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解殖之后的殖民幽灵-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3 05:04:01

梁文道:解殖之后的殖民幽灵

作者:梁文道   发布时间:2010-1-22 10:48:25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许多在外间流行一时的思潮来到中国之后,就会被裁头去尾,充分中国化出完全不同的面目。如果说这是中国版的新主张还好,但有关论者却照样耍弄那些洋名,给人一个他们就是某某主义中国区代言人的印象。例如:后殖民主义,这个起源自第三世界知识份子自我反省的运动,在我们这里就变成一种单向批判西方中心霸权的论述:要拒绝西方种种话语的普适性,重新挖掘我们本土的文化资源,甚至推出一个所谓的中华性与之抗衡。 

  然而后殖民主义之所以是柄批判的利器,在于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固然剑指前殖民帝国的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却不吝啬地剖解后殖民国家和地区的意识型态盲点,尤其是民族主义里的殖民遗绪,对两者都不客气。但若按照此间的通俗理解,后殖民论述应该是后殖民世界民族主义的好朋友,怎么会反过来批判对抗殖民帝国的伟大爱国运动呢? 

  且看近日终结的亚洲最长内战,或许可以领略其中奥妙。被斯里兰卡政府军彻底剿灭的泰米尔之虎是自杀式炸弹袭击的老前辈,屡屡以残酷无情的手段打击对手,乃世所公认的恶怖主义组识。可是这支武装力量是怎么来的呢?泰米尔人是否一开始就用这么激进的方式去对抗主导斯国的僧伽罗人? 

  故事必须从英国殖民时期说起。话说当年的英国殖民者采用了典型的分而治之(divide-and-rule)手段,一边大量提拔只占本地人口少数的泰米尔人进入精英阶层,协助管治;一边从印度输入更多的泰米尔人去新开拓的茶园、咖啡园和橡胶庄林工作,使得斯国的泰裔人口大增。就和许多殖民地一样,英国在斯里兰卡实行的民族分化策略一定会产生紧张的态势。明明占人口多数的僧伽罗人却给摆在较低的社会地位,让语言和宗教信仰皆与之不同的少数泰米尔人爬在头上,你叫他们如何服气?就是这种民族间的矛盾使得殖民宗主得以稳坐钓鱼船,以夷制夷,将自己装扮成公正无私的中立裁判,从上头调解底下的矛盾纠纷。把原来可能会针对它的敌对情绪转化成两个族群彼此之间的内哄,暂时忘却它这个真正的霸权。 

  如果说英国在斯里兰卡的统治是典型的殖民分化策略,那么斯里兰卡的去殖方式也一様很有后殖民地的特色,那就是矫枉过正的拨乱反正:凡是殖民宗主否定的,我们都要一一肯定;凡是殖民时期推出的东西,我们都要逐项批判。后殖民主义的最大洞见在于去殖之后的新兴国家往往不只没有彻底摆脱殖民遗产,反而从一个看似反向的路线重新踏入殖民幽魂的泥沼。由于他们总是按着前殖民宗主的镜像来反面地界定自己,所以变得更离不开殖民帝国建立的文化和思想结构,紧紧地被捆结在一个简化的二元对立关系里面。更简单也更戏剧化的说法是:后殖民时期的民族主义恰恰是殖民的产物。 

  因为英国人推动基督教,所以僧伽罗的民族主义者就要反过来鼓吹佛教的复兴,甚至再进一步,把佛教立为国教,让它高度渗入政治,视泰米尔人的印度教如无物。因为英国人曾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所以僧伽罗民族主义就要把僧伽罗语定为国语,从而排除了泰米尔人出任公职的可能,使得后者在公务员体系中的比例由原来的百分之五十下降到70年代的百分之十。因为英国人把泰米尔人的地位提升了,所以僧伽罗人现在就要反过来当家作主,挤压泰米尔人。 

  泰米尔人早已在斯里兰卡生根达千年之久,就算后来那批,至少也住了一、两百年,怎么说也该算是本地人了。可是正如以色列等地的现代民族主义神话一样,僧伽罗人硬是把自己看作这个地方的唯一合法族群,源远流长,神圣伟大。劣势的泰米尔人被迫大批外移,回到早已不算家园的印度。剩下的泰米尔人,不论新旧,在防御的心态下逐步合一,共同争取平等的对待和相对的自治。当议会里的温和诉求不得要领,强大的对手又逐步进逼,极端的泰米尔之虎就给逼出来了。 

  如今,近三十年来损耗人命达十万的内战总算结束了,但是斯里兰卡的族群矛盾真的这么简单地凭武力化解了吗?在那场最后决战里到底死了多少泰米尔族平民始终是个谜,联合国更谴责斯国军方设置的难民营每日都有六十人丧生。最令人不安的,是军队指挥官公开表示斯里兰卡以后全部属于僧伽罗人了。 

  难道泰米尔人不是斯国国民?难道他们不也是殖民帝国的受害者?究竟是甚么力量使得当年的僧罗人忘记了国家的现实条件,令他们以为族群性的民族主义就是去殖的唯一答案?为甚么有那么多人在殖民帝国崩解之后仍要为殖民的鬼魇所苦呢?答案之一,也许就是那自以为是反殖,实则来自殖民结构的狭隘民族主义了。 

  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许多在外间流行一时的思潮来到中国之后,就会被裁头去尾,充分中国化出完全不同的面目。如果说这是中国版的新主张还好,但有关论者却照样耍弄那些洋名,给人一个他们就是某某主义中国区代言人的印象。例如:后殖民主义,这个起源自第三世界知识份子自我反省的运动,在我们这里就变成一种单向批判西方中心霸权的论述:要拒绝西方种种话语的普适性,重新挖掘我们本土的文化资源,甚至推出一个所谓的中华性与之抗衡。 

  然而后殖民主义之所以是柄批判的利器,在于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固然剑指前殖民帝国的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却不吝啬地剖解后殖民国家和地区的意识型态盲点,尤其是民族主义里的殖民遗绪,对两者都不客气。但若按照此间的通俗理解,后殖民论述应该是后殖民世界民族主义的好朋友,怎么会反过来批判对抗殖民帝国的伟大爱国运动呢? 

