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课题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0:32:57
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课题简介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发起并承担的。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the Lab of e-Learning, BNU)是从事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教育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的专业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①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下的认知心理学问题研究;②虚拟学习社区理论与实践研究;③网络教育资源的标准化、检索、共享和处理技术的研究;④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知识发现和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研究;⑤教育信息化/政务信息化智能平台的研究。目前,该实验室拥有教育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博士生8人,硕士研究人员及留学生20余人,访问学者5人;已完成或在研一批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课题,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劳动部等省部级科技重点课题,北京市和学校教改和规划课题,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及与企事业单位的横向合作研究课题。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和实践研究”项目于2002年5月被列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项目目前从学科研究性学习、研究型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环节、研究性学习中的师生、网络环境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等五个方面考虑设计了19个子课题。
2002年9月首届“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研讨会”召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总课题组正式成立,当时加盟子课题学校共有27所。2003年,北京市110中学、广东顺德嘉信西山小学、成都树德实验中学又陆续加盟。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子课题学校共计30所,遍布北京、上海、重庆、广东、河南、四川、福建等多个省市自治区。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总课题组与子课题组共同努力、协作共进,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学校现代化进程和教学改革”的共同目标,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了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学科教学三者相互作用的模式和三者整合的有效途径,其中不乏成果与收获,但也有颇多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二、阶段成果介绍
课题组以创新教育和教育信息化为背景,立足实践教学,以一线教师为实践研究主体,运用多元综合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探讨了研究性学习支持环境、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模式、特色研究型课程的构建问题。现分别简述如下。
(一)   构建了研究性学习顺利开展的支持环境
实施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和创造的潜能,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但是如果学校缺乏相关的条件和实践经验,那么实施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为了顺利实施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我们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着手进行了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改革、校园网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工作。
1.       教师培训
下图是我们的教师培训设计模式图。如图1所示,教师培训由四个部分组成:基本理念、教学改革、培训、对象。其中,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和现代教师教育理念是整个培训模式的核心部分。它对其他三个部分起指导作用。在核心理念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手段等,在此基础上分别对管理干部、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课教师、电教人员与网管进行有选择的培训,然后以他们为主体进行教学或者管理方面的实验与探索。而在教学和教学管理改革的实验和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需求。这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过程。

根据子课题学校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内外教育技术标准NETS(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tandards)、考虑到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的针对性,我们认为教师培训目标应包括:有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及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方法指导研究性学习实践教学;能够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掌握信息技术基本操作;能够合理评估、选择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能够熟练地应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并加以利用;有较突出的教育科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协作能力。
