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迎:中国GDP被低估 实际国力要比现在强大得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6/13 06:03:07


点击图片查看详细数据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资料图)

编者按:2010年1月21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国人力资源100人”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发起的“中国人力资源3000强”年会,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召开。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演讲中称,中国GDP被低估,实际国力要比现在强大得多。

以下为张维迎教授演讲实录:

张维迎:谢谢,再次欢迎大家,我想我们3000强,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我们首先自己玩,玩好了带别人玩。

我今天其实很惭愧,我对我们人力资源管理知之甚少,所以就谈一些比较大的宏观的问题,我谈一下历史的问题,我们在今天,2010年的时候,我们看一下人类的历史,人类到现在大概有250万年的历史了。在这250万年历史里边,人类的进步其实非常的慢,那么也就是说,大致来讲,我们花了99.4%的时间,人均GDP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到了过去的200多年里边,人类才有了巨大的进步。大家从这个可以看出,世界人均GDP的变化。

我们再看过去的一千年里边,19世纪之前,每个世纪,一百年里边,我们的人均收入等等,都非常少。而在19世纪之后,特别20世纪这两百年时间里面,我们人类收入有了巨大增长。

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在过去的两百年,它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各国的人均收入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差异,我们从这个图来讲,20多个国家它的人均收入。我们看1500年之前,各国之间没有大的差距;但是在过去200年之后,就像一朵花一样就散开了,变大了。花以下形成一个显著的对比。如果我们看一下世界最穷的国家和最福的国家,他的人均GDP,最穷的国家在过去两百年也没有多大变化,最富的国家有最大的变化。

现在我们可以说,在1500年的时候,世界上最福的国家是最穷的3倍,08年世界上最富的国家是最穷国家的6倍。我们看大的,这个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

我再给大家画一个图,我觉得这个图蛮有意思,这个图里边,横坐标是每一个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纵坐标的是这个国家GDP占世界GDP的比重,我们看到在公元1000年的时候,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是相当的。1700年的时候,这两个点在线以上,我们看到这个是西欧。我们总体来看,它是在一条直线上,亚洲是世界最大的人口,所以它GDP占亚洲比重最大。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也在这两个线之间。

甚至到1820年,就是190年前,人口数量和GDP数量的关系,在这个点上,我们看印度,也不是很远。1870年,50年之后这个就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利差。到1913年这个变化就更大,人口最大的国家,它反倒GDP的比重不是最大的,反而相当的低,我们看中国、印度,在中国,占世界25%的人口,但GDP占世界的8%.再往下看,1950年,仍然是这种状况,中国GDP占到了世界5%以下,我们看到北美和欧洲,它的人口整个加起来占到世界比重的17%、18%.无论从北美还是西欧合计起来,它的GDP都占世界25%以上,加起来占世界50%的GDP.我们再看1973年,这个情况仍然在继续恶化,再往下看,这是2003年,2003年就有一定的逆转,我用这个图总结一下前面几个图,如果我们用横坐标代表年份,纵坐标代表相关系数的话,公元1000年到1020年的时候,相关系数仍然在0.94;一路下滑,然后到了1973年,它达到多少,就是1.04,没有什么变化。

2003年恢复到了0.51,一直到2030年恢复到0.72.从这个图可以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信息,世界经历了一个平等的巨大的差异,现在有可能恢复一个新的趋势,而这个说法其实我告诉大家,差距越来越大。我们看到这个曙光,这个曙光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重要的含义,我们设想一下未来的世界,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又开始重新恢复对应的话,我们占世界60%的人口,60%GDP可能在亚洲,这意味着什么?20%的GDP在中国又意味着什么?

