德法纪的言行,其实很多时候未必代表着这些官员骨子里的本真认知,虽然是借他之口表达出的。即便猖狂如邓贵大者,没准在生活中也是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呢。妄言狂行,其实更像是受一个隐形的利益共生的权力综合体指挥。权力骄狂才是病灶。公共事件中,那些无视民意,粗暴简单而迟缓的官方失当的举措,不是智力不济。也不是他们不知道正确的应对之举应该是什么,即使在民间甚至就在行政序列之中,不也有不亚于优秀评论家见解的人才吗,比如石首的大林。

  大林帖子中有句话值得注意,他说“虽然对上级指挥有所议论,但自己没决策权,无权改变。”这话谙合现实官场语境。他可能只是一个如邓贵大职级的乡镇小吏,他一个帖子就言简意赅地将石首事件处理不当之处悉数列举出来,可说不输于此前人民日报关于此事的评论,也比湖北籍刘洪波、杨耕身先生的相关评论更有“料”。因为他是石首基层官员,有一线工作经验,对当地矛盾了解更深。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石首人掌握的资料比我们仅来源于媒体二手报道的都翔实得多。永远不能低估民智。

  而大林提出的那些解决之道,其实以主政者的识见,自然知其可行,但关键是有没有痛下决心的勇气。因为这牵涉太广,不仅是石首的问题。仅从跑官来看,甚至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牵扯到上上下下的利害关系。大林提的也只是一些近乎常识的问题,这被评论家重复过无数次。但正如梁文道所言,无数次提却仍无休止地出现。评论目的是为改变现实,现实屹立不变就是对它最大的嘲讽。任何有良心的评论家都该期盼自己的文章失效,文章若总有现实意义,那是评论家最大的悲哀。

  而对于石首评论家大林,我们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假设有朝一日,他也拥有了帖子中所说的“决策权”时,遇到这类事件,曾经的评论家大林的处置方式,能摆脱利益共生的权力综合体而有所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