围绕该目标,部分子课题学校实施了“分期培训、以点带面、部分带动整体”的研究性学习校本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一批研究性学习的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极大改善了教师水平和结构。
2.       管理体制改革
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校角度来看,学校必须在管理机制、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加强研究性学习的开发、实施、评价和管理。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了“教务处宏观指导协调、研究性学习教研组具体实施、课程教师负责指导”的模式,具体职责分工见表1所示。

有些学校虽然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管理体系中没有设置年级教研组,但是却分配了班主任来负责监督本班学生的研究情况,而上述年级组的其他职责由教务处或者专门成立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执行。另外,一些学校还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比如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与工作评价办法、研究性学习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学生研究行为的规范等,并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以保障研究性学习实施和管理的规范化。
3.      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加速了校园网的建设与应用。上海嘉定苏民学校确立了“打造数字苏民”的总课题,力争通过建立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实验室、电子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库、教学数据库(如题库)等公共信息库以及校园辅助教学系统实现教育教学信息、教学管理的数字化,并为学校管理人士、教师、学生、家长构建协作交流的网上虚拟环境。北京六十五中按照国家示范校标准新建了总面积8000平方米的综合实验楼,其中包括10个高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上百台计算机、10万册图书组成的电子阅览室以及不出楼就能直观了解地球生物生态分布和发展的生物标本生态走廊。福建泉州七中利用校园网建立了庞大的资源库,每一间教室的计算机可以同时访问校内资源库或互联网资源;多媒体教室和电子阅览室为学生课堂内外的自主网上学习提供了重要的场所;各研究小组的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论文及其相关资料都由师生整理发布在班级主页上;班级和全校性的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活动被摄录下来通过校园网进行直播或点播。
(二)探讨了信息技术对研究性学习三种不同类型的支持作用
从支持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展的角度来分析,网络环境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l         辅助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各种工具软件:具体包括方便学习者计划和管理个人学习的工具(如书签、个人日历、在线笔记、个人通讯簿、学习情况记录档案、资料收藏夹、网络硬盘等),基本的交流和信息发布工具(如留言本、Email、讨论区、在线聊天、视频会议、公告栏、个人/小组主页等),探究或协作探究工具(如统计分析数据资料的电子表格和各类图表软件、协作写作/绘画工具、实验研究工具、几何画板等),教学工作的辅助工具(如各类教学测评和反馈工具、分组工具、课题审核工具、课题和学生管理工具等)。
l         用于研究性学习的各种信息内容:除了丰富多样的信息,而且还包括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机制,比如,搜索引擎、学习内容的关系图导航、学习路径导航等。
l         指导和组织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各种智力资源:虚拟社区内的“教师”、“专家”、“伙伴”等,而不论这些智力资源是否真正存在,或者是否相距不远。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所提供的各种软件工具、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围绕要研究的主题,获得新知识、产生或者进一步实践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
概括来说,网络对研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l         工具性支持
支持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各类工具包括:计划和管理个人学习的工具,基本的交流和信息发布工具、信息处理工具、协作探究工具等。
北京三十三中在数学课程中积极利用几何画板工具设计、开发探究型课件,让学生体验数学规律的发现,如让学生自主发现并证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另外,excel等数据处理工具也常被用来辅助调查研究活动的开展;金山画王、Word或Powerpoint等基本工具软件常被用来支持学生探究型作品的设计和交流展示。
l         资源性支持
网络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研究性学习资源,而且还可以支持这些资源的便捷提取,比如:搜索引擎、学习内容的关系图导航、学习路径导航等。
深圳向南小学充分抓住多媒体教学“信息多元化、呈现方式多元化可令知识的表征更为灵活和生动,情境的表现更为鲜活和直观”这一特点,设计开发了大量涵盖语文与英语学科的课件资源。这些课件资源类型有:游戏型课件、训练与练习型课件、模拟演示型课件等。课件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综合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眼、耳、手、脑并用,从而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l         管理性支持