我想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在两百多年前,世界没有什么大差异,那个时候每个地区都是分割的,其实它没有什么所谓世界力量。只有在过去两百年,才出现了世界霸权,世界的力量。这个就是未来的世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蓝线,这个经济的话,紫色的线是印度,印度是个大经济体。1820年的时候,中国已经占到世界1/3,之后大家看中国一路下滑,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就开始回升。有一个据测,到2030年的时候,中国应该成为世界最大的GDP.所以我们看到在2008年、09年金融危机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跟过去几十年积累的这样一个变化,我刚才跟大家讲从人类来讲,二百年算什么。为什么在过去二百年里面发生了这样巨大的变化,我想很大的就是全球化,这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

第一次全球化,全球化延伸的过程没有办法区分第一、第二。但是,一般认为1870年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认为是第一次全球化;这个全球化,我们看到,如果用出口贸易占GDP比重来讲,就是1870年的4.6%变到1913年的7.9%,在很多发达国家在一战之后这个经济巨全球化。总的比重还在上升。

大家看粗的这条线,到了1950年的时候这个比重降到5.5%,巨全球化的过程;然后1950年之后又开始重新全球化,就是第二次全球化,它过去在十年里面发展的更为明显,这个比重是25%,大家注意,在1870年的时候,这个比重是不到5%,全球化了,可能有很多新的指标,不仅仅是贸易,尤其这次全球化,包括服务全球化,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服务全球化了。这个就是由过去的两百年和宏观的全球化,首先带来的是整体人的收入在增长,差距扩大,这个全球化导致了收入差距在缩小,但经济的增长,财富的积累继续在大幅度上升。

全球化用现在中国的概念,我简单总结一下,可能第一次全球化在中国来讲就是一个殖民化的过程。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到辛亥革命,都是在全球化的振荡当中,但我们的位置一路下滑。

这次全球化我想非常的不一样,大家看发展中国家,但不是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大家看海地一塌糊涂,但其他国家变化非常大。尤其中国来讲,这次全球化是最大的赢家,而且是个主动加入。

我刚才讲了人口规模和GDP规模在变得更加对应的原因,很大原因由于中国的崛起。所以这个我想非常非常的重要。我们再看一下,中国在这一次全球化当中,好多因素聚合在一起,可以说是因缘导致的,包括改革开放,包括ICT技术的发展等等,好多因素凑到一起,看到中国的崛起。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很好的利用了国际市场,特别是我们看一下我们的贸易,大致来讲,过去30年中国的出口,年增长速度是GDP的1.5倍。我们从1978年为100的话,到08年,我们GDP是83倍,但贸易是53倍,就是整体的贸易额,这30年的一个巨大的变化。

由此导致我们看到,我们国家的出口占GDP的比重,07年达到36%、37%.这个什么概念呢?按经济规模来例,这个有颜色的是前十大经济体,后面是这个世界四大经济体。我们中国是37.5%,德国39.9%,比它低一点,比其他八国都大,美国出口占GDP比重8.4%,但它进口很大,进口15%左右。包括英国、包括日本,它都比我们要低的多。

当然引发了我们好多思考的问题,今天没有太多的时间,我不能超时间,有好多问题需我们大家思考。中国真的开放程度如此之高吗?不会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GDP是被低估的,低估原因是我们按照汇率算的,人民币是被低估的。那么这个换算一面,按照真实的GDP算的话,中国的国力比现在还要强大的多。

我们可以再回过头,中国未来的增长势头是不是还能继续?危机之后出生了这么多的争议,贸易的摩擦会越来越大。未来中国的发展靠什么?这个可能对我们所有的企业,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有企业,本土私营企业,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有一个要求,你必须出口。

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究竟有多大?我最近写了一些文章,如果我们中国的各个省,按照一个国家算,按照它的GDP,就是按汇率算的话,我们广东可以排到世界第18,大国家,经济体啊,仅仅在土耳其之后,现在占土耳其的66%.广东的GDP,大于印尼,大于瑞典、瑞士这些国家。我们山东、江苏的GDP,他们都大于荷兰,大于沙特,大于阿根廷,大于泰国;中国我想最小的一个地方,经济规模不大,最小的是我们的西藏,但西藏的GDP超过蒙古。我们算一下我们人口,大家看,我们在两百年前,世界总人口是4个亿,一百年前世界总人口是16个亿,英国崛起的时候,比中国的人口还要小的多。这个潜力有多大?这是我们下一步经济发展可能面临的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我最近一直在鼓吹这个观点,做好中国这个市场,中国的潜力就非常的巨大。