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与社会焦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06 04:36:13
考古是一项冷僻的科研工作。各个高校的考古专业一向被考生视为冷门专业,从事考古专业的考古人员一向也默默无闻。但是,2009年12月27日河南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曹操墓在河南安阳被发现一事却成为时下中国的一大社会焦点。

    一向被视为冷门的考古为什么会成为社会的焦点?

    首先是考古发现本身的知名度。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人物,三国人物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是曹操、关羽、诸葛亮,曹操之奸,关羽之义,诸葛亮之忠,是三国人物中的三大亮点。三国故事在中国、日本等汉文化圈中是影响最大的一段历史。巨大的知名度使曹操墓成为时人关注的一大热点。

    其次是文学解读的巨大力量。对于历史人物一向就有历史解读与文学解读两种不同的解读方式。历史的解读要利用历史文献,尊重历史文献,不能做游根之谈。文学解读是对历史的一种全新诠释。《三国演义》是以文学手法解读三国历史最为成功的一个典范。《三国演义》对三国历史的出色解读导致绝大多数中国读者以《三国演义》中解读的历史人物当作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历史人物。所以,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反倒不被人知,而历史小说中的曹操反倒成了读者心中的曹操。文学解读就这样成功地替代了历史解读。依照《三国演义》对曹操的文学解读,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奸诈阴险的人物,正是基于对曹操这样一种基本判断,曹操墓的“七十二疑冢”才有了广泛流传的巨大社会基础。“七十二疑冢”说基本否定了曹操墓能在现实中被人找到的种种可能。任何宣布对曹操墓的发现都会遭到巨大的质疑力量。

    再次是地域力量。曹操出生于安徽亳州,但是,《三国志》却没有记载曹操葬在亳州。《三国志》记载曹操墓在邺城,邺城旧址今属河北,但是,邺城旧址却未发现曹操墓。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之后,河北有关人士,特别是邺城有关人士发表了不少质疑;安徽亳州也有质疑之声,现今,惟独许昌未闻质疑之声。地域之声既有学术性,又有某种其他心理因素。

    第四,考古发现的某些不足。考古发现是一件极为偶然的研究工作,墓葬中究竟埋藏了什么,经过屡屡盗掘之后还能留存下什么,应当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墓藏中就一定有让所有学者、相关人士都信服的铁证!如果被认为某些遗存尚不是“铁证”,质疑者就会对此穷追不舍。

    第五,造假后遗症。前此陕西的周老虎事件让人记忆犹新。那场轰动全国的造假案让人们对地方政府的公信力打了折扣。依次类推,河南有关部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亦让质疑者认为这是又一个周老虎。

    第六,经济效益。时下的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旅游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曹操墓肯定赛不过西安的兵马俑,但是,它会成为安阳的一个重要景点。安阳本来已有“中国文字博物馆”、“袁世凯墓”、马氏庄院等,加上临近的汤阴岳飞庙、羑里城,林州的红旗渠,再添一曹操墓,真是如虎添翼。因此,安阳公布发现曹操墓自然会和当地政府追求经济效益联系在一起。既然动机有问题,那么,这个墓是真的还是假的也会被人一再追问。

    正是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以往十分冷僻的考古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社会关注一大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