依赖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学习过程诸要素的管理,包括对网络资源、学生、教师、小组的管理以及对学习过程的组织、控制和评价。
子课题学校所应用的WebIL平台(http://www.webil.net.cn/webil/)支持课题选择与确定、小组协作研究与管理、评价与展示交流等活动环节。学生和教师均可以提出新问题,并对他人提交的问题予以点评或参与讨论。被管理员审核通过的问题便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学生或教师可以在审核通过的新课题范畴内申请建立新的研究小组。组长拥有小组管理的权限。小组研究的进程、组员角色的管理、小组基本信息等均由组长确定或编辑修改。学生、教师、校外人士可以申请加入已建立的研究小组。每个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可能有五种不同身份:一般组员、组长、观摩学生、负责指导教师、观摩指导教师。这五种不同身份的成员依据一定的权限规则访问组内的资源和工具,共同完成小组的研究任务。利用WebIL平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过程性成果即学习档案文件夹,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最终研究成果;指导教师、观摩教师、专家、同组同学、学习者本人、其他同学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甚至学习者可以进行自我推荐,指导教师可以决定哪些评价应计入综合评价的分析。平台还记录了学生的活动情况,包括登录次数、发言次数、资源贡献量、提问数和回答别人的数目、评价别人的情况等。评价的反馈信息可以利用平台提供的多种交流机制实现,包括专门的反馈区(如评语栏、投票栏、点评区等)、光荣榜、综合评价报告,也可以是留言本、讨论区、共享文件夹等。
利用WebIL,可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管理和评价工作的效果和效率,而且WebIL所提供的基本交流和共享工具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交互和沟通,比如可以实现师生互动选题,每个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设计课题,并向学生宣传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碰到的问题自己选题,寻找指导教师;可以实现教师联合指导,并支持教师们结合体会经验进行交流和协商。
(三)开展了研究型课程本土化的研究
在研究型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上,各子课题学校均注重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校内外教育资源的状况,形成有学校或地方特点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或研究性学习主题。比如福建晋江季延中学从油价上升影响晋江本地磁灶镇磁砖工业发展的现状出发,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用煤来代替油(柴油)生产瓷砖的可行性问题;上海真新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周围陆续建立的大卖场,设计构建了《卖场文化》探究性校本课程,并在不同年级设置了分层培养目标;深圳南山师大附属中学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设计了比较本地两大超市的竞争与发展现状的研究课题;泉州培元中学以泉州地方史为抓手,开展了泉州“海丝”研究性学习,将研究性学习和地方史有机结合了起来。
这些具有“本土化”特点的研究型课程不仅充分挖掘了学校周围地区的课程资源,形成了有鲜明特色的研究型课程内容体系,而且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课程内容的开放性也使得学生有足够的想象、探究空间,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四)尝试了研究性学习与分层教学的整合
北京110中学开展了将研究性学习与分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尝试。学校对学生学习水平有差异的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门学科实施了分层教学,将高一全年级学生按学科学习情况、能力倾向和学习目标的不同分为A(基础层次)、B(提高层次)两个层次。对于B层次的学生,实施“问题引导,IT整合,侧重探究”的教学方式,加大教学的广度和密度,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重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分层教学中,学校坚持“定期调整,加强领导”的动态管理原则,力图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五)探讨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方式与作用
各子课题学校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都注重探讨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指导作用。从学校实践工作来看,研究性学习各个阶段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指导工作可以相应列表如下: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并非简单的“教导”,而是极富创意和挑战性的工作,需要依据学生研究的不同需求和教学的不同条件进行。比如在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的“超市竞争与发展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安排了模拟调查采访活动,以预测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贵阳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师初次实践研究性学习后,注意到学生容易过分依赖网络,不注重思考,任何信息都从网上搜集,于是便设计开发了系列幼儿生活录像,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六)明确了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思路
研究性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课程形态,更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已经认识到:研究性学习应整合入学科的日常教学中,应融会在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发现或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强调学生学会学习,强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潜力。这无疑使得研究性学习成为改革传统学科教学诸多弊端的新的尝试和实践。