  且看近日终结的亚洲最长内战,或许可以领略其中奥妙。被斯里兰卡政府军彻底剿灭的泰米尔之虎是自杀式炸弹袭击的老前辈,屡屡以残酷无情的手段打击对手,乃世所公认的恶怖主义组识。可是这支武装力量是怎么来的呢?泰米尔人是否一开始就用这么激进的方式去对抗主导斯国的僧伽罗人? 

  故事必须从英国殖民时期说起。话说当年的英国殖民者采用了典型的分而治之(divide-and-rule)手段,一边大量提拔只占本地人口少数的泰米尔人进入精英阶层,协助管治;一边从印度输入更多的泰米尔人去新开拓的茶园、咖啡园和橡胶庄林工作,使得斯国的泰裔人口大增。就和许多殖民地一样,英国在斯里兰卡实行的民族分化策略一定会产生紧张的态势。明明占人口多数的僧伽罗人却给摆在较低的社会地位,让语言和宗教信仰皆与之不同的少数泰米尔人爬在头上,你叫他们如何服气?就是这种民族间的矛盾使得殖民宗主得以稳坐钓鱼船,以夷制夷,将自己装扮成公正无私的中立裁判,从上头调解底下的矛盾纠纷。把原来可能会针对它的敌对情绪转化成两个族群彼此之间的内哄,暂时忘却它这个真正的霸权。 

  如果说英国在斯里兰卡的统治是典型的殖民分化策略,那么斯里兰卡的去殖方式也一様很有后殖民地的特色,那就是矫枉过正的拨乱反正:凡是殖民宗主否定的,我们都要一一肯定;凡是殖民时期推出的东西,我们都要逐项批判。后殖民主义的最大洞见在于去殖之后的新兴国家往往不只没有彻底摆脱殖民遗产,反而从一个看似反向的路线重新踏入殖民幽魂的泥沼。由于他们总是按着前殖民宗主的镜像来反面地界定自己,所以变得更离不开殖民帝国建立的文化和思想结构,紧紧地被捆结在一个简化的二元对立关系里面。更简单也更戏剧化的说法是:后殖民时期的民族主义恰恰是殖民的产物。 

  因为英国人推动基督教,所以僧伽罗的民族主义者就要反过来鼓吹佛教的复兴,甚至再进一步,把佛教立为国教,让它高度渗入政治,视泰米尔人的印度教如无物。因为英国人曾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所以僧伽罗民族主义就要把僧伽罗语定为国语,从而排除了泰米尔人出任公职的可能,使得后者在公务员体系中的比例由原来的百分之五十下降到70年代的百分之十。因为英国人把泰米尔人的地位提升了,所以僧伽罗人现在就要反过来当家作主,挤压泰米尔人。 

  泰米尔人早已在斯里兰卡生根达千年之久,就算后来那批,至少也住了一、两百年,怎么说也该算是本地人了。可是正如以色列等地的现代民族主义神话一样,僧伽罗人硬是把自己看作这个地方的唯一合法族群,源远流长,神圣伟大。劣势的泰米尔人被迫大批外移,回到早已不算家园的印度。剩下的泰米尔人,不论新旧,在防御的心态下逐步合一,共同争取平等的对待和相对的自治。当议会里的温和诉求不得要领,强大的对手又逐步进逼,极端的泰米尔之虎就给逼出来了。 

  如今,近三十年来损耗人命达十万的内战总算结束了,但是斯里兰卡的族群矛盾真的这么简单地凭武力化解了吗?在那场最后决战里到底死了多少泰米尔族平民始终是个谜,联合国更谴责斯国军方设置的难民营每日都有六十人丧生。最令人不安的,是军队指挥官公开表示斯里兰卡以后全部属于僧伽罗人了。 

  难道泰米尔人不是斯国国民?难道他们不也是殖民帝国的受害者?究竟是甚么力量使得当年的僧罗人忘记了国家的现实条件,令他们以为族群性的民族主义就是去殖的唯一答案?为甚么有那么多人在殖民帝国崩解之后仍要为殖民的鬼魇所苦呢?答案之一,也许就是那自以为是反殖,实则来自殖民结构的狭隘民族主义了。 

本文链接:梁文道:解殖之后的殖民幽灵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梁文道:解殖之后的殖民幽灵-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梁文道:大国背后的毒蛇-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被政治运动绑架的青春-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思想解放的下一个突破口-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让周森锋官运亨通的后台水落石出-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戴晴:我的义父叶剑英-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毛泽东时代的政治体制-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刘瑜:民主的裤衩-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肖雪慧:卓越的实验-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刘瑜:权力的道德捆绑-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美国公众眼中的中国崛起-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泰国民主的未来-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陈冠中:“盛世”里的知识分子-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裴敏欣:中国崛起黑暗的一面-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雁风:被囚秦城的反特专家-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许知远:极权的诱惑(一)-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岳建一: 担当记忆的尊严-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木然:为了忘却的纪念-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谢培:我们的“第二历史”-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丁东:《公民的目光》序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肖雪慧:沉重的遗产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李辉:了不起的杨宪益-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梁文道:维权与维稳-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 林贤治:夜读遇罗克-共识网-《领导者》杂志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