总结各子课题学校的实践工作,各学科整合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和特点具体可以分为两大类:
l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语文、英语、历史教学中,教师创设各类活动包括综合实践活动和网上作文展评活动,点拨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会读、会写、会讲”;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来解决。
l       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探究课题
以特定学科知识为工具,联系社会和现实生活实际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并研究诸多具有现实意义、且有利于学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课题。如,化学中的“吸烟有害健康”课题、生物学科的“植树造林对调节气候的作用”课题、数学中的“足球构造”课题等、信息技术学科的“贺卡制作”课题、政治学科的“空调价格跳水现象研究”课题等。
另外,一些教师还注重以本学科知识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线索,跨越学科的界限,指导学生实施综合多学科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如深圳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从语文教学材料中挖掘科学探究课题,比如从“两小儿辨日”的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有关光的色散、眼球的结构、空气湿度和密度等相关知识,通过实验,综合多种假设验证的结果,解释“太阳在中午和早晨的大小差异”问题。又如历史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半坡人取水用的陶制尖底瓶,并在思考其原理的基础上,设计新的省力方便的取水瓶。
(七)设计并建设了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
为了及时报道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课题相关的研究进展情况,发布WebIL平台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资料、文档,展示子课题承担学校的各种成果和教学风采,搭建实验学校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总课题组建立了研究性学习交流网站(http://www.webil.net.cn)。网站的建设工作虽然于2002年9月初才正式启用,但是已经在子课题实验学校和网络教育实验室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了3次改版工作,目前网站共设有5个一级栏目模块,现分别简单介绍如下。
l        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包括五个子栏目:课题文件、研究动态、在线杂志、合作学校、支持服务,主要为子课题实验学校提供相关动态信息、文件材料,介绍实验学校的教学风采、WebIL平台应用情况以及课题进展情况,发布WebIL平台的技术支持文档和常见问题解答。另外,网站为了开阔实验学校的教师和领导的思路和视野,更加灵活快捷地沟通信息,还创办了“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在线杂志,所有网站访问者均可以通过登记邮件地址免费订阅。
l        教学指南
为了给教师和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具体思路和指导,“教学指南”设有四个子栏目:教师手册、学生手册、推荐课题、专家联盟。“教师手册”和“学生手册”每2周推出一个教与学的指导专题,专题的确定大多来源于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为教师提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等,为学生提供的“如何与他人协作”、“研究方法的选择”等。推荐课题”栏目定期推出涉及各个领域的研究主题,而且每个主题不仅提供了相关的问题情境、相关资源、研究建议,而且也对教师的指导或进一步设计提供了较全面的思路支持。
l         论文资源
该栏目搜集、整理了来自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的论文作品,学生的研究成果和学校的实施方案与项目报告,设有四个子栏目:专家论文、教师论文、教师教案、学生作品。
l         资源链接
该栏目搜集和整理了互联网上优秀的学科教学资源和研究性学习的相关专题网站,资源分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社会和综合三大类。“论文资源”和“资源链接”均与WebIL平台所提供的资源与档案管理功能相互衔接,网站主要起着资源发布窗口的作用,而后台的管理和维护功能完全由平台的资源库实现。
l         交流社区
这是一个大型的开放的交流空间。网站的访问者可以在社区内自由交流。社区同时还设有“专家联盟”内各专家的答疑专版。
三、阶段成果反思及后续研究工作
(一)加强对学生行为、情感和能力变化的有效评估的研究
在实践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深入探讨。学生的问题意识、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通过更为严谨和科学的调查、实验来验证。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效果不应该仅仅通过教师的总结感悟得出,而应该通过真实的评估数据、学生的过程性表现、态度行为变化等反映出来。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课题应得到更为足够的重视。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是一种真实性评价,即需要发现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从多角度多侧面来判断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可能性。表3总结了可能涉及的研究性学习各项评价内容、指标、方法和评价者。

泉州七中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反思教学,与其他学校热衷编辑出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论文集或报告集相反,他们编辑整理了《泉州七中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学生心得》。《心得》中记录了每一位学生对成功或失败的感悟,对自我的剖析。这无疑是实施新评价方式的有益尝试。
(二)加强小组协作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力度
小组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小组成员一般主要由研究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成,所以组际差异比较大。在研究阶段,小组成员共同制定研究计划、讨论研究方案、分配研究任务并收集、整理信息材料,初步形成研究成果;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各小组相互评价研究成果,并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交流,使研究成果更加完善。但是从目前实践来看,很多教师仅仅注重分组的落实,对小组协作研究活动的监控程度和指导力度很低,学生之间的协作很容易出现“搭便车”、“各干各的”的局面,而且小组之间的交流互动很少,各个小组对其他小组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往往会漠不关心。教师也常常忽视在研究性学习开展前或开展过程中培养学生必备的协作技能,因此学生在协作中往往不能充分交流、共享、创造性解决分歧和综合不同观点。这种情况在小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更为突出。
为了保证学生协作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注意5个方面:
l       同一小组的学生们要相信他们是“荣辱与共”的关系,他们知道除非他们的组员取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也不能获得成功,他们必须将自己的努力同其组员的努力协调起来以完成某个任务。为了保证这个要素的实现,教师需要设计小组共同目标、设立特定的奖励机制、设计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补充制约或关联的角色、提供需要小组成员共享或分享的资源、建立小组的标识等。
l       小组内的学生之间能进行充分有效的交流,包括分享或共享所需要的信息和物质资源;能相互鼓励和敦促,协调小组的压力和焦虑水平,以实现最后的成功等。
l       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为此,教师需要明确小组成员的个人职责,并注意单独测量个人行为效率和效果。
l       学生有必需的社交和协作技能。
l       小组成员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能持续反思和总结小组在某一活动时期内,哪些组员的活动有益和无益,哪些活动可以继续或需要改进等。
(三)进一步丰富研究型课程的案例库
各子课题学校应在已有研究型课程素材、教学计划等资料的基础上做好研究型课程教材的编写或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总课题组也将不断积累资料,进一步丰富研究型课程的案例库、素材库,为子课题学校今后进一步开发研究型课程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设计并实施校际之间的联合性研究性学习活动
由于子课题学校非常分散,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建设与应用水平还不太均衡,教科研水平也高低不等。这一方面增加了总课题组的指导难度,一方面也阻碍了子课题学校之间的有效交流。尽管总课题组发布并维护了专门的课题组网站http://www.webil.net.cn,但是从过去一年的运作情况来看,该网站还没有真正发挥沟通各所子课题学校与总课题组的作用,子课题学校的研究和实践情况没有及时在整个课题组队伍中广泛且深入地交流和共享。
为此,总课题计划启动系列校际研究性学习活动,试图通过网络将全国各个地区各级各类子课题学校连接起来,广泛交流信息,实施协作教学。
(五)进一步完善WebIL平台及网站
l       为课题小组的指导教师提供课题管理空间
WebIL 2.0将增添以负责指导教师为单位的同时管理多个小组的功能。
l       为教师发布课题情境信息和指导方案提供支架
在WebIL的初步应用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比较倾向于自己提出课题,并对课题的研究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设计和建议。其原因有多个方面。比如:很多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教师就是基础学科的任课教师,他们希望把研究性学习与自己所教学科紧密结合,为此他们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划设计,以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另外,很多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研究性学习,还无法在短时间内顺利提出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虽然WebIL 1.0也支持教师发布课题相关的情境信息或指导方案,但是这些信息呈现界面过于生硬,不太友好,学生访问率和满意度不高。为此,WebIL 2.0将增添问题情境和课题指导方案的编辑发布支架,并开发可选的样式模板,提高界面的友好性。
l       提高评价的灵活性,支持教师评价
WebIL所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模板比较单一,还没法适应各个学校灵活多变的评价需求。比较突出的是WebIL 1.0仅支持加分算法,还不支持扣分算法。另外,教师评价在后续WebIL 2.0 中也需要重点考虑,一些实验学校领导指出有效评价教师对于鼓励和敦促教师的积极性非常重要,而他们迫切需要评价的支持工具。
l       为学生提供反思和过程记录的支架
WebIL具有支持学生记录反思和过程信息的功能,比如讨论区、小组日历、公共文档编辑等,但是初步应用情况表明,学生和教师往往不会自发利用这些功能帮助开展反思和形成性评价活动。因此十分有必要提供一种反思和过程记录的支架,引导学生关注个人成长和学习改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过程技能(比如新观点的提出、冲突处理等)。
WebIL 2.0将综合国外探究学习支持系统的优点,为学生提供各类反思和过程记录的支架,具体包括:
n         讨论过程总结——讨论原因、提出的问题/观点、问题解决情况/结论、不同的意见/尚存在的问题
n         小组成长日记——今日工作/学习、成员个人收获、组内小故事、鼓励/感谢
n         阶段汇报区——需要完成的研究任务、为什么要完成这些任务、如何完成这些任务、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希望获得什么支持或帮助
上述支架区还应该支持学生或教师对平台内已发布信息或文件的引用,从而使学生的总结和反思建立在已开展活动的基础之上。
l       为学生提供可视化问题解决结果的概念图
WebIL并没有与特定的研究领域捆绑,并没有提供一些研究领域常用的研究工具比如建模工具,还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在“可视化研究结果”方面的优势,WebIL 2.0还需要在拓展学习者思维方面提供更多有效的工具,比如提供概念图工具,为学习者提供思维的可视化协作环境,便于学习者把握复杂问题的枝节和总结问题解决的主要观点。
另外,总课题将协同子课题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题组网站(http://www.webil.net.cn),增加课题组的管理功能。
(六)整理出版研究及实践的成果
总课题组将组织各子课题实验学校共同编写《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一书。目前该书的理论部分已由总课题组初步编写完成,具体章节模块包括:
模块一   网络与研究性学习
1.1 为什么在教育中应用网络
1.2 网络可以从哪些方面支持研究性学习?
1.3 研究性学习需要什么样的网络环境?
1.4 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模块二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对教与学的挑战
2.1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对教师教学的挑战
2.1.1 教学方式的变化
2.1.2 教学设计方法的变化
2.1.3 教学指导方法(策略)的变化
2.1.4 教学评价标准的变化
2.1.5 教师角色地位的变化
2.2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对学生学习的挑战
2.2.1 学习方式的变化
2.2.2 学习方法(策略)的变化
2.2.3 对学生素质技能的要求
模块三    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设计和应用案例
3.1 网络资源
3.2 典型的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3.2.1 拾荒式搜索
3.2.2 基于网络的专题探究模式(Cyberquest/Webquest)
模块四    利用工具软件辅助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4.1 在研究性学习中设计与应用各类课件
4.2 各类工具软件在研究性学习各环节中的应用
4.2.1在线讨论与辩论工具
4.2.2 协作写作/阅读
4.2.3 电子作品的设计与展示交流
4.2.4 Email辅助教学
4.2.5 在线调查和数据分析
模块五    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和管理
5.1 准备工作
5.2 选题活动的组织
5.3 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协作
5.4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
5.4.1 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的创建
5.4.2 选题和开题评价
5.4.3 实施过程的评价
5.4.4 结题评价
模块七   WebIL研究性学习网络支撑平台的应用
该书还需要各子课题学校的通力合作。各子课题学校应积极踊跃地反思、提炼和总结实践研究工作。
四、结束语
丰富的网络资源的运用不等于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提高。丰富性着重于质量而不是数量;丰富性旨在服务于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他们良好的思考习惯;丰富性要蕴含“适量的不确定、异类、无效率、混乱、不平衡、耗散和现实生活的体验”。因此实施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学环境、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教学资源的有机协调,需要整合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突破单一的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应该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行动研究,是师生持续“对话”的途径。就像研究性学习注重并强调实践一样,研究“研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源于实践与真干!研究性学习的推动与促进迫切需要的是一线教师和学生的踊跃参与!迫切需要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和更深入的实践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课题简介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物理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及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原创)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原创)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 - 学术讨论 - 讨论室-苏辛工作室 - Powered by Discuz! 网络环境下师生交互的理论与实践(原创) - 学术讨论 - 讨论室-苏辛工作室 - Powe...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课题立项申请书) Web2.0环境下构建PLE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认知灵活性理论与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宁波电大网上课堂实践与研究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1 网络环境下多媒体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 网络教育测评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的理论与实践 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网络环境下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 高中生物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Java 理论与实践: 理解 JTS —— 事务简介 网络环境下的情境认知与学习  网络教育 网大 “基于网络环境高中美术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